课题: 第3章 第5节 月相
教学目标:
1.掌握月相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观察能力
2.探究并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实验、推理能力
3.了解月相在生活中的应用——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月相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月相的成因
教学思路: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贮备不足,许多问题难以解释,要靠直观教具和动态图像来认识和理解,更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故本课教学设计模式以“问题——假设——探究——结论——拓展”为主线,分以下几个层次:
1.开门见山认识月相为何物。通过图像了解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圆缺变化
2.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会有月相变化?如何形成?通过讨论、启发,推理出假设;月相的成因可能和月球绕地公转有关
3.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模拟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随着月球绕地公转,月相确有圆缺变化
4.实践知识理论化。通过三球仪演示和动态图像了解不同月相的名称、方位、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5.知识拓展和应用。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何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介绍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夜晚如何利用月相判断大致的时间和方向等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带柄的圆球(一半白,一半黑)、电动三球仪、投影片、有关网址、观察月相记载表
板书设计:
第5节 月相
一、什么是月相?P.104
二、月相怎样形成?
月球因反射太阳光而“亮”
月球的运动(公转、自转)
日、地、月位置关系在一个月中每天不同
三、月相变化有规律吗?P.105
四、了解月相知识有啥用?
月相与农历
利用月相判断大致方向和时间
教学过程:
引子
投影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入题
板书课题
看书:P.104 初步了解月相概念
上网找到图片:一个月中28个不同月相(静态)(www.losn.)
探究
1.设问:形成月相的原因是什么?有规律吗?
投影二:启发性问题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学生汇报发言,教师讲评
2.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弥补学生的知识不足,便于探究。
(1)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亮”,所以始终只有朝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月球是暗的。
演示: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球作为模拟月亮
(2)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每天要发生一些变化。
上网:日、地、月三者的运动关系(动态)(www.)
月球绕地公转的方向、速度(动态)(http://content.edu.tw)
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有时整个是亮区,有时整个是暗区,多数日子是部分亮部分暗,或亮暗各半,或亮多暗少,或亮少暗多。
(3)月球绕地公转周期约一个月,与月相变化周期相吻合
(4)方向判定:面对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面对天上北下南 左东右西
3.提出假设:月相变化原因可能与月球绕地球公转有关。
4.分组实验:P.103
将看到的模拟月球黑白部分按比例填图3——29
汇报发言,教师讲评
上网:观察月相随地球绕地公转而变化(动态)(www.losn.com)
课堂作业:P.104图3——30
四、结论
演示:电动三球仪演示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关系,
着重演示新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四个方位。
上网:月相的成因(动态)(www.losn.com)
学生发言叙述这四种月相的形成原因
课堂作业:P.105图3——31
填涂不同位置的多种月相,并熟悉其名称
看书:P.104 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五、拓展和应用
1.上网::月相变化连续快放(动态)(hppt://aeca.wmns.)
放大的各种月相照片(静态)(hppt://baas.lamost.ovg)
启发设问:不管月相怎么变,月球本身的面貌变了吗?
月球也在自转,为何始终以同一面貌向着地球?
思考:P.104(回家作业)课后作进一步探究(科学探究无穷尽)
2.投影三:四种月相升落情形
月相 与太阳升落比较 月升 月落 见月情形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满月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上弦月 迟升后落 中午 半夜 上半夜,西边天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中午 下半夜,东边天
可见,月相除圆缺变化外,升落时间也有变化。
上网:观察四种月相具体景观图(动态)(www.)
3.月相知识的应用
(1)月相与农历:朔望月、节日、节气
上网:四种月相的不同农历日期(动态)(hppt://content.edu.tw)
看书:P.105 图3——31
投影四:P.105 查一查,农历一个月有多少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2003年 30 30 29 30 30 29 30 29 29 30 29 30
2004年 29 30 30 29 30 29 30 29 30 29 20 30
(2)利用月相判断大致方向和时间
上网判断大致方向和时间
上网:上弦月,下弦月的区别。(动态)(hppt://content.edu.tw)
投影五:
上弦月 上半月 上半夜 西天 西边亮 落下去 渐胖
下弦月 下半月 下半夜 东天 东边亮 爬上来 渐瘦
(3)月相与潮汐
钱江潮的成因(可上网看图片或文字资料)
(4)月相与健康: 血液 针灸 (可上网看文字资料)
(5)月相与古诗欣赏
上网:《枫桥夜泊》(hppt://yiye/an.html./shi4.hem)
六、结束语
引子中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开头两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我们学了有关月相知识后就不必“问晴天”了,而是“明月几时有?我心自有数。”
七、作业和反馈
P.106 练习 P.107 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并记录变化情形
附观察记录:
农历日期 初一、二 初三、四 初七、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十八、十九 廿二、廿三 廿五、廿六
月相名称
月相形状
亮面朝向
观察人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月相”解说词: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着,这就是月球的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即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 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背着太阳的半个是“暗区”,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着地球,有时背着地球;有时对着地球的亮区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时,亮区背对地球,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亮,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这天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就看到一弯银钩似的月亮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西向夕阳,这一月相叫“峨眉月”,为农历初三、四。
随着月球在星空中逐日远离太阳,到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在农历十五、十六时,月球的亮区整个对着地球,我们就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廿二、廿三,又只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下弦月”,这一期间,月球逐日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再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峨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相也回到了“新月”(“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平均周期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日确定的。
月的“亮”从何而来?
我们能看到整个月球吗?
月球在运动吗?如何运动?
月相变化多久重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