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什么是曲折发展呢?
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它只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
官僚资本
诱导
外国资本主义
刺激
外商企业
洋务运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3)1912—1919年:(一战期间)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4)1927—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曲折发展
②1937—1945年:(抗战时期)
③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较快发展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①1927—1937年: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4)
曲
折
发
展
--
1927
1949
(5)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末)
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后
1.西方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
(一).初步发展的原因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二).初步发展的概况
数量增多;
投资额扩大;
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拓展 ;
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小荷已露尖尖角
初步发展
探究一
(三).初步发展的影响
(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三个派别)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当时中国有何影响
(2).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
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20世纪初)
(一).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材料2: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材料3: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4: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 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 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出口。
——《中国近代史教程》
探究二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教材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想的倡导。
(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作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二).发展概况:
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
轻工业发展显著 ,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1875-1952)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1896年与人合资4500元创办广生钱庄,1903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积蓄。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实业……
两兄弟陆续开设面粉厂、纺织厂,1913年创建福新系列第一面粉厂,1916年创办申新系列第一纱厂……
1913年创建的福新面粉厂,1919年发展到福新1-6厂, 1916年创办的申新纱厂,1919年发展到申新1-3厂。逐步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张謇 晚清状元,曾任南京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水利总长等职。 袁世凯称帝后,辞职专心从商,他一生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近20个企业,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呼吁 “实业救国”
张謇(1853—1926)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等职。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等企业。在当时,他与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探究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什么只是“短暂”发展呢 从“短暂”的原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在两半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原因
无可奈何花落去
短暂的春天
探究四
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依据教材和下面提供的材料回答
纺织业
面粉业
不平衡
地区分布:
行业分布:
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资料一
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发展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资料二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
资料三
短暂
微薄
①时间:“短暂”。
②部门:主要是轻工业
③地区分布:沿江沿海
④ 经济结构:带有半殖半封的特点,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只占极小的比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及资料,经讨论得出结论:
随堂练习
1.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B.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2.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应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结果却是纺织业发展空前,钢铁业却没有发展。你认为当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缺少资金
B.顽固派的阻挠
C.重工业周期长,利润小,资本家不愿干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市场的掠夺和垄断
3.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A.规模小 B.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
C.技术力量弱 D.自然经济的抵制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二)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 三 )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萎缩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运动。
1927~1936年战争接连不断,为何国民经济却有较快发展呢?
此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探究五
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处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期
表现:见教材P45页
柳暗花明又一村
探究六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的原因有哪些
1.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3.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业;
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
原因:
1.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飞流直下三千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最终归宿是怎样的?
合理调整工商业
脱胎换骨获新生
合作探究
1.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哪些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2.推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又
有哪些 由此我们可得到哪些认识
探究成果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认识: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
推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政府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1.清末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2.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3.实业家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诚实守信等
4.西方列强的侵略,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为民族 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认识:
(1)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本课小结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①自然经济
②洋务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
④外国资本主义
⑤官僚资本主义
请指出下图图示中的经济形态?
有人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比喻为“春”“夏”“秋”“冬”,这也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命运。请回答:
(1)上文中的“春”“夏”“秋”“冬”分别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几个阶段?
(2)中国民族工业“秋”的状况出现的原因何在?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
(3)回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简单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虽然难以独立发展,但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近代化的进程。
“春”是指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夏”是指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秋”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冬”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