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三)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两条小溪奔流到一起。它们一条浑浊,一条清澈。一见面,浑溪就伸出手热情地说:“让我们手拉手吧!”清溪抽了一下鼻子,白了对方一眼:“兄弟,你也太不讲卫生了吧!瞧你那黑不溜秋的样子,还有一股酸臭气!”说着便使劲甩开了浑溪的手。
“呜呜……”浑溪委屈地哭了,眼泪吧嗒吧嗒地直往下掉,“虾弟弟、鱼妹妹它们都不见了……呜呜……现在连你也不理我了,呜呜……”
“唉,这都是人类给闹的。”清溪的鼻子也酸溜溜的,“我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呀!这几天我听广播里说‘清溪的水质变硬了’,我真搞不明白,我又不是石头,怎么会变硬呢?现在连小朋友也不喜欢我了……”
突然,岸上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小溪们的谈话。噢,原来是市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来了。他们已经查明小溪受污染是附近一家电镀厂排放污水造成的。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叔叔正严厉地批评那位电镀厂厂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你厂必须停产整顿!等安装好治理废水的设备,经我们检查合格后,才能重新开工!”
“太好啦,太好啦!”清溪和浑溪不禁拍手叫好。
清溪主动拉起浑溪的手:“放心吧,人类是最有办法的。我们的好日子不远啦!”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澈 热情 严厉
(3)请找出描写清溪对浑溪前后的态度的语句。
(4)由于人类的污染,浑溪成了怎样的小溪?
(5)心灵感悟。
我想对电镀厂的厂长说:“ ”
我想对全人类说:“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细细的、柔____(rèn)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宁和幸福,得到了力量和热情,懂得了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____(zhěng)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果然,光芒向她投来,像云____(xì)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候,背上长出了两片粉嫩的____(chì)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子孙们:
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下来。
(1)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在前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rèn) (zhěng) (xì) (chì)
柔 救 云 膀
(2)第2自然段中“那”是指 。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样”的意思是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2自然段和第6,7自然段的意思。
第1,2自然段:
第6,7自然段:
(4)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 、 等。
(5)文中表明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是( )
A.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B.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C.蚕,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下来。
(6)本文写蚕,实际上表现的是 精神。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在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天,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后半夜才回来的。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来,说:“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不是怕你会摔伤,而是说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就有可能开枪。”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然后爸爸又重申了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多大,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来。”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限制,整座城市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有出来,她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是汗。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写出意思。
①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 。
②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 。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写出意思。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多大,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引用约翰 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 ;引用瑞士小孩 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 ;文章用正反两个事例说明了: 。
(4)根据短文观点答题。
①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规则:
②为了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规则,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开端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作“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即使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逆来顺受:
(2)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3)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
(4)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认为正是当初他的肯“低头”,才让他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才之路
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有一个小男孩儿,他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胡同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个小男孩儿踢得很像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要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儿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儿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小男孩儿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祈祷吧。”
小男孩儿跟随妈妈祈祷完毕,向妈妈要了一把铲子便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座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要挖好坑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男孩儿在干什么,小男孩儿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儿,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
教练把小男孩儿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就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几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儿在第六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上独进21球,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1)“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这个句子中的“传遍世界”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代替?请你至少写出两个。
(2)教练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教练为什么这样说?
(3)从这个礼物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你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吗?你知道有哪些国家夺得过世界杯冠军吗?世界著名球星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两条小溪
(2)浑浊;冷淡;温和
(3)清溪抽了一下鼻子,白了对方一眼……使劲甩开了浑溪的手。清溪主动拉起浑溪的手。
(4)黑不溜秋的样子,还有一股酸臭气,水里没有鱼虾。
(5)为了我们人类的健康,请好好治理你们的污水吧;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保护环境吧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其中注意:清澈:形容清而透明。所以“清澈”的反义词是“浑浊”。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所以“热情”的反义词是“冷淡”。 严厉:严肃而厉害;不宽容。所以“ 严厉”的反义词是“温和”。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答案】(1)韧;拯;隙;翅
(2)蚕茧
(3)咬破自己的茧,飞出去;作茧自缚;破茧成蝶
(4)拟人;比喻;排比
(5)B
(6)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自强
【知识点】字形;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韧、拯、隙、翅”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4)①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这是拟人。②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这是比喻。③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这是排比。(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3)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②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答案】(1)街道十字路口用于管理交通的信号灯;规则、守则、道德、法律等
(2)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面更加开阔,这时我们更要注意加强对孩子遵守规则的教育和引导。
(3)深夜跳窗;违反规则十分危险;冲洗马桶;遵守规则是一种品格;生活不能没有规则
(4)①在学校里,上课铃响,学生要进教室上课,下课铃响,学生可以休息。②遵守规则,尊重生命。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街道十字路口用于管理交通的信号灯。②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规则、守则、道德、法律等(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答案】(1)面对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
(2)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3)为人必须谦虚一点
(4)要学会谦虚;要自信、自尊,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5)低头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一味倔强不低头,难免会碰壁。可以说,低头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弹性性格,或者说人性。富兰克林的低头,是教育人们要学会谦虚,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告诉我们要自信、自尊,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逆来顺受:面对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词语“低头”的含义是为人必须谦虚一点。(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要学会谦虚;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要自信、自尊,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答案】(1)举世闻名;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2)因为这个树坑是一个贫穷的孩子最真挚的祝福。
(3)小男孩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懂事的孩子。
(4)喜欢。巴西、西班牙等。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等。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结合语境写近义词。“传遍世界”的近义词是:举世闻名;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解答此题可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巴西、西班牙等夺得过世界杯冠军。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等世界著名球星。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句子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4)本题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
1 /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三)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两条小溪奔流到一起。它们一条浑浊,一条清澈。一见面,浑溪就伸出手热情地说:“让我们手拉手吧!”清溪抽了一下鼻子,白了对方一眼:“兄弟,你也太不讲卫生了吧!瞧你那黑不溜秋的样子,还有一股酸臭气!”说着便使劲甩开了浑溪的手。
“呜呜……”浑溪委屈地哭了,眼泪吧嗒吧嗒地直往下掉,“虾弟弟、鱼妹妹它们都不见了……呜呜……现在连你也不理我了,呜呜……”
“唉,这都是人类给闹的。”清溪的鼻子也酸溜溜的,“我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呀!这几天我听广播里说‘清溪的水质变硬了’,我真搞不明白,我又不是石头,怎么会变硬呢?现在连小朋友也不喜欢我了……”
突然,岸上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小溪们的谈话。噢,原来是市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来了。他们已经查明小溪受污染是附近一家电镀厂排放污水造成的。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叔叔正严厉地批评那位电镀厂厂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你厂必须停产整顿!等安装好治理废水的设备,经我们检查合格后,才能重新开工!”
“太好啦,太好啦!”清溪和浑溪不禁拍手叫好。
清溪主动拉起浑溪的手:“放心吧,人类是最有办法的。我们的好日子不远啦!”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澈 热情 严厉
(3)请找出描写清溪对浑溪前后的态度的语句。
(4)由于人类的污染,浑溪成了怎样的小溪?
(5)心灵感悟。
我想对电镀厂的厂长说:“ ”
我想对全人类说:“ ”
【答案】(1)两条小溪
(2)浑浊;冷淡;温和
(3)清溪抽了一下鼻子,白了对方一眼……使劲甩开了浑溪的手。清溪主动拉起浑溪的手。
(4)黑不溜秋的样子,还有一股酸臭气,水里没有鱼虾。
(5)为了我们人类的健康,请好好治理你们的污水吧;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保护环境吧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其中注意:清澈:形容清而透明。所以“清澈”的反义词是“浑浊”。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所以“热情”的反义词是“冷淡”。 严厉:严肃而厉害;不宽容。所以“ 严厉”的反义词是“温和”。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细细的、柔____(rèn)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宁和幸福,得到了力量和热情,懂得了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____(zhěng)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果然,光芒向她投来,像云____(xì)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候,背上长出了两片粉嫩的____(chì)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子孙们:
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下来。
(1)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在前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rèn) (zhěng) (xì) (chì)
柔 救 云 膀
(2)第2自然段中“那”是指 。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样”的意思是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2自然段和第6,7自然段的意思。
第1,2自然段:
第6,7自然段:
(4)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 、 等。
(5)文中表明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是( )
A.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B.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C.蚕,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下来。
(6)本文写蚕,实际上表现的是 精神。
【答案】(1)韧;拯;隙;翅
(2)蚕茧
(3)咬破自己的茧,飞出去;作茧自缚;破茧成蝶
(4)拟人;比喻;排比
(5)B
(6)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自强
【知识点】字形;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韧、拯、隙、翅”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4)①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这是拟人。②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这是比喻。③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这是排比。(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3)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②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在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天,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后半夜才回来的。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来,说:“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不是怕你会摔伤,而是说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就有可能开枪。”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然后爸爸又重申了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多大,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来。”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限制,整座城市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有出来,她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是汗。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写出意思。
①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 。
②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 。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写出意思。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多大,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引用约翰 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 ;引用瑞士小孩 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 ;文章用正反两个事例说明了: 。
(4)根据短文观点答题。
①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规则:
②为了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规则,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答案】(1)街道十字路口用于管理交通的信号灯;规则、守则、道德、法律等
(2)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面更加开阔,这时我们更要注意加强对孩子遵守规则的教育和引导。
(3)深夜跳窗;违反规则十分危险;冲洗马桶;遵守规则是一种品格;生活不能没有规则
(4)①在学校里,上课铃响,学生要进教室上课,下课铃响,学生可以休息。②遵守规则,尊重生命。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街道十字路口用于管理交通的信号灯。②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规则、守则、道德、法律等(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开端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作“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即使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逆来顺受:
(2)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3)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
(4)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认为正是当初他的肯“低头”,才让他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面对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
(2)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3)为人必须谦虚一点
(4)要学会谦虚;要自信、自尊,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5)低头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一味倔强不低头,难免会碰壁。可以说,低头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弹性性格,或者说人性。富兰克林的低头,是教育人们要学会谦虚,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告诉我们要自信、自尊,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逆来顺受:面对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词语“低头”的含义是为人必须谦虚一点。(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要学会谦虚;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要自信、自尊,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才之路
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有一个小男孩儿,他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胡同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个小男孩儿踢得很像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要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儿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儿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小男孩儿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祈祷吧。”
小男孩儿跟随妈妈祈祷完毕,向妈妈要了一把铲子便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座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要挖好坑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男孩儿在干什么,小男孩儿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儿,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
教练把小男孩儿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就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几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儿在第六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上独进21球,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1)“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这个句子中的“传遍世界”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代替?请你至少写出两个。
(2)教练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教练为什么这样说?
(3)从这个礼物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你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吗?你知道有哪些国家夺得过世界杯冠军吗?世界著名球星有哪些?
【答案】(1)举世闻名;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2)因为这个树坑是一个贫穷的孩子最真挚的祝福。
(3)小男孩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懂事的孩子。
(4)喜欢。巴西、西班牙等。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等。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结合语境写近义词。“传遍世界”的近义词是:举世闻名;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解答此题可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巴西、西班牙等夺得过世界杯冠军。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等世界著名球星。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句子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4)本题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