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田初中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教学检测科学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沧田初中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教学检测科学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27 17:09:36

文档简介

沧田初中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八年级科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31.     ,      
32.     ,      ,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     ,  
35. 和 ___。
36.     ,      ,    
37.     ,  
38.    ,     ,  
39.     ,  
40.    ,  
41.    ,     ,    
42._________,_________,     
43.    ,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0分)
44
45
46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47.(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1)   (2)    ,   (3)  
(4)_____    
(5)_____    
五、分析计算题(每题2分,共6分)
48.
49(1)  
(2)_____    
50.  
附加题
1.________
2.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沧田初中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教学检测科学试卷
出卷:应蒙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金星 C.平面镜 D.点燃的火柴
2.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或物体中,不容易导电的是 ( )
A.塑料 B.金属 C.大地 D.食盐水
3.当光由弱变强时,人眼的瞳孔变化规律是( )
A.变大 B.变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B C D
5. 最简单的电路组成部分有 ( )
A.电源和用电器 B.用电器和开关
C.导线和电源 D.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6.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 )
A.安培 B.千克 C.伏特 D.米
7.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与界面成30度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度 B.折射角等于60度
C.反射角等于60度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60度
8.一个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以2m/s的速度垂直离开平面镜,在2s内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
A.2m B.4m C.8m D.l6m
9.图1是小明连接的实物路,他依据的电路图是图2中的( )
10.有一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下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观察发现,小汽车前而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
A .为了美观 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 .扩大视野 D .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12.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邮票上的字,则凸透镜与邮票之间的距离应为(   )
A.大于10厘米 B.小于10厘米 C.等于10厘米 D.大于15厘米
1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14、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一”接线柱流进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
15.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6.某同学站在清澈平静的水池边,看到水中的鱼是(   )
A.变深了的鱼实象 B.变浅了的鱼实象
C.变深了的鱼虚象 D.变浅了的鱼虚象
17. 夏季常常发生电闪雷鸣,这是由于 ( )
A.云层之间的撞击而产 B.带有同种电荷的云团相遇发生相互作用
C.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发生相互作用
D.云层内大量小冰晶互梢摩擦而产生
18、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并缓慢地向平面镜靠近。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情况应 (  )
A.像面镜,而且变得越来越大 B.像面镜,而且变得越来越小
C.像面镜,而且大小不变
D.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而且像的大小也不变
19.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钟的像,若钟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 )
20.如图所示,在下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正确的是 ( )
21.在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面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拉大一些,屏幕与镜头距离靠近
B.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拉大一些,屏幕与镜头距离拉远
C.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靠近一些,屏幕与镜头距离拉远
D.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靠近一些,屏幕与镜头距离靠近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会有电流 B.电压一定会使物体中的电子不断移动
C.电流使物体不断形成电压 D.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3.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  )
A.若S1、S2和S3都闭合时,则L1和L2并联
B.若S1、S2和S3都闭合时,则L1和L2串联
C.若S1断开、S2和S3闭合时,则L1和L2串联
D.若S2断开、S1和S3闭合时,则L1和L2并联
2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摄影,若照相机镜头焦距为5cm,则所成清晰像与镜头的距离为 ( )
A. 略小于5cm B. 约10cm C. 等于5cm D. 略大于5cm
25..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地距离是20厘米,此时在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4厘米 B、8厘米 C、16厘米 D、22厘米
26.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上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等大蜡烛的像,如果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7.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其物理含义是 ( )
A.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
B.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
C.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D.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
28.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的电流表,某次测量中用0-0.6A量程,但从0-3A量程的刻度盘上发现指针指在2.3A的刻度上,则测得的实际电流应为( )
A.0.43A B.0.46A C.0.7A D.2.3A
29.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小刚注视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实验现象,图所示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
A. B. C. D.
30、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子正好落在镜头的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
A.画面上有个黑点 B.画面上有只小虫,但不清晰
C.画面变得模糊 D.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31.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
32.眼睛根据光线强弱,通过调节 的扩张与收缩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看远处与近处物体时,通过调节______ 的凸度,使它们的像都成______ 上。
33.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 没有改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里产生的声音传播的介质是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声音的 不同,不同的同学合唱时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的 不同。
34.画常用电路元件符号: 电灯 电流表 。
35.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 和 ___。
36.在科学上把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用字母______表示,其主单位为______。
37.当使用甲电流表测电流时,右图甲刻度盘上的示数是 A;右图乙刻度盘上的示数是 A。
38.电压用符号 来表示,电压的单位是 。单位换算:1 V = mV。
39. 当使用甲电压表的“+”和“3”接线柱时,右图甲刻度盘上的示数分别是 V;若已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右图乙刻度盘上的示数分别是 V。
40.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镜子比白纸_____( “亮”或“暗”),这是由于光在镜子上发生了______反射的原因( “镜面”或“漫”)。
41.在以下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有 ;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有 ;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有 。
①人站在河边能看见水中的鱼; ②人站在河边能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放大的像; ④立竿见影;
42. 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图中OA、OB、OC表示光线,则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空气的界面在 边
43、早晨阳光射到地球上,看到太阳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阳光在这时 (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太阳的所在位置 (填“高于”或“低于”)太阳的实际位置,这种现象是由于阳光通过了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而出现的。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0分)
44.根据图所示的两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4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6.(1)将图1中两个灯泡串联起来 图1
(2)按照实物图在虚线框内作出电路图
图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47.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在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什么? 。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 _上,使得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从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2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移动蜡烛,在这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_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像_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红同学发现: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5厘米 B、15厘米 C、8厘米 D、4厘米
(4)若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刚实验中,刚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此时小刚想再次得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如何来移动光凭?_________________。
五、分析计算题(每题2分,共6分)
48.小明和小红坐在教室内两个相距不远的座位上,一束阳光通过门照射到教室的--个玻璃窗上,如图所示。小明说玻璃窗很刺眼,小红却说这扇玻璃窗不刺眼。你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吗 请作图简要说明。
49.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50.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学生是( )
A.甲 B.甲、乙 C.乙、丙 D.丁
附加题(在前面充分检查后再思考,不计入总分)
1.如图 11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
(A)200 (B)150 (C)100 (D)50
2.一列机车在快进站时鸣笛,站在站台上的人看到鸣笛的汽笛放出的白气,经过1秒钟他听到鸣笛声,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机车的速度36千米/时,求该人听到笛声后,再过几秒钟列车能进站?(要求写出详细解题步骤)
L1
L2
S1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