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城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册数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比-3小1的数是( )
A.2 B.-2 C.4 D.-4
2.(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若x=a是关于x的方程3x-4a=2的解,则a的值是( )
A.2 B.-2 C. D.-
3.(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P=210×3×58,则P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2×108 B.1.2×109 C.1.2×108 D.12×109
4.(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若二次根式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2 D.x≠2
5.(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一元二次方程x2-9x=0的解是( )
A.x=0 B.x=9 C.x1=-3,x2=3 D.x1=0,x2=9
6.(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7.(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不等式组2≤3x-7<9的所有整数解为( )
A.3,4 B.4,5 C.3,4,5 D.3,4,5,6
8.(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点A(m,4)在双曲线 上,则m的值是( )
A.-4 B.4 C.1 D.-1
9.(2017·定安模拟)如图,已知AB∥CD,∠1=115°,∠2=65°,则∠C等于( )
A.40° B.45° C.50° D.60°
10.(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C⊥BD B.AO=OD C.AC=BD D.OA=OC
11.(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是一个用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12.(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要使摸出红球的概率为 ,应在该盒子中添加红球(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3.(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AC=12,sinB= ,则⊙O的半径为( )
A.6.5 B.7.5 C.8.5 D.10
14.(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使AB与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 ( )
A. B.2 C.3 D.4
二、填空题
15.(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若m2+6m=2,则(m+3)2= .
16.(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ABC∽△DEF,相似比为3:5,△ABC的周长为6,则△DEF的周长为 .
17.(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M与x轴相交于点A(2,0),B(8,0),与y轴相切于点C,则圆心M的坐标是 .
18.(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AD=2BD,BE=CE,若S△ABC=6,设△ADF的面积为S1,△CEF的面积为S2,则S1-S2的值是 。
三、解答题
19.(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计算题
(1)计算: (-1)3×2+ - ;
(2)化简: .
20.(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甲种货车辆数(辆) 2 5
乙种货车辆数(辆) 3 6
累计运货吨数(吨) 15.5 35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21.(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同.比赛结束后,发现参赛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
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1)在图1中,“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多少度;将图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写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所学校的成绩较好;
(3)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合适?
22.(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在楼房AB和塔CD之间有一棵树EF,从楼顶A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底部D点,且俯角α为45°.从距离楼底B点1米的P点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顶部C点,且仰角β为30°.已知树高EF=6米,求塔CD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23.(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菱形EFGH的三个顶点E、G、H 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AB、CD、DA上,AH=2.
(1)如图1,当DG=2,且点F在边BC上时.
求证:① △AHE≌△DGH;
② 菱形EFGH是正方形;
(2)如图2,当点F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时,连接CF.
① 探究:点F到直线CD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② 设DG=x,△FCG的面积为S,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S=1,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已知顶点为A(2,-4)的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经过点A的直线y=kx+2交x轴于点B.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及点B的坐标;
(2)点P(x,y)是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左侧、x轴下方一段上的动点,连结 PO,以OQ为底边的等腰△PQO的另一顶点Q在x轴上,过点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R,连结PR.
设△PQR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得S△PQR=2,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5.(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E(1,0),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0,1).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A、B是 轴上两个动点,且A、B间的距离为AB=4,A在B的左边,过A作AD⊥ 轴交抛物线于D,过B作BC⊥ 轴交抛物线于C. 设A点的坐标为( ,0),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
① 求S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 求四边形ABCD的最小面积,此时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③ 当四边形ABCD面积最小时,在对角线BD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AE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及这时△PAE的周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解析】【解答】-3-1=-4.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式为-3-1,计算可得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答】依题意得,3a-4a=2,即-a=2,
解得 a=-2.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把x=a代入方程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可求出a的值.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解析】【解答】P=210×3×58=4×28×3×58=12×(2×5)8=12×108=1.2×109.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把原式写成4×28×3×58,然后再按照积的乘方逆运算计算,最后化成科学记数法.
4.【答案】A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6-3x≥0,
解得x≤2.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6-3x≥0,解不等式求出x的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5.【答案】D
【知识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x(x-9)=0,
x=0或x-9=0,
所以x1=0,x2=9.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可求出方程的解.
6.【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A、此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符合题意;
B、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不符合题意;
C、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不符合题意;
D、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7.【答案】C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解析】【解答】可以化为
∵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 ,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 ,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3,4,5.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解不等式组求得解集,然后再确定其整数解.
8.【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A(k,4)在双曲线y= 上,
∴4=- ,解得k=-1.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的值.
9.【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D,
∴∠1=∠EGD=115°,
∵∠2=65°,
∴∠C=115°﹣65°=50°,
故选:C.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EGD=11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C的度数.
10.【答案】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A、菱形的对角线才相互垂直,A不符合题意;
B、平行四边形中,AO不一定等于OD,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其对角线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1.【答案】C
【知识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解析】【解答】由俯视图易得最底层有3个立方体,第二层有1个立方体,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体个数是4.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俯视图易得最底层有3个立方体,从主视图可得底层3个,第二层1个,从左视图可得出有2层,每层1个,从而求出所需要的正方体个数.
12.【答案】B
【知识点】概率公式
【解析】【解答】设应在该盒子中再添加红球x个,
根据题意得: ,
解得:x=3,
经检验,x=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设应在该盒子中再添加红球x个,根据概率公式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方程求得x的值.
13.【答案】B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作直径AD,连结DC,如图,
∵∠D=∠B,
∴sinD=sinB= ,
∵AD为直径,
∴∠ACD=90°,
在Rt△ADC中,sinD= ,
∴AD= =15,
∴OA= AD=7.5,
即⊙O的半径为7.5.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作直径AD,连结DC.由圆周角定理可得∠D=∠B,从而得出sinD的值,在Rt△ADC中利用sinD=可求出AD的值,从而求出半径.
14.【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ABC为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得△ACE,
∴AD=AE=5,∠DAE=∠BAC=60°,CE=BD=6,
∴△ADE为等边三角形,
∴DE=AD=5,
过E点作EH⊥CD于H,如图,设DH=x,则CH=4-x,
在Rt△DHE中,EH2=52-x2,
在Rt△CHE中,EH2=62-(4-x)2,
∴52-x2=62-(4-x)2,解得x= ,
∴EH= ,
在Rt△EDH中,tan∠HDE= ,
即∠CDE的正切值为3 .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出△ADE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DE=AD=5.过E点作EH⊥CD于H,如图,设DH=x,则CH=4-x,在Rt△DHE和Rt△CHE中,利用勾股定理课求出x的值,从而求出EH的值,在Rt△EDH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答案.
15.【答案】11
【知识点】代数式求值;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
【解析】【解答】∵m2+6m=2,
∴(m+3)2=m2+6m+9=2+9=11.
故答案为:11.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把m2+6m=2代入计算可求出答案.
16.【答案】10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ABC∽△DEF,相似比为3:5,△ABC的周长为6,
∴6:△DEF的周长=3:5,
∴△DEF的周长=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行的性质来求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17.【答案】4n+2
【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连接AM,作MN⊥x轴于点N.则AN=BN.
∵点A(2,0),B(8,0),
∴OA=2,OB=8,
∴AB=OB-OA=6.
∴AN=BN=3.
∴ON=OA+AN=2+3=5,则M的横坐标是5,圆的半径是5.
在直角△AMN中,MN= =4,
则M的纵坐标是4.
故M的坐标是(5,4).
【分析】连接AM,作MN⊥x轴于点N.则AN=BN.根据垂径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可求出圆的半径,再由勾股定理求出MN的值,从而得出点M的坐标.
18.【答案】1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BE=CE,
∴BE= BC,
∵S△ABC=6,
∴S△ABE= S△ABC= ×6=3.
∵AD=2BD,S△ABC=6,
∴S△BCD= S△ABC=2,
∵S△ABE-S△BCD=(S△ADF+S四边形BEFD)-(S△CEF+S四边形BEFD)=S△ADF-S△CEF,
即S△ADF-S△CEF=S△ABE-S△BCD=3-2=1.
即S1-S2=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ABC的面积和中点的性质可求出△ABE的面积,由AD=2BD可求出△BCD的面积,再由S△ABE-S△BCD=(S△ADF+S四边形BEFD)-(S△CEF+S四边形BEFD)=S△ADF-S△CEF可求出答案.
19.【答案】(1)解:原式=(-1)×2+1-3
=-2+1-3
=-4
(2)解:原式=
=
=
【知识点】实数的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先算乘方、零指数以把二次根式化简,然后再算乘法,后算加减.
(2)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把除法化成乘法约分.
20.【答案】解:设甲、乙两种货车每辆每次分别运货x吨、y吨,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则所运货物有3×4+5×2.5=24.5(吨),
所以货主应该付运输费为24.5×30=735(元).
答:货主应该付运输费735元.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鸡兔同笼问题
【解析】【分析】设甲、乙两种货车每辆每次分别运货x吨、y吨,根据第一次甲车运2次的货物与乙车运3次的货物共15.5、第二次甲车运5次的货物与乙车运6次的货物共35列方程组求出x、y的值,然后用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运的货物乘以每吨付运费可求出答案.
21.【答案】(1)解:利用扇形图可以得出:“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360°-90°-72°-54°=144°;利用扇形图:10分所占的百分比是90°÷360°=25%,则总人数为:5÷25%=20(人),
得8分的人数为:20× =3(人).
如图;
(2)解:根据乙校的总人数,知甲校得9分的人数是20-8-11=1(人).
甲校的平均分:(7×11+9+80)÷20=8.3(分);
中位数为7分.
由于两校平均分相等,乙校成绩的中位数大于甲校的中位数,所以从平均分和中位数角度上判断,乙校的成绩较好
(3)解:因为选8名学生参加市级口语团体赛,甲校得(10分)的有8人,而乙校得(10分)的只有5人,所以应选甲校
【知识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1)用360°减去已知的各个圆心角可得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先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以得8分的百分比可求得8分的人数;
(2)先求甲校的平均分,然后分别比较可得答案;
(3)从得分10分的人数比较得出答案.
22.【答案】解:如图,由题意可知∠BAD=∠ADB=45°,∴FD=EF=6米,在Rt△PEH中,∵tanβ= ,∴BF= ,∴PG=BD=BF+FD=5 +6,在Rt△PCG中,∵tanβ= ,∴CG=(5 +6) =5+2 ,∴CD=(6+2 )米.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解析】【分析】在Rt△PEH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BF的长,可得PG的长,在Rt△PCG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CG的长,进而可得CD的长.
23.【答案】(1)解:① 在正方形ABCD中,∠A=∠D=90°,在菱形EFGH中,EH=HG,又∵ AH=DG=2,∴ △AHE≌△DGH. ② 由(1)知△AHE≌△DGH,∴ ∠AHE=∠DGH.
∵ ∠DGH+∠DHG=90°,
∴ ∠DHG+∠AHE=90°,∴ ∠GHE=90°,∴ 菱形EFGH是正方形.
(2)解:① 点F到直线CD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理由如下:作FM⊥DC于M,连结GE. 如图,∵ AB∥CD, ∴∠AEG=∠MGE,∵ HE∥GF, ∴∠HEG=∠FGE,∴ ∠AEH=∠MGF.在△AHE和△MFG中,∠A=∠M=90°,HE=FG,
∴ △AHE≌△MFG.
∴ FM=HA=2,即无论菱形EFGH如何变化,点F到直线CD的距离始终为定值2.② 不存在.∵ DG=x,∴ GC=6-x.∴ S= S△FCG= ×2×(6-x)=6-x.若S=S△FCG=1,∴ 由S△FCG=6-x,得x=5.
此时,在Rt△DGH中,HG= = .
相应地,在Rt△AHE中,AE= >6,即点E已经不在边AB上.
故不可能有S=1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①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易证出结论;
②由△AHE≌△DGH可得∠AHE=∠DGH,再由∠DGH+∠DHG=90°可得∠GHE=90°,再由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出;
(2)①作FM⊥DC于M,连结GE. 证△AHE≌△MFG,则FM=HA=2,从而得出结论;
②先根据△FCG的面积求出x的值,在Rt△DGH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HG的长,在Rt△AHE中,求AE的长,比较可得结论.
24.【答案】(1)解:∵抛物线的顶点为A(2,-4),∴可设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2 -4.∵ 这条抛物线过原点(0,0),
∴ 0=a(0-2)2-4.解得a=1.
∴ 所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4 . 即y=x2+4x.∵ 直线y=kx+2经过点A(2,-4).∴ 2x+2=-4,k=-3.
∴ 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 y=-3x+2.
当y=0时,得x= ,即AB与x轴的交点B( ,0)
(2)解:当动点P(x,y)使△POQ是以P为顶点、PO为腰且另一顶点Q在x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2x,0).∵ 动点P在对称轴的左侧,x轴的下方,∴ 0<x<2.∵ 当点Q与B( ,0)重合时,△PQR不存在,∴ x≠ ,∴ 动点P(x,y)应满足条件为0<x<2且x≠ ,∵ QR与x轴垂直且与直线AB交于点R,∴ R点的坐标为(2x,-6x+2).
如图5,作PH⊥QR于H,
则PH=|xQ-xP|=|2x-x|=x,QR=|-6x+2|.而S△PQR的面积= QR·PH= |-6x+2|x.分两种情形讨论:
(Ⅰ)当点Q在点B左侧时,即0<x< 时,点R在 x轴上方,
∴ -6x+2>0.∴ S= (-6x+2)x=-3x2+x;
(Ⅱ)当点Q在点B右侧时,即 <x<2时,点R在x轴下方,
∴ -6x+2<0.∴ S= [-(-6x+2)]x=3x2-x.即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解:当S=2时,应有-3x2+x=2,即3x2-x+2=0,显然△<0,此方程无解.
或有3x2-x=2,即3x2–x-2=0,解得x1=1,x2=-
当x=l时,y=x2-4x=-3,即抛物线上的点P(1,-3)可使S△PQR=2;
当x=- <0时,不符合条件,应舍去.
综上所述,存在动点P,使得S△PQR=2,此时点P的坐标为(1,-3).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其顶点可设其解析式为y=a(x-2)2 -4.再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再由y=0解方程求出B点的横坐标,从而的B的坐标;
(2)作PH⊥QR于H.当动点P(x,y)使△POQ是以P为顶点、PO为腰且另一顶点Q在x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2x,0).再由题意可得R点的坐标为(2x,-6x+2),从而可用x表示出PH、QR的长,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与x的关系式,然后分点Q在点B左侧和点Q在点B右侧得出解析式;
(3)把S=2代入解析式从而求出x的值,即可得P的坐标.
25.【答案】(1)解:∵ 抛物线 顶点为F(1,0)
∴
∵ 该抛线经过点E(0,1)
∴
∴
∴ ,
即所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2)解:①∵ A点的坐标为( ,0), AB=4,且点C、D在抛物线上,∴ B、C、D点的坐标分别为( +4,0),( +4, ( +3)2),( ,( -1)2).∴② .∴ 当 =-1时,四边形ABCD的最小面积为16,
此时AD=BC=AB=DC=4,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③ 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小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其对角线BD上存在点P, 使得ΔPAE的周长最小.
如图所示:
∵AE=4(定值),
∴要使ΔPAE的周长最小,只需PA+PE最小.∵此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A与点C关于BD所在直线对称,∴由几何知识可知,P是直线CE与正方形ABCD对角线BD的交点.∵点E、B、C、D的坐标分别为(1,0)(3,0)(3,4)(-1,4)∴直线BD,E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x+3, y=2x-2.∴ P( , )在Rt△CEB中,CE= ,∴△PAE的最小周长=AE+AP+PE=AE+CP+PE=AE+CE=2+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解析式;
(2)①由A的坐标和AB的长可用t表示出B、C、D点的坐标,再由梯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
②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最小值,即得四边形ABCD的最小面积,从而求出AD=BC=AB=DC=4,从而得出四边形ABCD的形状;
③由②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CE与BD的交点为P,最后求出△PAE的周长.
1 / 1山东省莒县城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册数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比-3小1的数是( )
A.2 B.-2 C.4 D.-4
【答案】D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解析】【解答】-3-1=-4.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式为-3-1,计算可得答案.
2.(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若x=a是关于x的方程3x-4a=2的解,则a的值是( )
A.2 B.-2 C. D.-
【答案】B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答】依题意得,3a-4a=2,即-a=2,
解得 a=-2.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把x=a代入方程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可求出a的值.
3.(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P=210×3×58,则P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2×108 B.1.2×109 C.1.2×108 D.12×109
【答案】B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解析】【解答】P=210×3×58=4×28×3×58=12×(2×5)8=12×108=1.2×109.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把原式写成4×28×3×58,然后再按照积的乘方逆运算计算,最后化成科学记数法.
4.(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若二次根式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2 D.x≠2
【答案】A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6-3x≥0,
解得x≤2.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6-3x≥0,解不等式求出x的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5.(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一元二次方程x2-9x=0的解是( )
A.x=0 B.x=9 C.x1=-3,x2=3 D.x1=0,x2=9
【答案】D
【知识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解答】x(x-9)=0,
x=0或x-9=0,
所以x1=0,x2=9.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可求出方程的解.
6.(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A、此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符合题意;
B、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不符合题意;
C、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不符合题意;
D、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7.(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不等式组2≤3x-7<9的所有整数解为( )
A.3,4 B.4,5 C.3,4,5 D.3,4,5,6
【答案】C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解析】【解答】可以化为
∵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 ,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 ,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3,4,5.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解不等式组求得解集,然后再确定其整数解.
8.(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点A(m,4)在双曲线 上,则m的值是( )
A.-4 B.4 C.1 D.-1
【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A(k,4)在双曲线y= 上,
∴4=- ,解得k=-1.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的值.
9.(2017·定安模拟)如图,已知AB∥CD,∠1=115°,∠2=65°,则∠C等于( )
A.40° B.45° C.50° D.60°
【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D,
∴∠1=∠EGD=115°,
∵∠2=65°,
∴∠C=115°﹣65°=50°,
故选:C.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EGD=11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C的度数.
10.(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C⊥BD B.AO=OD C.AC=BD D.OA=OC
【答案】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A、菱形的对角线才相互垂直,A不符合题意;
B、平行四边形中,AO不一定等于OD,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其对角线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1.(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是一个用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答案】C
【知识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解析】【解答】由俯视图易得最底层有3个立方体,第二层有1个立方体,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体个数是4.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俯视图易得最底层有3个立方体,从主视图可得底层3个,第二层1个,从左视图可得出有2层,每层1个,从而求出所需要的正方体个数.
12.(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要使摸出红球的概率为 ,应在该盒子中添加红球(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知识点】概率公式
【解析】【解答】设应在该盒子中再添加红球x个,
根据题意得: ,
解得:x=3,
经检验,x=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设应在该盒子中再添加红球x个,根据概率公式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方程求得x的值.
13.(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AC=12,sinB= ,则⊙O的半径为( )
A.6.5 B.7.5 C.8.5 D.10
【答案】B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作直径AD,连结DC,如图,
∵∠D=∠B,
∴sinD=sinB= ,
∵AD为直径,
∴∠ACD=90°,
在Rt△ADC中,sinD= ,
∴AD= =15,
∴OA= AD=7.5,
即⊙O的半径为7.5.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作直径AD,连结DC.由圆周角定理可得∠D=∠B,从而得出sinD的值,在Rt△ADC中利用sinD=可求出AD的值,从而求出半径.
14.(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使AB与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 ( )
A.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ABC为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得△ACE,
∴AD=AE=5,∠DAE=∠BAC=60°,CE=BD=6,
∴△ADE为等边三角形,
∴DE=AD=5,
过E点作EH⊥CD于H,如图,设DH=x,则CH=4-x,
在Rt△DHE中,EH2=52-x2,
在Rt△CHE中,EH2=62-(4-x)2,
∴52-x2=62-(4-x)2,解得x= ,
∴EH= ,
在Rt△EDH中,tan∠HDE= ,
即∠CDE的正切值为3 .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出△ADE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DE=AD=5.过E点作EH⊥CD于H,如图,设DH=x,则CH=4-x,在Rt△DHE和Rt△CHE中,利用勾股定理课求出x的值,从而求出EH的值,在Rt△EDH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答案.
二、填空题
15.(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若m2+6m=2,则(m+3)2= .
【答案】11
【知识点】代数式求值;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
【解析】【解答】∵m2+6m=2,
∴(m+3)2=m2+6m+9=2+9=11.
故答案为:11.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把m2+6m=2代入计算可求出答案.
16.(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ABC∽△DEF,相似比为3:5,△ABC的周长为6,则△DEF的周长为 .
【答案】10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ABC∽△DEF,相似比为3:5,△ABC的周长为6,
∴6:△DEF的周长=3:5,
∴△DEF的周长=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行的性质来求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17.(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M与x轴相交于点A(2,0),B(8,0),与y轴相切于点C,则圆心M的坐标是 .
【答案】4n+2
【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连接AM,作MN⊥x轴于点N.则AN=BN.
∵点A(2,0),B(8,0),
∴OA=2,OB=8,
∴AB=OB-OA=6.
∴AN=BN=3.
∴ON=OA+AN=2+3=5,则M的横坐标是5,圆的半径是5.
在直角△AMN中,MN= =4,
则M的纵坐标是4.
故M的坐标是(5,4).
【分析】连接AM,作MN⊥x轴于点N.则AN=BN.根据垂径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可求出圆的半径,再由勾股定理求出MN的值,从而得出点M的坐标.
18.(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AD=2BD,BE=CE,若S△ABC=6,设△ADF的面积为S1,△CEF的面积为S2,则S1-S2的值是 。
【答案】1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BE=CE,
∴BE= BC,
∵S△ABC=6,
∴S△ABE= S△ABC= ×6=3.
∵AD=2BD,S△ABC=6,
∴S△BCD= S△ABC=2,
∵S△ABE-S△BCD=(S△ADF+S四边形BEFD)-(S△CEF+S四边形BEFD)=S△ADF-S△CEF,
即S△ADF-S△CEF=S△ABE-S△BCD=3-2=1.
即S1-S2=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ABC的面积和中点的性质可求出△ABE的面积,由AD=2BD可求出△BCD的面积,再由S△ABE-S△BCD=(S△ADF+S四边形BEFD)-(S△CEF+S四边形BEFD)=S△ADF-S△CEF可求出答案.
三、解答题
19.(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计算题
(1)计算: (-1)3×2+ - ;
(2)化简: .
【答案】(1)解:原式=(-1)×2+1-3
=-2+1-3
=-4
(2)解:原式=
=
=
【知识点】实数的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先算乘方、零指数以把二次根式化简,然后再算乘法,后算加减.
(2)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把除法化成乘法约分.
20.(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甲种货车辆数(辆) 2 5
乙种货车辆数(辆) 3 6
累计运货吨数(吨) 15.5 35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答案】解:设甲、乙两种货车每辆每次分别运货x吨、y吨,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则所运货物有3×4+5×2.5=24.5(吨),
所以货主应该付运输费为24.5×30=735(元).
答:货主应该付运输费735元.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鸡兔同笼问题
【解析】【分析】设甲、乙两种货车每辆每次分别运货x吨、y吨,根据第一次甲车运2次的货物与乙车运3次的货物共15.5、第二次甲车运5次的货物与乙车运6次的货物共35列方程组求出x、y的值,然后用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运的货物乘以每吨付运费可求出答案.
21.(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同.比赛结束后,发现参赛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
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1)在图1中,“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多少度;将图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写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所学校的成绩较好;
(3)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合适?
【答案】(1)解:利用扇形图可以得出:“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360°-90°-72°-54°=144°;利用扇形图:10分所占的百分比是90°÷360°=25%,则总人数为:5÷25%=20(人),
得8分的人数为:20× =3(人).
如图;
(2)解:根据乙校的总人数,知甲校得9分的人数是20-8-11=1(人).
甲校的平均分:(7×11+9+80)÷20=8.3(分);
中位数为7分.
由于两校平均分相等,乙校成绩的中位数大于甲校的中位数,所以从平均分和中位数角度上判断,乙校的成绩较好
(3)解:因为选8名学生参加市级口语团体赛,甲校得(10分)的有8人,而乙校得(10分)的只有5人,所以应选甲校
【知识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1)用360°减去已知的各个圆心角可得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先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以得8分的百分比可求得8分的人数;
(2)先求甲校的平均分,然后分别比较可得答案;
(3)从得分10分的人数比较得出答案.
22.(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在楼房AB和塔CD之间有一棵树EF,从楼顶A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底部D点,且俯角α为45°.从距离楼底B点1米的P点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顶部C点,且仰角β为30°.已知树高EF=6米,求塔CD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解:如图,由题意可知∠BAD=∠ADB=45°,∴FD=EF=6米,在Rt△PEH中,∵tanβ= ,∴BF= ,∴PG=BD=BF+FD=5 +6,在Rt△PCG中,∵tanβ= ,∴CG=(5 +6) =5+2 ,∴CD=(6+2 )米.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解析】【分析】在Rt△PEH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BF的长,可得PG的长,在Rt△PCG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CG的长,进而可得CD的长.
23.(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菱形EFGH的三个顶点E、G、H 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AB、CD、DA上,AH=2.
(1)如图1,当DG=2,且点F在边BC上时.
求证:① △AHE≌△DGH;
② 菱形EFGH是正方形;
(2)如图2,当点F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时,连接CF.
① 探究:点F到直线CD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② 设DG=x,△FCG的面积为S,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S=1,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 在正方形ABCD中,∠A=∠D=90°,在菱形EFGH中,EH=HG,又∵ AH=DG=2,∴ △AHE≌△DGH. ② 由(1)知△AHE≌△DGH,∴ ∠AHE=∠DGH.
∵ ∠DGH+∠DHG=90°,
∴ ∠DHG+∠AHE=90°,∴ ∠GHE=90°,∴ 菱形EFGH是正方形.
(2)解:① 点F到直线CD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理由如下:作FM⊥DC于M,连结GE. 如图,∵ AB∥CD, ∴∠AEG=∠MGE,∵ HE∥GF, ∴∠HEG=∠FGE,∴ ∠AEH=∠MGF.在△AHE和△MFG中,∠A=∠M=90°,HE=FG,
∴ △AHE≌△MFG.
∴ FM=HA=2,即无论菱形EFGH如何变化,点F到直线CD的距离始终为定值2.② 不存在.∵ DG=x,∴ GC=6-x.∴ S= S△FCG= ×2×(6-x)=6-x.若S=S△FCG=1,∴ 由S△FCG=6-x,得x=5.
此时,在Rt△DGH中,HG= = .
相应地,在Rt△AHE中,AE= >6,即点E已经不在边AB上.
故不可能有S=1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①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易证出结论;
②由△AHE≌△DGH可得∠AHE=∠DGH,再由∠DGH+∠DHG=90°可得∠GHE=90°,再由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出;
(2)①作FM⊥DC于M,连结GE. 证△AHE≌△MFG,则FM=HA=2,从而得出结论;
②先根据△FCG的面积求出x的值,在Rt△DGH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HG的长,在Rt△AHE中,求AE的长,比较可得结论.
24.(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已知顶点为A(2,-4)的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经过点A的直线y=kx+2交x轴于点B.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及点B的坐标;
(2)点P(x,y)是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左侧、x轴下方一段上的动点,连结 PO,以OQ为底边的等腰△PQO的另一顶点Q在x轴上,过点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R,连结PR.
设△PQR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得S△PQR=2,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抛物线的顶点为A(2,-4),∴可设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2 -4.∵ 这条抛物线过原点(0,0),
∴ 0=a(0-2)2-4.解得a=1.
∴ 所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4 . 即y=x2+4x.∵ 直线y=kx+2经过点A(2,-4).∴ 2x+2=-4,k=-3.
∴ 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 y=-3x+2.
当y=0时,得x= ,即AB与x轴的交点B( ,0)
(2)解:当动点P(x,y)使△POQ是以P为顶点、PO为腰且另一顶点Q在x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2x,0).∵ 动点P在对称轴的左侧,x轴的下方,∴ 0<x<2.∵ 当点Q与B( ,0)重合时,△PQR不存在,∴ x≠ ,∴ 动点P(x,y)应满足条件为0<x<2且x≠ ,∵ QR与x轴垂直且与直线AB交于点R,∴ R点的坐标为(2x,-6x+2).
如图5,作PH⊥QR于H,
则PH=|xQ-xP|=|2x-x|=x,QR=|-6x+2|.而S△PQR的面积= QR·PH= |-6x+2|x.分两种情形讨论:
(Ⅰ)当点Q在点B左侧时,即0<x< 时,点R在 x轴上方,
∴ -6x+2>0.∴ S= (-6x+2)x=-3x2+x;
(Ⅱ)当点Q在点B右侧时,即 <x<2时,点R在x轴下方,
∴ -6x+2<0.∴ S= [-(-6x+2)]x=3x2-x.即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解:当S=2时,应有-3x2+x=2,即3x2-x+2=0,显然△<0,此方程无解.
或有3x2-x=2,即3x2–x-2=0,解得x1=1,x2=-
当x=l时,y=x2-4x=-3,即抛物线上的点P(1,-3)可使S△PQR=2;
当x=- <0时,不符合条件,应舍去.
综上所述,存在动点P,使得S△PQR=2,此时点P的坐标为(1,-3).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其顶点可设其解析式为y=a(x-2)2 -4.再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再由y=0解方程求出B点的横坐标,从而的B的坐标;
(2)作PH⊥QR于H.当动点P(x,y)使△POQ是以P为顶点、PO为腰且另一顶点Q在x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2x,0).再由题意可得R点的坐标为(2x,-6x+2),从而可用x表示出PH、QR的长,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与x的关系式,然后分点Q在点B左侧和点Q在点B右侧得出解析式;
(3)把S=2代入解析式从而求出x的值,即可得P的坐标.
25.(2017九下·莒县开学考)如图,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E(1,0),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0,1).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A、B是 轴上两个动点,且A、B间的距离为AB=4,A在B的左边,过A作AD⊥ 轴交抛物线于D,过B作BC⊥ 轴交抛物线于C. 设A点的坐标为( ,0),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
① 求S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 求四边形ABCD的最小面积,此时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③ 当四边形ABCD面积最小时,在对角线BD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AE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及这时△PAE的周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 抛物线 顶点为F(1,0)
∴
∵ 该抛线经过点E(0,1)
∴
∴
∴ ,
即所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2)解:①∵ A点的坐标为( ,0), AB=4,且点C、D在抛物线上,∴ B、C、D点的坐标分别为( +4,0),( +4, ( +3)2),( ,( -1)2).∴② .∴ 当 =-1时,四边形ABCD的最小面积为16,
此时AD=BC=AB=DC=4,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③ 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小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其对角线BD上存在点P, 使得ΔPAE的周长最小.
如图所示:
∵AE=4(定值),
∴要使ΔPAE的周长最小,只需PA+PE最小.∵此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A与点C关于BD所在直线对称,∴由几何知识可知,P是直线CE与正方形ABCD对角线BD的交点.∵点E、B、C、D的坐标分别为(1,0)(3,0)(3,4)(-1,4)∴直线BD,E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x+3, y=2x-2.∴ P( , )在Rt△CEB中,CE= ,∴△PAE的最小周长=AE+AP+PE=AE+CP+PE=AE+CE=2+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解析式;
(2)①由A的坐标和AB的长可用t表示出B、C、D点的坐标,再由梯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
②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最小值,即得四边形ABCD的最小面积,从而求出AD=BC=AB=DC=4,从而得出四边形ABCD的形状;
③由②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CE与BD的交点为P,最后求出△PAE的周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