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10:41:26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我躺在手术台上,看见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小,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这就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
……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国]


“二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
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早期的作品是以这段经历为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中篇小说《火车正点》
(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
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伯尔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情节运行
情节内容
开端


工作空洞乏味
发展
高潮
结局
不数
暗恋愉悦忘我
漏数
检查紧张矛盾
数马车
命运出乎意料
问题探究
1、“我”是谁,为何会受伤?(苏小妍、袁博文、仇旭东、杨宇帆)
2、“我”对这份工作持有什么态度?(陶余婷、苏晓妍、张子凡、邓玉香、仇旭东……)
3、为何“我”会依据自己的心情来报人数?
4、“我”为什么宁可出错,也执着地不将姑娘数进数据中?(张子凡、邓玉香、夏雨婷朱海妍、汤欣宇……)
5、“我”为什么要数过桥的人?“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数字?(仇旭东、夏雨婷、杨宇帆、马艳)
6、文中“我”心爱的姑娘象征着什么?(尹融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李乐婷、朱海妍、袁博文、吴于晴)
合作探究
归纳主题
表层: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层: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
去数马车
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
整天数人
(无聊、不满)
主任检查
(小心、紧张)
(惊喜、憧憬)
(兴奋、幸福)
暗恋姑娘
情节上的“摇摆”
真正的幸福与物质无关
无论身处何种境界,纵使外界没有精神关怀,都要心存美好,这样才能让灰暗的生活中阳光明媚,让灰暗的人生之桥变成一道绚丽的彩虹。(共12张PPT)
清兵卫与葫芦
背景
志贺直哉
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小说之神”。代表作品有《到网走去》、《一个早晨》、《和解》等。
“白桦派”创作主张
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
感知
快速浏览文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一个痴迷收藏葫芦的男孩在大人的干涉下放弃收藏葫芦的故事。
痴迷
清兵卫的“痴迷”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不离葫芦
看葫芦
买葫芦
制作葫芦
鉴赏葫芦
干涉
有哪些人“干涉”清兵卫的爱好?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会去“干涉”清兵卫的爱好?
父亲
客人
教员
粗暴
忿恨
轻蔑
担忧前途
眼光不同

樱花与武士道
日本有句谚语: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之所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因为日本人认为樱花精神与武士道精神相似。单片的樱花并不如团簇的樱花显得壮观与美丽,这就像日本武士道要求共性展示精神一样。而且,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不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零,就如同武士在片刻的美丽中达到人生的顶峰后毫无留恋地惨烈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样。
信仰不同
放弃
清兵卫选择“放弃”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讨论
如何看待清兵卫的“痴迷”和大人的“干涉”?
寄语
清兵卫们:
你们有选择爱好的自由,但不要让爱好阻断了你们前行的步伐,没有现实生活的附丽,爱好将是空中楼阁。
大人们:
你们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但不要让教育演变成对天性的扼杀,不尊重个性与专制的教育注定遭遇失败的命运。
作业
1、
续写
“爱上绘画后的清兵卫……”
2、阅读书上69页“情节运行的方式”一章,思考文中出现了几次“摇摆”。
摇摆
情节运行,并非像飞流直下的瀑布,而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在情节运行的过程中不很通畅,经常被其他的情节所阻滞,像一条曲线,有受阻,有波澜,这种让情节从主线上摆荡出去又回归主线直至故事结束的运行方式就叫做小说情节的“摇摆”。“摇摆”是从作家创作的角度而言的,对于读者,我们对这种现象称为“波澜”。
文章有几次大的摇摆?
客人来访
教员爱好
葫芦下落
父亲嘀咕
思考摇摆的作用?
情节跌宕起伏,更吸引读者。
对比、衬托、铺垫
深化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