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11:00:34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印度
泰戈尔
本课目标:三个问题
1,素芭是个怎样的女孩?
2,作者是如何描写素芭这个人物的?
3,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你认为哪一种解读更准确?
1、素芭是个怎样的女孩?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

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素芭,有一双清澈明净、会说话的眼睛.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5)
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25)
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没完:“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27)
丰富的情感、敏感的心灵
是什么原因让素芭的眼里有了这样的内容?请从下面场景中进行分析和概括。
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
2、描



正面描写:作者对素芭的眼睛和嘴巴进行了浮雕般的刻画,用了大量的笔墨将素芭美好、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对她的性格加以诗化,正面展示了她的独特、美丽和聪慧。
侧面烘托:作者几乎用了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还有无言的欢乐。
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考官”
合作探究
时代背景介绍: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于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索取,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置办,女儿于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据说在印度嫁女儿是要给男方家里送彩礼的。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所以女孩子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担。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地位。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一大笔财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奴隶。他们还可以随时休掉自己的妻子。
 以前的印度也会发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烧死,或者杀死,以便能够不断再娶老婆,再得财产的事情。法律对此类事情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女人则要在男人死去的时候陪葬。这个习俗甚至十年前还发生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方。??
明确: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1、对这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2、自己选取一到两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我们班上的同学,不写出人名,写完后四人一组互猜互评。(共58张PPT)
娜塔莎
鲁迅眼中的托翁:
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三篇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
气势恢弘的战争史诗
《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
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素号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埃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埃尔之妻爱仑的哥哥阿那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仑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
妇,而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安德来
父亲:保尔康斯基伯爵
妻子:莉莎
娜塔莎
父亲:罗斯托夫伯爵
哥哥:尼考拉
表妹:索尼亚
彼埃尔
父亲:别素号夫伯爵
阿那托尔
父亲:库拉根伯爵
妹妹:爱仑
整体感知
舞会前的准备
舞会上的幸福
为了爱的争吵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三个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人物探究
分别根据这三个场景中的人物表现,揣摩其心理变化,概括娜塔莎性格特征。
娜塔莎第一次参加一位要人家举办的大型舞会前的情景。
冬宫
“舞会前的准备”
第一部分:
时间:
人物:
事件:
舞会开始前
娜塔莎、伯爵夫人、索尼亚、
女仆
(十时欠五分——十时一刻)
舞会前的梳妆打扮
一.
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热情、兴奋、快乐、焦急
等。
二、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语言
动作)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动作)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语言、动作、细节)
因为要参加舞会怕迟到,同时也是兴奋之情的表现。
三.
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
心理描写
“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
读了这段小说后,看看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
生怕舞会迟到,而兴奋、激动,写出了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纯真的少女形象。
复杂的心理,复杂的性格
情节
心理
性格
舞会前的准备
兴奋、激动
焦急
天真活泼
青春热情
舞会上的幸福
为了爱的争吵
人物探究
分别根据这三个场景中的人物表现,揣摩其心理变化,概括娜塔莎性格特征。
写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与安德来公爵相遇并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
莫斯科红场
安德来在战场上身受重伤,他在仰望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而感动,霎时觉得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回到家乡,他的妻子莉莎又因分娩去世了,他情绪消沉。有一次,他发现一株巨大的孤立的老橡树,心中产生了悲观的甚至是绝望的念头,老树似乎在说:“生活已经完结。”
5月,安德来去找尼考拉的父亲罗斯托夫伯爵。当晚,他瞧见了娜塔莎,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情非常舒畅。归途中,他再次看到了那棵老橡树。他发现老橡树似乎完全变了样子,几乎认不出来了。
一.我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女参加盛大的舞会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简述娜塔莎在舞会上的经历。
(贴着人物写)
盛装的娜塔莎……
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聚焦之处。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微妙的少女情怀一览无遗。
“舞会上的遭遇”
第二部分:
遭遇的变化:
心情的变化:
被冷落——被邀请
失望
——
快乐
二、这一部分,除了娜塔莎,还提到了哪些女性?她们有什么特点?
别素号娃伯爵夫人
爱仑
高贵成熟优雅
风情万种受人瞩目浓艳娇媚
为什么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
衬托。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出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表现出少女渴望关注的心情,同时又有一点虚荣心。
——她浪漫、渴望爱情、希望能吸引异性(潘国栋、朱德明、陈熙)
返回
文中有一段将娜塔莎与爱仑进行比较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文字?
爱仑“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娜塔莎和她们相比有什么外貌特点?
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
是细的。
突出了娜塔莎天真清纯、没有浮华之气的特点。
请筛选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来公爵心情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P51①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②“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
渴望能得到别人认同
多愁善感?
③“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等语句。
容易满足、纯真可爱、天真无邪、楚楚动人
对年轻英俊的异性很有好感、多情多梦
她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安德来公爵,使得她心里留下了爱情的种子。而我认为娜塔莎只是纯粹的感激与快乐。——欧广立
有感恩的成分,若换另一个人,也会如此
返回
复杂的心理,复杂的性格
情节
心理
性格
舞会前的准备
兴奋、激动
焦急
天真活泼
青春热情
舞会上的幸福
羡慕急切
快乐陶醉
直率多情
单纯虚荣
为了爱的争吵
写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状态,以及与好友索尼亚发生的争执
克里姆林宫
1810年年底,在爱仑家举办的一次舞会上,爱仑的弟弟阿那托尔追求娜塔莎。年幼单纯的娜塔莎经不起引诱,竟爱上了他。她解除了和安德来的婚约,决定与阿那托尔私奔,被索尼亚知道了,她转告给娜塔莎的教母玛丽亚,因而私奔没有成功。为此,彼埃尔前来劝慰娜塔莎,并把阿那托尔已经结婚的事告诉她。娜塔莎如梦初醒,知道自己爱骗了,气得要服毒自杀。
安德来从国外回到莫斯科,知道了未婚妻背叛了自己的事,感到异常失望和痛苦。他托彼埃尔把娜塔莎的相片送还给她。娜塔莎也非常后悔,流下了眼泪。
“为爱情而争吵”
第三部分:
人物:
事件:
原因:
娜塔莎、索尼亚
争执
娜塔莎
移情别恋
(语言描写)
(阿那托尔)
一.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娜塔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幸福爱情的内容。
1、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
2、“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坚贞?背叛丈夫的少妇?对真正的爱情充满了期待?勇于追求爱情?
二.你认为此时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
此时娜塔莎的情感是真挚的。但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别人的谎言之上的。
3、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4、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
5、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
一心为现在的爱情沉沦
被爱情蒙蔽了双眼
三.娜塔莎的这种爱情表现了她性格中的什么弱点呢?
盲目、冲动、执拗、容易受骗
复杂的心理,复杂的性格
情节
心理
性格
舞会前的准备
兴奋、激动
焦急
天真活泼
青春热情
舞会上的幸福
急切羡慕
快乐陶醉
直率多情
单纯虚荣
为了爱的争吵
狂喜——恼怒
——幸福————愤怒——失望
率真浪漫、敢爱敢恨
单纯幼稚
、盲目轻信
虽然娜塔莎最后认清了阿那托尔的虚伪嘴脸,但却已使真正爱他的安德来伤透了心,战争爆发,英勇的安德来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此时深深忏悔了的娜塔莎克服了重重困难,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来,并悉心照顾他,虽然安德来已经原谅了她,但娜塔莎却也只能看着伤势过于严重的安德来在她怀里静静的死去……
闻所未闻:“圆形人物”与
“扁平人物”
请你阅读课本P61有关“圆形人物”与
“扁平人物”
的知识;
请你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语说说“圆形人物”与
“扁平人物”
的区别之处;
请你思考:娜塔莎属“圆”还是属
“扁”
?为什么?
思考:娜塔莎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呢?说说理由。
她是“圆形人物”。
托翁并没有因为娜塔莎是小说的主角,就把它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相反,她的身上既有优点(纯真善良),又有缺点(冲动盲目),展现出复杂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舞会前的准备
舞会上的幸福
为爱情而争吵
优点
缺点
小说中,具有复杂个性的非类型人物,被称为“圆形人物”。圆形人物具有丰富的内涵,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这样的人物往往更能体现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矛盾的。
“圆形人物
”和“扁平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一般的长篇小说中这两种人物往往是缺一不可
扁平人物能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福斯特认为“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作业:请你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或
“扁平人物”

示例:林冲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林冲是一位“圆形人物”

《红楼梦》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
《乱世佳人》斯嘉丽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
圆形人物理论上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汇集或集合了几种类型。人的角色的多面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互为表里,角色与性格又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而人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林冲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
像林冲一样,娜塔莎更是一个圆形人物。
小说人物刻画的手法有哪些?
语言、动作、心理、
外貌、神态;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展示不同的人物的个性;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
捕捉生动传神的细节从不经意处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矛盾冲突中动态地刻画人物性格。
“贴着人物写”。
(沈从文)
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作家不能想当然地使唤人物,他要对笔下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要站在人物的立场、处境来想问题、做事情。只有尊重人物,体贴人物,才能把人物写好。
揣摩人物的心理。
内心独白
梦境描写
幻觉描写
梦境往往是现实无法达到的渴望的折射与反映。
《万卡》
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1、语言也是一种行为。
《变色龙》
2、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
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封闭的,情感、情绪、念头等,最终都将流露出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言为心声”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然而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
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
扁平人物:形式单纯,个性简单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义多变
内涵更丰富,艺术性更强,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1、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
2、现代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
葛朗台
聂赫留朵夫
爱斯梅拉达
于连
冉阿让
桑地亚哥
阿廖沙
保尔·柯察金
夏洛克
奥楚蔑洛夫
尼洛夫娜
高里奥先生
郝思嘉
玛格丽特
爱德蒙·唐泰斯
杜洛瓦
桑丘·潘沙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