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课件(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10:45:27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人道主义
美丑对照原则
对照法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
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场景
场景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炮兽》中人与大炮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细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分为几个场景?
三个场景:
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第一场景:
1、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
课文相关内容:
炮兽(文中第3、5段)
人(文中第7段)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
课文相关内容:
船长和大副(文中第9段)
老人(文中第18段)
第一场景中对照的作用和目的?
1、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2、暗示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
第二场景:
1、
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课文相关内容:
船员(文中第42段)
炮队队长(文中第35、51段)
2、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课文相关内容:
炮队队长(文中37、54段)
神秘老人(文中第55段)
第二场景中对照的作用和目的?
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展示。
第三场景:
1、赏功与罚罪
课文相关内容:(文中85、89、92、93段)
2、欢呼与惊惶
课文相关内容:(文中86、90、98段)
第三场景中对照的作用和目的?
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本文中的场景描写起到了哪些作用?
1、给全篇“定调”。
3、导引人物出场。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共18张PPT)
安东诺夫卡苹果
一、蒲宁简介
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祖传的地主庄园里度过的。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
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1年因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他的诗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诗句优美。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优秀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松树》(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现实生活的冷漠。
二、线索分析
   这篇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那么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或者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
   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精美的俄罗斯农村秋天的景致。
三、整体研读
本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图画内容。
苹果丰收图(场景一)
庄园生活图(场景二)
深秋打猎图(场景三)
 
小地主生活图(场景四)
四、分析第一场景:苹果丰收图
1、第一段开始那一句充满抒情格调的“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
爽的初秋,”将我们一下子就带入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一句“我至
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又将我们带入了清晨的果园。
问:那么,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的回忆来写清晨的果园的?
视觉——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
    槭树的林荫道
嗅觉——落叶的幽香、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
    芬芳
听觉——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
(一)、赏析第一部分第一段。
2、“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点拨:丰收的喜悦、人们在丰年的
乐善好施、田园生活中的人情美。
小结:以上是对“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概述。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中。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3、蒲宁是懂得绘画技巧的高手,他是怎么具体
描绘“果园清晨”图景的呢?
①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
的衣裙”,这为果园的绿色色调增添了许多鲜
活的色彩。
②前景:人物。而中心人物是“村长年轻的
妻子”(由外而内地描写这个典型的俄罗斯
农村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包括“小家碧玉”、“公子哥儿”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③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果园清晨
(二)、鉴赏“果园深夜”
重点研习“我俩久久地侧耳倾听着”这一自然段和“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个场景写声音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动静相宜,出神入化。
作用:写出了平常生活场景的诗意。
闭上眼睛想想清晨、入暮、深夜三个阶段的“果园场景”,果园中的色彩、味道、声音,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对过去的田园生活的沉醉和迷恋,你感受到了吗?
遥想“果园场景”
五、赏析第二部分,感受作者难舍贵族情结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农谚和抒情性的语句引领,过渡到田野丰收的图画上去。作者极力描绘了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心态平和。在细腻的描写之后,又由实入虚,将自我纳入了那幅生活图景中,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庄户人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庄园生活图。农场生活景象.mp4
1、第21页“庄园并不大……是何等的舒适惬意呀!”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姑母的庄园,这个庄园中实行的依然是农奴制,这个庄园的主人也就是“我”的姑母过的仍然是一种“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我”的姑母的庄园具有什么特点呢?
古老、坚固,富有生命,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或许姑母的“宅第”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
2、在这样一座古老、坚固,富有生命,似乎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的庄园中,姑母的生活如何呢?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姑母的“中等贵族的生活”的语段。
(1)这屋里的摆设有什么样的特点?
有着贵族的华贵、矜持和气派。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2)怎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个庄园这个宅第的主人姑母又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呢?
姑母是图画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
难舍贵族情结: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没有什么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因而,在他的笔下,贵族农庄的生活是美好而惬意的。
六、赏析第三部分——深秋狩猎图
1、农忙已经过去,狩猎季节开始。在这幅“深秋狩猎图”中,有没有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
那就是“我”已故的内兄、地主兼猎人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
2、“打猎图”中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出场?
野性、豪爽、不拘小节有男子汉的阳刚气质。
细节描写
。在描写了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出场后,接下来在森林中纵马狩猎的场面真的是热闹非凡。
?
七、赏析第四部分——小地主生活图
1、在作者的眼中,小地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景物特点来感受。
齐读第27页“‘出发!’……现在要是有一两条灵
该多好!

问:同样是描写狩猎的场面,这里的景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的美好。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
2、最后,文章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将小说结束与一种悲剧气氛之中。
1、在这篇文章中,“安东诺夫卡苹果”成了一种象征,那它象征着什么呢?
八、
主题探究
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2、文章通过这样一个象征表现了什么主题?全文是以回忆的
形式写出的,那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呀。那么,你认为这篇
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
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九、
拓展训练
课后作业
1
.
选择一处风景,并赏析其描写的技巧。
2.课外延伸阅读:
伊凡布宁的小说《乡村》和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