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5 14:30:11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上·松山期中)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2.(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人间的天国
C.实现其革命理想 D.打击外来侵略
3.(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 B.南京 C.长安 D.桂平
4.(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庆
②上海
③天津
④南京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5.(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7.(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提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8.(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9.(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而进行革命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护国运动
10.(2016九下·盘锦月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1.(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大。以下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
A.成立兴中会 B.发动武昌起义
C.组建同盟会 D.提出三民主义
12.(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列哪项不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3.(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4.(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关于这场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中央红军自始至终都由毛泽东指挥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5.(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B.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习近平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  )
①国民革命军
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③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18.(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与“求富”
②“民主”与“科学”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扶清灭洋”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19.(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根据以下表格,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中共中央指挥正确 D.共产党得到人民支持
20.(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北伐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21.(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2.(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表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概况,它是(  )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3.(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76年,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24.(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阻碍
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C.经营管理不善
D.科学技术的落后
25.(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战狼Ⅱ》是吴京执导的动作军事电影。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渔光曲》
C.《马路天使》 D.《歌女红牡丹》
二、非选择题
2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为实现材料一中的“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掀起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7.(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历史图片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珍贵的历史回忆》的一组历史图片,完成下面的历史问题。
(1)上面这组图片反映的是我党和红军经历的哪一重大事件?
(2)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3)这一事件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8.(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
29.(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先后就抗日、国内和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侵华史的知识点。
2.【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其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只有推翻清朝统治,才能建立人间的天国。故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
3.【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镇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学生要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没有瓜分到中国的利益,当它重返中国来瓜分时,中国已经被其他列强瓜分完毕,所以美国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打入他国在华的势力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门户开放”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按照条约的签订时间,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学生要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7.【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的“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鬼子”指的是外国势力。因此,“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提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AB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掀起的时间、地点、提出的口号、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的事例、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等。
8.【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B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抢占的各自的势力范围,知道德国抢占胶州湾,最早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9.【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为了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蔡锷、李烈钧等领导了护国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ABC发生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护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不要混淆。
10.【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不属于《辛丑条约》内容。因为《辛丑条约》内容之一: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的知识点。
11.【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后,积极活动,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故A属于孙中山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发生的时候,孙中山不在国内,故发动武昌起义不属于孙中山的贡献,故B符合题意;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故C属于孙中山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故D属于孙中山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有关活动,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属于常考的题目。
12.【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BC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时间和历史意义,会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是中共“二大”的内容,但不能体现“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二大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4.【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A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重点掌握遵义会议(时间、内容和意义)。
15.【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被称为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C项说法不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BD都符合九一八事变的内容和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14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16.【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故①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学生还要掌握土地革命时期叫工农红军,抗美援朝的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17.【答案】D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18.【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强”与“求富”口号是洋务派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提出时间是1915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义和团的出现时间是19世纪末。故按照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学生要依据这些口号,判断出是什么事件,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排序。
19.【答案】D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是根据图表信息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人民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重要原因,选项A、选项B和选项C虽都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但不符合图表信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依据表格信息中的内容得出答案。
20.【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21.【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2.【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发动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和意义。
23.【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每周评论》是李大钊创办的,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题文给出的时间是1876年,因此,家住上海的李先生看的报纸应是申报,因为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申报》创办的时间、地点。
24.【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因为中国近代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多凋敝,这是“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A说法错误,18世纪末中国还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D不是“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有关知识。
25.【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26.【答案】(1)戊戌变法运动。公车上书.
(2)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知识点】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等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就是德、赛两先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属于常考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
27.【答案】(1)长征。
(2)党内博古等人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依据图片信息 “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雪山、红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组图片反映的是我党和红军经历的长征。
(2)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初期存在党内博古等人错误的统治;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红军吃的野菜、翻越雪山”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等困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28.【答案】(1)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2)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
(3)发式由长辩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拖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可以概括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2)依据材料一的“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可以概括出张謇的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人民见面称呼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
【点评】解答本题第一问时学生要可直接从材料一中找到答案,比较容易。学生还要掌握张謇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
29.【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内战。
(3)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部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依据图一的“1936年12月13日”和“张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依据图二的“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
(3)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部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重点掌握。
1 / 1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上·松山期中)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侵华史的知识点。
2.(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人间的天国
C.实现其革命理想 D.打击外来侵略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其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只有推翻清朝统治,才能建立人间的天国。故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
3.(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 B.南京 C.长安 D.桂平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4.(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庆
②上海
③天津
④南京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镇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学生要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没有瓜分到中国的利益,当它重返中国来瓜分时,中国已经被其他列强瓜分完毕,所以美国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打入他国在华的势力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门户开放”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按照条约的签订时间,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学生要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7.(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提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的“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鬼子”指的是外国势力。因此,“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提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AB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掀起的时间、地点、提出的口号、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的事例、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等。
8.(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B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抢占的各自的势力范围,知道德国抢占胶州湾,最早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9.(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而进行革命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护国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为了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蔡锷、李烈钧等领导了护国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ABC发生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护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不要混淆。
10.(2016九下·盘锦月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不属于《辛丑条约》内容。因为《辛丑条约》内容之一: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的知识点。
11.(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大。以下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
A.成立兴中会 B.发动武昌起义
C.组建同盟会 D.提出三民主义
【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后,积极活动,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故A属于孙中山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发生的时候,孙中山不在国内,故发动武昌起义不属于孙中山的贡献,故B符合题意;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故C属于孙中山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故D属于孙中山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有关活动,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属于常考的题目。
12.(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列哪项不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BC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时间和历史意义,会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
13.(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是中共“二大”的内容,但不能体现“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二大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4.(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关于这场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中央红军自始至终都由毛泽东指挥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A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重点掌握遵义会议(时间、内容和意义)。
15.(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B.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被称为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C项说法不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BD都符合九一八事变的内容和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14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1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习近平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  )
①国民革命军
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③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故①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学生还要掌握土地革命时期叫工农红军,抗美援朝的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17.(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18.(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与“求富”
②“民主”与“科学”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扶清灭洋”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强”与“求富”口号是洋务派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提出时间是1915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义和团的出现时间是19世纪末。故按照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学生要依据这些口号,判断出是什么事件,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排序。
19.(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根据以下表格,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中共中央指挥正确 D.共产党得到人民支持
【答案】D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是根据图表信息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人民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重要原因,选项A、选项B和选项C虽都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但不符合图表信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依据表格信息中的内容得出答案。
20.(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北伐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21.(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2.(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下表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概况,它是(  )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发动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和意义。
23.(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76年,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每周评论》是李大钊创办的,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题文给出的时间是1876年,因此,家住上海的李先生看的报纸应是申报,因为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申报》创办的时间、地点。
24.(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18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阻碍
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C.经营管理不善
D.科学技术的落后
【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因为中国近代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多凋敝,这是“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A说法错误,18世纪末中国还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D不是“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有关知识。
25.(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战狼Ⅱ》是吴京执导的动作军事电影。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渔光曲》
C.《马路天使》 D.《歌女红牡丹》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二、非选择题
26.(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为实现材料一中的“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掀起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1)戊戌变法运动。公车上书.
(2)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知识点】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等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就是德、赛两先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属于常考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
27.(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历史图片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珍贵的历史回忆》的一组历史图片,完成下面的历史问题。
(1)上面这组图片反映的是我党和红军经历的哪一重大事件?
(2)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3)这一事件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长征。
(2)党内博古等人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依据图片信息 “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雪山、红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组图片反映的是我党和红军经历的长征。
(2)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初期存在党内博古等人错误的统治;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红军吃的野菜、翻越雪山”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等困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28.(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
【答案】(1)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2)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
(3)发式由长辩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拖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可以概括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2)依据材料一的“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可以概括出张謇的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二人民见面称呼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
【点评】解答本题第一问时学生要可直接从材料一中找到答案,比较容易。学生还要掌握张謇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
29.(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先后就抗日、国内和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内战。
(3)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部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依据图一的“1936年12月13日”和“张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依据图二的“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
(3)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部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重点掌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