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讲:CO2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一、碳的氧化物
1.碳的氧化物只有_________种。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_________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_。
(2)固体二氧化碳叫做_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溶解性的相关实验
①实验1中,________侧纸袋高于________侧纸袋,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实验2中,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_________燃烧,不助燃,也不能供给呼吸。
(2)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实验
现象:蜡烛________________熄灭。
结论: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化学方程式:CO2+H2O_________。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H2CO3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常用该原理检验二氧化碳。
②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该物质就碳酸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除去这层白膜物质常先用_________清洗,然后用水冲洗。
(5)氧化性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失去氧生成一氧化碳,发生_________反应,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常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2.干冰用于__________________、作制冷剂等,因为干冰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温室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CO2可以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如制尿素、纯碱等。
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
(2)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
(1)形成机理: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温室气体: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①全球变暖。②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
③两极、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④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发。⑤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4)对策:①国际合作,签订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减少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
③开发新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
④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⑤传播_________理念,倡导____________生活。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举例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过氧化氢
水+氧气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重点】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5.
燃烧的火柴深入到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火柴熄灭,能够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不能用该实验现象来鉴别二氧化碳,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等。故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用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石蕊试液呈紫色,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常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题精讲】
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巩固训练】
(2020江苏南通)“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NaCl溶液检验CO2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C.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变蓝
(2020海南)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伸入燃着的木条B.闻气体的气味C.加入澄清石灰水D.观察气体的颜色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重点】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例题精讲】
(2020内蒙古赤峰)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B.循环使用教科书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
【巩固训练】
(2020山东烟台)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
(2020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知识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探究重点】
(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例题精讲】
三明某钢铁厂,为了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前几年,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煤燃烧的同时进行脱硫处理。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①CaCO3CaO+CO2↑??②CaO+SO2═CaSO3
③2CaSO3+O2═2CaSO4
(1)上述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反应和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
(2)CaSO4中S的化合价为
价。
(3)该钢铁厂,目前实施煤燃烧烟气净化技术,可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原理是:把煤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淋洗。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巩固训练】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为(
)
A.分解反应 ? B.化合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B.
C.
D.
2.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后果是
A.温室效应加剧
B.破坏臭氧层
C.产生酸雨
D.污染环境
3.(2019·乐山)
“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4.(2019·赤峰)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使用一次性木筷D.增大绿化面积
5.下列气体含量增大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氟氯代烷
6.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正确的是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成无色
D.Ⅳ处溶液变红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b端通入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②③①
D.①③②①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只有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C.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会增大
D.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室息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我具有还原性,能冶炼金属
D.变成干冰时,我能用作人工降雨
10.在化学反应:2Mg+CO22MgO+C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A.C
B.Mg
C.MgO
D.CO2
11.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纸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纸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日常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甲同学将收集满的CO2气体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并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变化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3.(2019·陕西)下面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2020年临沂中考)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3)图3实验中,滴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020年青岛中考)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蜡烛火焰________
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_____(选填“甲”或“乙”)
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_____。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_____。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_____。
4.
(2020年德阳中考)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
(2020年甘孜州中考)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2020吉林省卷)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2020黑龙江牡丹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2019年广西省梧州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2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讲:CO2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一、碳的氧化物
1.碳的氧化物只有_________种。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_________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_。
(2)固体二氧化碳叫做_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溶解性的相关实验
①实验1中,________侧纸袋高于________侧纸袋,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实验2中,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_________燃烧,不助燃,也不能供给呼吸。
(2)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实验
现象:蜡烛________________熄灭。
结论: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化学方程式:CO2+H2O_________。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H2CO3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常用该原理检验二氧化碳。
②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该物质就碳酸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除去这层白膜物质常先用_________清洗,然后用水冲洗。
(5)氧化性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失去氧生成一氧化碳,发生_________反应,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常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2.干冰用于__________________、作制冷剂等,因为干冰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温室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CO2可以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如制尿素、纯碱等。
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
(2)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
(1)形成机理: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温室气体: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①全球变暖。②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
③两极、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④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发。⑤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4)对策:①国际合作,签订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减少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
③开发新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
④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⑤传播_________理念,倡导____________生活。
【答案】一、1.两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
二、1.(1)能
大
(2)干冰
升华
(3)①左
右
②气球变大
2.(1)不能
(2)自下而上
(3)H2CO3
CO2↑+H2O
(4)CaCO3↓+H2O
稀盐酸
(5)还原
CO2+C2CO
三、1.灭火2.人工降雨
升华吸热
3.肥料
光合作用
4.化工产品
四、1.(2)温室效应增强
2.(2)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
(4)①《哥本哈根协议》
②煤、石油、天然气
③太阳能、风能、地热⑤“低碳”
“低碳”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举例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过氧化氢
水+氧气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重点】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5.
燃烧的火柴深入到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火柴熄灭,能够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不能用该实验现象来鉴别二氧化碳,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等。故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用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石蕊试液呈紫色,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常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题精讲】
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故选D。
【巩固训练】
(2020江苏南通)“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NaCl溶液检验CO2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C.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变蓝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的石灰水,选项说法错误;
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选项说法正确;
C、燃煤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选项说法错误;
D、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20海南)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伸入燃着的木条B.闻气体的气味C.加入澄清石灰水D.观察气体的颜色
【答案】A
【解析】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D、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重点】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例题精讲】
(2020内蒙古赤峰)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B.循环使用教科书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
【答案】D
【解析】A、可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B、循环使用教科书,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减少了由于生产书本而消耗的能源,同时树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制成的,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不符合题意;
D、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低碳生活,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巩固训练】
(2020山东烟台)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
【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0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探究重点】
(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例题精讲】
三明某钢铁厂,为了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前几年,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煤燃烧的同时进行脱硫处理。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①CaCO3CaO+CO2↑??②CaO+SO2═CaSO3
③2CaSO3+O2═2CaSO4
(1)上述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反应和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
(2)CaSO4中S的化合价为
价。
(3)该钢铁厂,目前实施煤燃烧烟气净化技术,可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原理是:把煤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淋洗。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解
化合
③
(2)+6
(3)SO2+Ca(OH)2=CaSO3+H2O
【解析】(1)在CaCO3CaO+CO2↑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CaO+SO2═CaSO3和2CaSO3+O2═2CaSO4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2CaSO3+O2═2CaSO4。
(2)在CaSO4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判断出S的化合价为+6价。
(3)二氧化硫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巩固训练】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为(
)
A.分解反应 ? B.化合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B.
C.
D.
1.【答案】A
【解析】A、纸筒下沉,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选项正确;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错误。故选A。
2.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后果是
A.温室效应加剧
B.破坏臭氧层
C.产生酸雨
D.污染环境
2.【答案】A
【解析】A、地球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正确;B、地球大气中氟利昂含量不断增加,会破坏臭氧层,故选项错误;C、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含量不断增加,会破坏产生酸雨,故选项错误;D、地球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CO2虽然会造成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A。
3.(2019·乐山)
“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3.【答案】A
【解析】汽水中含有或溶有CO2,进入体内,温度升高,气体或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或CO2从体内逸出,因此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故选A。
4.(2019·赤峰)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使用一次性木筷D.增大绿化面积
4.【答案】C
【解析】A、使用太阳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B、乘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故B符合;C、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森林的砍伐,减少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D、增大绿化面积,提高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故D符合。故选C。
5.下列气体含量增大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氟氯代烷
5.【答案】A
【解析】地球大气中CO2、氟利昂(氟氯代烷)、臭氧、甲烷等含量不断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故选A。
6.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正确的是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成无色
D.Ⅳ处溶液变红
6.【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Ⅰ处试液变红,故选项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Ⅱ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Ⅲ处溶液颜色不会变成无色,故选项不正确;D、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Ⅳ处溶液不变红,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b端通入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②③①
D.①③②①
7.【答案】D
【解析】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从a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纸花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①。故选D。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只有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C.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会增大
D.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室息
8.【答案】A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二氧化碳、甲烷等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B错误;C、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会减小,故C错误;D、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因为其不能供给呼吸,所以会使人窒息,故D错误。故选A。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我具有还原性,能冶炼金属
D.变成干冰时,我能用作人工降雨
9.【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能够灭火,故A正确;B、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的过程,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正确;C、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冶炼金属,故C错误;D、干冰易升华吸热,能用作人工降雨,故D正确。故选C。
10.在化学反应:2Mg+CO22MgO+C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A.C
B.Mg
C.MgO
D.CO2
10.【答案】B
【解析】在化学反应:2Mg+CO22MgO+C中,镁得氧,被氧化,作还原剂;二氧化碳失去氧被还原,作氧化剂。故选B。
11.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纸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纸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1.【答案】B
【解析】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纸花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纸花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选B。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日常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甲同学将收集满的CO2气体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并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变化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2.【答案】(1)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燃烧等
C+O2CO2
(2)①②③
(3)在试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膨胀
CO2+Ca(OH)2CaCO3↓+H2O
【解析】(1)CO2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呼吸和含碳物质的燃烧、森林被砍伐等。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减少的方法有多种如:植树造林、合理的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故选①②③。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所以甲同学将收集满的CO2气体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A中的现象是:在试管中形成一段液柱、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并轻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瓶内压强减小,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变化是膨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13.(2019·陕西)下面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1)长颈漏斗
(2)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3)红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甲中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纸花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红,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可以观察到烧杯内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020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A。
(2020年临沂中考)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3)图3实验中,滴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H2CO3
(3)气球胀大
【解析】(1)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图1实验中,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干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干花变红色,故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容器中压强小于外界,故图3实验中,滴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气球胀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0年青岛中考)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蜡烛火焰________
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_____(选填“甲”或“乙”)
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_____。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_____。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_____。
【答案】【实验记录与分析】由下向上,依次熄灭
乙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思与拓展】(1)灭火
(2)密封保存
(3)控制变量
【解析】【实验记录与分析】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故填:由下向上,依次熄灭。
(2)乙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乙瓶变瘪程度更大,故填:乙。
(3)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刚开始不变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故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可得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填:灭火。
(2)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故填:控制变量。
4.
(2020年德阳中考)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吸水(或干燥气体)
(3).
(4).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5).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于干燥气体;(3)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C中,干花不变色,通入D中,湿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5)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020年甘孜州中考)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答案】B
【解析】A、①是由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碳的化合价升高了,碳元素被氧化,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故选项说法正确。B、②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故选项说法错误。C、③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④是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可通过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来实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2020吉林省卷)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0黑龙江牡丹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故选A。
【2019年广西省梧州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答案】C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A正确;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故B正确;C、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来灭火,故C错误;D、煤的综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故D正确。故选C。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没有毒,不污染环境,故错误;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4,不相同,故错误;C、CO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D、CO2中混有少量的CO,不能点燃,所以不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故错误。故选C。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错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错误;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错误;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