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 第1课时 碳的单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 第1课时 碳的单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08 17: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知识点1 金刚石、石墨
1.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石墨熔点高,所以可用来制作铅笔芯
C.金刚石无色透明,经研磨后,可成为装饰品
D.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3.碳单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玻璃刀 ②铅笔芯 ③钻探机的钻头 ④干电池的电极
(2)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为“电刷”(如图),制作“电刷”的物质是一种碳单质,该碳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该物质应具备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润滑性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3)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得金刚石,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知识点2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
4.碳单质存在的形式有多种,且用途各不相同。下列体现活性炭用途的是(
)
知识点3 C60
5.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6.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烯与石墨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和用途也相同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7.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木炭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8.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
B.炭雕的手工雕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炭雕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9.如图所示,先将a、b两支相同的大试管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立即塞紧橡胶塞,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A.b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流入b试管,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流入a试管,b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C.a、b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水同时流入两支试管
D.a、b两支试管中都无明显变化
10.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单质及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
 
 (填“易”或“不易”)得失电子。?
(2)图②对应碳单质的名称是 
 ,图③对应碳单质的名称是 
 ,图④对应碳单质的化学式是 
 。?
(3)C显+4价,Cl显-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1.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材料的组成情况。
(1)图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利用这种材料制作铅笔芯的原因是 
 ,再写出该材料的另一个用途: 
 。?
(3)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2.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呈蜂窝状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的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们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只能组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单质
B.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属于同一种物质
C.构成石墨烯的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D.构成碳纳米管的原子不再运动
13.为了探究不同物质、时间、数量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木炭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对比研究”实验。
实验
序号
取用红糖
溶液/mL
向溶液中加
入的物质
搅拌、静置
时间/min
过滤所得
滤液编号

10
5
g活性炭
5
A

10
10
g活性炭
5
B

10
5
g木炭
5
C

10
5
g木炭
10
D
(1)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现象一:四种滤液都比原溶液颜色 
 ;?
现象二:滤液B比滤液A颜色浅;
现象三:滤液C比滤液A颜色深。
(2)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到的结论。
①由现象一可以得到的结论:活性炭和木炭都具有吸附能力;
②由现象二可以得到的结论: 
 ;?
③由现象三可以得到的结论: 
 。?
(3)木炭具有吸附能力,是因为木炭具有 
 的结构。?
(4)实验拓展:请填写实验设计表中的空白处。
编号
温度/℃
形状
种类
实验目的

20
粉末状
木炭
Ⅰ.①和 
 (填序号)探究吸附剂种类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Ⅱ.①和
 (填序号)探究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Ⅲ.①和④探究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20
粉末状
活性炭

20
块状
木炭

30
粉末状
木炭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知识点1 金刚石、石墨
1.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B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石墨熔点高,所以可用来制作铅笔芯
C.金刚石无色透明,经研磨后,可成为装饰品
D.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3.碳单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的是 ①③ (填序号)。?
①玻璃刀 ②铅笔芯 ③钻探机的钻头 ④干电池的电极
(2)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为“电刷”(如图),制作“电刷”的物质是一种碳单质,该碳单质是 石墨 (填物质名称),该物质应具备的性质是 ①③ (填序号)。?
①润滑性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3)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得金刚石,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知识点2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
4.碳单质存在的形式有多种,且用途各不相同。下列体现活性炭用途的是(
D
)
知识点3 C60
5.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6.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烯与石墨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和用途也相同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7.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D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木炭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8.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
B.炭雕的手工雕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炭雕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9.如图所示,先将a、b两支相同的大试管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立即塞紧橡胶塞,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A.b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流入b试管,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流入a试管,b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C.a、b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水同时流入两支试管
D.a、b两支试管中都无明显变化
10.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单质及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 ,在化学反应中 不易 (填“易”或“不易”)得失电子。?
(2)图②对应碳单质的名称是 金刚石 ,图③对应碳单质的名称是 石墨 ,图④对应碳单质的化学式是 C60 。?
(3)C显+4价,Cl显-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
11.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材料的组成情况。
(1)图中属于单质的是 ② (填序号)。?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石墨 ,利用这种材料制作铅笔芯的原因是 石墨质软 ,再写出该材料的另一个用途: 制石墨电极 。?
(3)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12.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呈蜂窝状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的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们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碳元素只能组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单质
B.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属于同一种物质
C.构成石墨烯的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D.构成碳纳米管的原子不再运动
13.为了探究不同物质、时间、数量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木炭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对比研究”实验。
实验
序号
取用红糖
溶液/mL
向溶液中加
入的物质
搅拌、静置
时间/min
过滤所得
滤液编号

10
5
g活性炭
5
A

10
10
g活性炭
5
B

10
5
g木炭
5
C

10
5
g木炭
10
D
(1)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现象一:四种滤液都比原溶液颜色 浅 ;?
现象二:滤液B比滤液A颜色浅;
现象三:滤液C比滤液A颜色深。
(2)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到的结论。
①由现象一可以得到的结论:活性炭和木炭都具有吸附能力;
②由现象二可以得到的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活性炭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
③由现象三可以得到的结论: 相同质量的活性炭和木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 。?
(3)木炭具有吸附能力,是因为木炭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4)实验拓展:请填写实验设计表中的空白处。
编号
温度/℃
形状
种类
实验目的

20
粉末状
木炭
Ⅰ.①和 ② (填序号)探究吸附剂种类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Ⅱ.①和 ③ (填序号)探究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Ⅲ.①和④探究 温度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20
粉末状
活性炭

20
块状
木炭

30
粉末状
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