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训练七:课内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8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训练七:课内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0 11:37:07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8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训练七:课内阅读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养花(节选)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尽管
奇花异草
(2)从文中画“   ”的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说说选文中画“   ”的句子的作用。
(4)“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这里的“有意思”指什么?
【答案】(1)jǐn;qí
(2)作者养花只是为了乐趣,不在乎花品种的好坏。
(3)这句话进一步补充说明前文,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养花必须要劳动的道理。
(4)“有意思”就是“有乐趣”。一是获得知识的乐趣;二是培育花草的乐趣。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尽管jǐn 、奇花异草qí 。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从文中画线的句子里感受到作者养花只是为了乐趣,不在乎花品种的好坏。
(3)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有意思”就是“有乐趣”。一是获得知识的乐趣;二是培育花草的乐趣。
(4)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4)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中国(节选)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1)“听着!朋友!”中的“朋友”指的是(  )
A.方志敏的战友 B.中国共产党党员
C.全国的民众 D.有良心的中国人
(2)选文中四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的作用是(  )
A.启发读者的深思 B.批评全国的民众
(3)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文中划线的“败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
【答案】(1)C
(2)B
(3)选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的哭诉和我们的内疚。
(4)“败类”指的是那些卖国求荣,欺压同胞的汉奸走狗。因为我们不能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我们保护不了母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听着!朋友!”中的“朋友”指的是全国的民众。
(2)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它们都运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确定的意思。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选文中四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是批评全国的民众。
(3)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败类”指的是那些卖国求荣,欺压同胞的汉奸走狗。因为我们不能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我们保护不了母亲。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上路了(节选)
哦,既然注定了我们得迈出双脚,
既然注定了我们只能往前挪动,
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寸,甚至更少,
只要是在行进,那我们就不会脸红。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没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
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鸟,有金孔雀。
走下去,前面有橄榄树,有曼陀铃。
风来吧,雨来吧,雷鸣电闪都来吧,
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
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1)给划线字注音。
       
挪动
车票
(2)联系上下文,说说“真正姓名”是指什么。
(3)联系全诗思考,全诗有一个特定的情境,这个情境指的是什么?
(4)仿写句子。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没有退路,   ,
没有退路,   。
【答案】(1)nuó;piào
(2)“真正姓名”比喻人生的价值,没有价值,姓名只是一个空壳。
(3)特定的 情境是指“上路”。
(4)钟表上的时针不会逆转;小巷里的卡车不能调头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给词语拼音的能力。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做起来并不难。要注意,“挪动”的“挪”读nuó,不要读成nà。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文中“真正姓名”比喻人生的价值,没有价值,姓名只是一个空壳。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文中特定的情境是指“上路”。
(4)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4)仿写答案丰富多彩,要做到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1 / 1北师大版2018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训练七:课内阅读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养花(节选)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尽管
奇花异草
(2)从文中画“   ”的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说说选文中画“   ”的句子的作用。
(4)“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这里的“有意思”指什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中国(节选)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1)“听着!朋友!”中的“朋友”指的是(  )
A.方志敏的战友 B.中国共产党党员
C.全国的民众 D.有良心的中国人
(2)选文中四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的作用是(  )
A.启发读者的深思 B.批评全国的民众
(3)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文中划线的“败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上路了(节选)
哦,既然注定了我们得迈出双脚,
既然注定了我们只能往前挪动,
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寸,甚至更少,
只要是在行进,那我们就不会脸红。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没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
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鸟,有金孔雀。
走下去,前面有橄榄树,有曼陀铃。
风来吧,雨来吧,雷鸣电闪都来吧,
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
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1)给划线字注音。
       
挪动
车票
(2)联系上下文,说说“真正姓名”是指什么。
(3)联系全诗思考,全诗有一个特定的情境,这个情境指的是什么?
(4)仿写句子。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没有退路,   ,
没有退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jǐn;qí
(2)作者养花只是为了乐趣,不在乎花品种的好坏。
(3)这句话进一步补充说明前文,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养花必须要劳动的道理。
(4)“有意思”就是“有乐趣”。一是获得知识的乐趣;二是培育花草的乐趣。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尽管jǐn 、奇花异草qí 。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从文中画线的句子里感受到作者养花只是为了乐趣,不在乎花品种的好坏。
(3)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有意思”就是“有乐趣”。一是获得知识的乐趣;二是培育花草的乐趣。
(4)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4)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答案】(1)C
(2)B
(3)选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的哭诉和我们的内疚。
(4)“败类”指的是那些卖国求荣,欺压同胞的汉奸走狗。因为我们不能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我们保护不了母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听着!朋友!”中的“朋友”指的是全国的民众。
(2)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它们都运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确定的意思。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选文中四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是批评全国的民众。
(3)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败类”指的是那些卖国求荣,欺压同胞的汉奸走狗。因为我们不能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我们保护不了母亲。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答案】(1)nuó;piào
(2)“真正姓名”比喻人生的价值,没有价值,姓名只是一个空壳。
(3)特定的 情境是指“上路”。
(4)钟表上的时针不会逆转;小巷里的卡车不能调头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给词语拼音的能力。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做起来并不难。要注意,“挪动”的“挪”读nuó,不要读成nà。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文中“真正姓名”比喻人生的价值,没有价值,姓名只是一个空壳。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文中特定的情境是指“上路”。
(4)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4)仿写答案丰富多彩,要做到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