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4-20 09:59:42

文档简介

2018届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试题
一、单选题
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
故选A.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5℃
B.一般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到﹣18℃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8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5℃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发烧时可以达到40℃,但体温不可能到45℃,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左右,B符合题意;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热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4.彭雪枫铜像是宿迁雪枫公园的标志之一,它是将铜熔化成“铜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铜像”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因为铜是金属,属于晶体,所以在铸造过程,应是先将铜熔化,然后升温,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重新凝固成固体后温度降低, 故只有B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要明确,铜是一种晶体,再根据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铸造铜像的实际过程,对图象进行分析判断.
5.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 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6.(2017八上·宿豫期中)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酒精的沸点为78℃,所以80℃的酒精是气态,A不符合题意;
B、水银的凝固点为-39℃,在-50℃时,水银已凝固,不能选水银温度计,B不符合题意;
C、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符合题意;
D、-39℃是水银的熔点,可能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中,所以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沸点和熔点的了解。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7.(2018九上·北京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 给湿头发吹热风,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A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加快了衣服上水分蒸发,B不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据此分析使蒸发减慢的方法 .
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答案】B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根据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将装置放在通风处,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A不合题意;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液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9.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由图象知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知道,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不符合题意;
CD.由图象知道,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
11.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12.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可燃冰的形成与甲烷和水所受到的压强以及温度有关,由图可知:当温度为10℃,水深1000m,即压强为100atm时,能形成可燃冰,故A不能形成。同样道理,可判断出CD均不能形成,B可形成可燃冰,符合题意为答案。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象中的温度和气压的数值找出对应的点.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右”).
【答案】(1)热胀冷缩
(2)左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左.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14.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答案】液化;会放热;内侧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冬天,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水珠会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液化;会放热;内侧.
【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
(1)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
(2)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
15.小琳同学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发现温度计的读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吸热造成的.
【答案】变小;蒸发(汽化)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为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故答案为:变小;蒸发(汽化).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吸热.
16.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扇子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加快,加速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    ,从而使人体表面的温度    ,达到凉爽的目的.
【答案】吸热;降低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夏天扇扇子能加快空气的流动,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水的蒸发,而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故会觉得凉快。
故答案为:吸热;降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17.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1)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2)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8.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由图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能不断吸热,故不会沸腾,原因是水温达到沸点即不能继续吸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19.家用电冰箱就象一个“热的搬运工”,在冷冻室里,通过制冷液的   吸热,将热量带走;在冷凝器里,通过制冷液的   放热,将热量放到空气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制冷液在冷冻室的蒸发器里面汽化吸收热量,将热带走。携带有冰箱里面内能的制冷液,到了冰箱外面的冷凝器里液化,液化放热,将热放到空气中,于是将冰箱内部的内能转移到冰箱的外面。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分析】冰箱里面的制冷液由这样一个特点: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
20.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
【答案】37.1;36.8;37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结合体温计较的结构特点可知乙同学的实际体温是36.4 ℃,用没有甩测量时示数仍然停留在36.8 ℃,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丙同学的体温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6.8 ℃,体温计液柱上升,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37 ℃。
故答案为:37.1;36.8;37.
【分析】体温计较温度计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有一个非常的缩口,正是因为这个缩口,当温度上升时,液泡内的水银在细玻璃管内上升之后,就不能自由的回到液泡内,也就是水银在细玻璃管内不会自己下降,
21.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分析如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答案】36.5;酒精;水银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5℃;从表中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最低,
故选择酒精制造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最低,从表中知道,水银的比热容最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
【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如果液体凝固了,当然就无法测量了,甚至有可能导致温度计损坏.温度计所使用的液体的比热容,直接影响到对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比热容越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故制造出的温度计就越灵敏.
三、实验题
22.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答案】(1)80
(2)小于
(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在升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比CD段快,由Q=cm△t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比热容;
(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加热20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
故答案为:(1)80;(2)小于;(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3.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2)图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答案】(1)先快后慢
(2)a;B
(3)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得快,快到沸点时,温度升高得慢,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2)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气泡里主要的成分是水蒸气;
(3)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烧杯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烧杯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煮饭时形成的“雾气”都是液化现象,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先快后慢;(2)a; B;(3)C.
【分析】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24.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降低冰雪的熔点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1)因为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所以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道,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所以得出结论: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因为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所以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因为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故答案为:(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降低冰雪的熔点.
【分析】依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有杂质掺入时熔点会降低的知识解答即可.
25.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1)解: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解: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又变成细小的碘晶体。
由题可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碘蒸气。因此,小红的实验不能确切的认为碘一定发生了升华。
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因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碘蒸气只能是由固态直接变化成的,能更好的说明碘的升华。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
1 / 12018届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试题
一、单选题
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5℃
B.一般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到﹣18℃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8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5℃
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热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4.彭雪枫铜像是宿迁雪枫公园的标志之一,它是将铜熔化成“铜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铜像”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 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6.(2017八上·宿豫期中)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7.(2018九上·北京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9.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11.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2.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右”).
14.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15.小琳同学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发现温度计的读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吸热造成的.
16.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扇子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加快,加速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    ,从而使人体表面的温度    ,达到凉爽的目的.
17.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8.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家用电冰箱就象一个“热的搬运工”,在冷冻室里,通过制冷液的   吸热,将热量带走;在冷凝器里,通过制冷液的   放热,将热量放到空气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20.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
21.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分析如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三、实验题
22.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23.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2)图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24.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25.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
故选A.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2.【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发烧时可以达到40℃,但体温不可能到45℃,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左右,B符合题意;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3.【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4.【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因为铜是金属,属于晶体,所以在铸造过程,应是先将铜熔化,然后升温,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重新凝固成固体后温度降低, 故只有B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要明确,铜是一种晶体,再根据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铸造铜像的实际过程,对图象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6.【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酒精的沸点为78℃,所以80℃的酒精是气态,A不符合题意;
B、水银的凝固点为-39℃,在-50℃时,水银已凝固,不能选水银温度计,B不符合题意;
C、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符合题意;
D、-39℃是水银的熔点,可能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中,所以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沸点和熔点的了解。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7.【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 给湿头发吹热风,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A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加快了衣服上水分蒸发,B不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据此分析使蒸发减慢的方法 .
8.【答案】B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根据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将装置放在通风处,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A不合题意;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液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9.【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0.【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由图象知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知道,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不符合题意;
CD.由图象知道,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
11.【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12.【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可燃冰的形成与甲烷和水所受到的压强以及温度有关,由图可知:当温度为10℃,水深1000m,即压强为100atm时,能形成可燃冰,故A不能形成。同样道理,可判断出CD均不能形成,B可形成可燃冰,符合题意为答案。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象中的温度和气压的数值找出对应的点.
13.【答案】(1)热胀冷缩
(2)左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左.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14.【答案】液化;会放热;内侧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冬天,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水珠会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液化;会放热;内侧.
【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
(1)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
(2)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
15.【答案】变小;蒸发(汽化)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为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故答案为:变小;蒸发(汽化).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吸热.
16.【答案】吸热;降低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夏天扇扇子能加快空气的流动,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水的蒸发,而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故会觉得凉快。
故答案为:吸热;降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17.【答案】升华;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1)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2)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8.【答案】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由图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能不断吸热,故不会沸腾,原因是水温达到沸点即不能继续吸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19.【答案】汽化;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制冷液在冷冻室的蒸发器里面汽化吸收热量,将热带走。携带有冰箱里面内能的制冷液,到了冰箱外面的冷凝器里液化,液化放热,将热放到空气中,于是将冰箱内部的内能转移到冰箱的外面。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分析】冰箱里面的制冷液由这样一个特点: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
20.【答案】37.1;36.8;37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结合体温计较的结构特点可知乙同学的实际体温是36.4 ℃,用没有甩测量时示数仍然停留在36.8 ℃,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丙同学的体温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6.8 ℃,体温计液柱上升,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37 ℃。
故答案为:37.1;36.8;37.
【分析】体温计较温度计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有一个非常的缩口,正是因为这个缩口,当温度上升时,液泡内的水银在细玻璃管内上升之后,就不能自由的回到液泡内,也就是水银在细玻璃管内不会自己下降,
21.【答案】36.5;酒精;水银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5℃;从表中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最低,
故选择酒精制造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最低,从表中知道,水银的比热容最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
【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如果液体凝固了,当然就无法测量了,甚至有可能导致温度计损坏.温度计所使用的液体的比热容,直接影响到对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比热容越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故制造出的温度计就越灵敏.
22.【答案】(1)80
(2)小于
(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在升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比CD段快,由Q=cm△t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比热容;
(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加热20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
故答案为:(1)80;(2)小于;(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3.【答案】(1)先快后慢
(2)a;B
(3)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得快,快到沸点时,温度升高得慢,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2)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气泡里主要的成分是水蒸气;
(3)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烧杯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烧杯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煮饭时形成的“雾气”都是液化现象,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先快后慢;(2)a; B;(3)C.
【分析】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24.【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降低冰雪的熔点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1)因为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所以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道,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所以得出结论: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因为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所以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因为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故答案为:(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降低冰雪的熔点.
【分析】依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有杂质掺入时熔点会降低的知识解答即可.
25.【答案】(1)解: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解: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又变成细小的碘晶体。
由题可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碘蒸气。因此,小红的实验不能确切的认为碘一定发生了升华。
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因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碘蒸气只能是由固态直接变化成的,能更好的说明碘的升华。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