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2018年4月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2018年4月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6-04 18:02:16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8年4月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会考)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小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 D.区域差距
(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答案】(1)A
(2)D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由“摩托大军”转变为驾驶私家车返乡,说明家庭的收入提高,汽车的能力提高,选A。
(2)春运期间,大量农民工驾驶小汽车返乡,会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带来压力,D对。
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加剧了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A错误;
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与生产成本相关,B错误;
影响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与出行方式无关,C错误。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摩托车与私家车之间存在较大的价值差距,所以是由经济水平决定了返乡方式,私家车的增加加大了地区交通压力。
2.(2018·浙江会考)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完成小题。
(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乳畜业 B.混合型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答案】(1)C
(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甲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选C项。
(2)图中原棉花带所在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乙地棉花种植区位于美国的西部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选A项。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要求对课本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同时要求对美国各区域的气候特征有所了解。
3.(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小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锋面气旋
【解析】【分析】(1)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选B项。
(2)乙处等压线比较稀疏,丙处等压线密集,因此丙处风力较大,③对;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升,上升气流较弱,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②③项。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作为凝结核,再次是大气降温较快,便于水汽凝结。冷锋的行进速度一般要快于暖锋,等压线的疏密可以反应风力的大小。
4.(2018·浙江会考)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小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B
(2)B
【知识点】成土因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而且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选B项。
(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多少不同,从导致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选B项。
故答案为:(1) B (2)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我国内蒙地区东西方向自然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条件不同而出现的分异。
5.(2018·浙江会考)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小题。
(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C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通过文字资料可知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的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通过读图可知④城市的四个指标是最高的,因此判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选D项。
(2)通过读图分析可知,③和④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上是最高的,说明两城市在高科技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选C项。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文字资料可知相应指标指数与相应实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读图比较相关数据即可作出相应解答。
6.(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完成小题。
(1)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
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
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
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B
【知识点】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柴薪和太阳能、沼气所占的比重最大,生物能和太阳能、沼气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选D项。
(2)读图分析可知: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①正确;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但是并不能说明煤炭资源缺乏,②错误;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但工业化水平较低,③错误;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④正确,因此①④正确,选B项。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可以得到与两题相关的数据,只要认真读图即可作出相应解答。
7.(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完成小题。
(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建设 D.居民生活
(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
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主要有在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在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过度农垦;由于农业规模的扩大,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当,这些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选A。
(2)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会破坏自然环境,①错误;可以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②正确;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③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废弃油田复垦不适宜,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选C项。
故答案为:(1)A (2)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措施,通过读图可知在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中过度放牧与过度开垦所占比重大,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有利于合理分配水资源。
8.(2018·浙江会考)近年来,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完成小题。
(1)用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是(  )
A.用地规模 B.用地类型 C.功能分区 D.自然属性
(2)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的主要理由有(  )
①环保标准提高 ②土地供应紧张 ③工业集聚发展 ④重化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多层厂房具有占地面积少、节约用地的特点。选A。
(2)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较快,人口较多,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工业集聚,加剧土地资源紧张,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缓解土地紧张的状况,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故答案为:(1)A (2) C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用地日趋紧张,多层厂房凭借其节约用地的特点迅速发展,缓解土地的紧张状况。
9.(2018·浙江会考)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在审题是注意两幅图的比例尺不一致,如果图二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图一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两倍。结合图示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C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注意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是比例尺不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是第一幅图比例尺的一半,所以代表的范围更大,因此当两幅图进行叠加时,两幅图的比例尺要先统一
10.(2018·浙江会考)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1)该日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答案】(1)D
(2)B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由图中所呈现的经纬度信息,结合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图中可知,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所在位置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此时应该为冬至日,选D项。
(2)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纬度为南纬50°,处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选B项。
故答案为:(1)D (2) B
【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图中呈现的经纬度信息可以确定所在的半球,再结合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所在半球的季节进而确定节气。通过经纬度信息可以确定甲地所在海区,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做出正确解答。
11.(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小题。
(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答案】(1)A
(2)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可以看出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了,产品的种类增多了,③④错误;该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②正确。因此①②对,选A。
(2)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选B项。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与清洁生产以及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获取图中所表达的信息,再结合所给的选项即可做出正确的解答。题干已明确要求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而通过读图可知原料为玉米,所以要选玉米主产区,这要求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有所了解。
12.(2018·浙江会考)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小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答案】(1)D
(2)D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①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④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质地紧实,应该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选D项。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选D项。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岩石有一个基本了解,掌握其突出的特征。熟知各类岩石的形成原理。
13.(2018·浙江会考)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右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小题。
(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C
(2)A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1)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后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若它们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选C项。
(2)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选项以及图示的方位,只有A位置最符合,选A项。
故答案为: (1)C (2)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构成。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理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根据材料所提供信息判断出公转方向进而可以确定各星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非选择题
14.(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输油量约占全球30%,80%以上的石油输往亚洲。
(1)图中甲地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运河。图中乙地夏季受   压(填“高”或“低”)控制。
(2)红海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沙特阿拉伯的古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为其地势比东部地区   (填“高”或“低”),现代城市受石油资源开发影响,多数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
(3)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高度依赖,沙特阿拉伯充分利用本国的   优势,积极发展钢铁、   等高耗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   化。
(4)与管道运输相比,简述波斯湾地区海运输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苏伊士;低
(2)生长;高
(3)资本(或资金);炼铝(或炼铜、有色冶金);多元
(4)海运成本低;海运灵活;亚洲市场需求量大。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解析】【分析】(1)该题为识记内容,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位于西亚,在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2)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沙特阿拉伯的古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为其地势比东部地区高,气候较为凉爽。
(3)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高度依赖,沙特阿拉伯充分利用本国的资金优势,积极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4)海洋运输与管道运输相比成本更低,并且更加灵活,资料显示其主要市场是亚洲,该地距亚洲较远,且管道设施不完善。
故答案为:(1)苏伊士 低 (2)生长 高 (3)资本(或资金) 炼铝(或炼铜、有色冶金) 多元 (4)海运成本低;海运灵活;亚洲市场需求量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特征以及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题的难度较低,多为识记内容,解答的关键是对相关地理知识要有准确的记忆。
15.(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   高,白昼时间   (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   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   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   ,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   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答案】(1)纬度;短
(2)流水沉积;两
(3)原料;信息;运输
(4)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昼长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而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冬季温度较低。
(2)乙平原为东北平原,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丙地的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因此会形成夏汛和春汛两个汛期。
(3)该地山地众多,森林资源丰富,家具企业所需要的木材丰富,因此属于原料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信息,在消费地组装家具,接近市场,可降低运输成本成本。
(4)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丁地位于长白山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故答案为:(1)纬度 短 (2)流水沉积 两 (3)原料 信息 运输 (4)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工业区位因素。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的要素主要考虑纬度、海拔、洋流等。图中平原有多条河流存在所以其成因主要为河流堆积,我国东北存在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东北分布有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场,木材丰富,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人才和市场优势。生物种类丰富是因为具有适合多种特种生存的环境,一般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16.(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图2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β为7°。
图1
图2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地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出口石油制品。当前,其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相当于东南亚地区总量的40%,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材料三:图3为图1中甲、丙两地不同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图。
图三
(1)分析甲、丙两地降雨较多三个月降水成因的异同。
(2)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3)说明火山喷发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4)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地理坐标,并判定两地是否在图示区域内。
【答案】(1)同:地处迎风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异:甲地受东北风影响,丙地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
(2)原料: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
市场:销往东南亚国家,市场距离近;销往东亚国家,市场需求量大。
(3)利:增加土壤矿物养分。
弊: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4)1332千米;①地(110°E,7°S),位于图示区域;②地(110°E,5°N),不在图示区域。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赤道附近,都会受到赤道低压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11月至次年的3月太阳直射点的大多在直射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南移,11月至次年3月,甲受到所在半球的东北信风的影响,加之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1月至3月,丙地则是受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发生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风影响,加之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2)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来分析,从原料角度来看,该地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而且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原料丰富;从市场条件来看,该地距离东南亚和东亚市场较近,而且市场广阔。
(3)评价影响往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增加土壤矿物养分来分析;不利方面主要从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分析。
(4)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①的太阳光线从北侧照射过来,说明位于①地位于赤道以南,根据β 为7°,可以推算出①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进而计算出①地的纬度7°S;②的太阳光线从南侧照射过来,说明位于②地位于赤道以北,根据α为5°,可以推算出②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5°,进而计算出②地的纬度5°N;根据同一经度上纬度相差①°,距离相差111km可知,①②两地相差1332千米。北京时间为120°经线的地方时,当该地为12时,与北京时间相差40分钟,经度相差10°,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可知,该地经度应该为110°E,所以①地地理坐标为(110°E,7°S);②地地理坐标为(110°E,5°N);人后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①地在该区域,②地不在该区域。
故答案为:(1)同:地处迎风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异:甲地受东北风影响,丙地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 (2)原料: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市场:销往东南亚国家,市场距离近;销往东亚国家,市场需求量大 (3)利:增加土壤矿物养分。弊: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4)1332千米;①地(110°E,7°S),位于图示区域;②地(110°E,5°N),不在图示区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工业区位、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通过读图获取相应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相关信息,同时调用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即可做出相应的解答。工业区位因素,因题干已明确答题的方向所以比较简单。对事物或事件的评价,如题干中没有明确的要求,一般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在已知某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下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精确的求出该地的纬度位置,进而进行距离的计算,利用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可以精确求出经度信息,求出经纬度后就可以准确定位。
17.(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图1
图2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黄河不断改道,主要是因为黄河含沙量较大,泥沙不断在河口堆积,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滥导致。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进行生态治理,使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加之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下降;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所以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
(2)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位于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易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的盐分增加;再加上干旱季节,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产生。
(3)通过读图可知,该地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铺在地下,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对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排盐碱的速度较快。
(4)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主要从气候、土地以及经济效益来进行分析。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灌溉水源紧张,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用水量减少,可以缓解水资源压力;另外该地的土壤盐碱化较重,对发展种植业不利,但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故答案为:(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在三角洲地区不断改道的成因、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等相关知识。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导致改道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应从立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首的原因入手解答。土壤盐碱化特别是次生盐渍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所致,所以要从地下水位的变化入手。通过分析图中所展现的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呈现即可。题干中的关键词“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所以分析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原因即可。
1 / 1浙江省2018年4月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会考)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小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 D.区域差距
(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2.(2018·浙江会考)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完成小题。
(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乳畜业 B.混合型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3.(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小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8·浙江会考)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小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5.(2018·浙江会考)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小题。
(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完成小题。
(1)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
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
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
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完成小题。
(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建设 D.居民生活
(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
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8·浙江会考)近年来,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完成小题。
(1)用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是(  )
A.用地规模 B.用地类型 C.功能分区 D.自然属性
(2)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的主要理由有(  )
①环保标准提高 ②土地供应紧张 ③工业集聚发展 ④重化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8·浙江会考)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
A. B.
C. D.
10.(2018·浙江会考)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1)该日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11.(2018·浙江会考)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小题。
(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12.(2018·浙江会考)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小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13.(2018·浙江会考)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右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小题。
(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4.(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输油量约占全球30%,80%以上的石油输往亚洲。
(1)图中甲地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运河。图中乙地夏季受   压(填“高”或“低”)控制。
(2)红海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沙特阿拉伯的古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为其地势比东部地区   (填“高”或“低”),现代城市受石油资源开发影响,多数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
(3)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高度依赖,沙特阿拉伯充分利用本国的   优势,积极发展钢铁、   等高耗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   化。
(4)与管道运输相比,简述波斯湾地区海运输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15.(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   高,白昼时间   (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   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   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   ,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   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16.(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图2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β为7°。
图1
图2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地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出口石油制品。当前,其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相当于东南亚地区总量的40%,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材料三:图3为图1中甲、丙两地不同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图。
图三
(1)分析甲、丙两地降雨较多三个月降水成因的异同。
(2)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3)说明火山喷发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4)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地理坐标,并判定两地是否在图示区域内。
17.(2018·浙江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图1
图2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D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由“摩托大军”转变为驾驶私家车返乡,说明家庭的收入提高,汽车的能力提高,选A。
(2)春运期间,大量农民工驾驶小汽车返乡,会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带来压力,D对。
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加剧了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A错误;
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与生产成本相关,B错误;
影响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与出行方式无关,C错误。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摩托车与私家车之间存在较大的价值差距,所以是由经济水平决定了返乡方式,私家车的增加加大了地区交通压力。
2.【答案】(1)C
(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甲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选C项。
(2)图中原棉花带所在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乙地棉花种植区位于美国的西部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选A项。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要求对课本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同时要求对美国各区域的气候特征有所了解。
3.【答案】(1)B
(2)C
【知识点】锋面气旋
【解析】【分析】(1)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选B项。
(2)乙处等压线比较稀疏,丙处等压线密集,因此丙处风力较大,③对;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升,上升气流较弱,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②③项。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作为凝结核,再次是大气降温较快,便于水汽凝结。冷锋的行进速度一般要快于暖锋,等压线的疏密可以反应风力的大小。
4.【答案】(1)B
(2)B
【知识点】成土因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而且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选B项。
(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多少不同,从导致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选B项。
故答案为:(1) B (2)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我国内蒙地区东西方向自然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条件不同而出现的分异。
5.【答案】(1)D
(2)C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通过文字资料可知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的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通过读图可知④城市的四个指标是最高的,因此判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选D项。
(2)通过读图分析可知,③和④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上是最高的,说明两城市在高科技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选C项。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文字资料可知相应指标指数与相应实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读图比较相关数据即可作出相应解答。
6.【答案】(1)D
(2)B
【知识点】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柴薪和太阳能、沼气所占的比重最大,生物能和太阳能、沼气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选D项。
(2)读图分析可知: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①正确;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但是并不能说明煤炭资源缺乏,②错误;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但工业化水平较低,③错误;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④正确,因此①④正确,选B项。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可以得到与两题相关的数据,只要认真读图即可作出相应解答。
7.【答案】(1)A
(2)C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主要有在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在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过度农垦;由于农业规模的扩大,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当,这些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选A。
(2)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会破坏自然环境,①错误;可以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②正确;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③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废弃油田复垦不适宜,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选C项。
故答案为:(1)A (2)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措施,通过读图可知在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中过度放牧与过度开垦所占比重大,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有利于合理分配水资源。
8.【答案】(1)A
(2)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多层厂房具有占地面积少、节约用地的特点。选A。
(2)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较快,人口较多,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工业集聚,加剧土地资源紧张,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缓解土地紧张的状况,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故答案为:(1)A (2) C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用地日趋紧张,多层厂房凭借其节约用地的特点迅速发展,缓解土地的紧张状况。
9.【答案】D
【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在审题是注意两幅图的比例尺不一致,如果图二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图一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两倍。结合图示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C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注意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是比例尺不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是第一幅图比例尺的一半,所以代表的范围更大,因此当两幅图进行叠加时,两幅图的比例尺要先统一
10.【答案】(1)D
(2)B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由图中所呈现的经纬度信息,结合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图中可知,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所在位置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此时应该为冬至日,选D项。
(2)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纬度为南纬50°,处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选B项。
故答案为:(1)D (2) B
【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图中呈现的经纬度信息可以确定所在的半球,再结合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所在半球的季节进而确定节气。通过经纬度信息可以确定甲地所在海区,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做出正确解答。
11.【答案】(1)A
(2)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可以看出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了,产品的种类增多了,③④错误;该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②正确。因此①②对,选A。
(2)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选B项。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与清洁生产以及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获取图中所表达的信息,再结合所给的选项即可做出正确的解答。题干已明确要求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而通过读图可知原料为玉米,所以要选玉米主产区,这要求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有所了解。
12.【答案】(1)D
(2)D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①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④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质地紧实,应该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选D项。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选D项。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岩石有一个基本了解,掌握其突出的特征。熟知各类岩石的形成原理。
13.【答案】(1)C
(2)A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1)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后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若它们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选C项。
(2)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选项以及图示的方位,只有A位置最符合,选A项。
故答案为: (1)C (2)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构成。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理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根据材料所提供信息判断出公转方向进而可以确定各星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4.【答案】(1)苏伊士;低
(2)生长;高
(3)资本(或资金);炼铝(或炼铜、有色冶金);多元
(4)海运成本低;海运灵活;亚洲市场需求量大。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解析】【分析】(1)该题为识记内容,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位于西亚,在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2)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沙特阿拉伯的古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为其地势比东部地区高,气候较为凉爽。
(3)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高度依赖,沙特阿拉伯充分利用本国的资金优势,积极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4)海洋运输与管道运输相比成本更低,并且更加灵活,资料显示其主要市场是亚洲,该地距亚洲较远,且管道设施不完善。
故答案为:(1)苏伊士 低 (2)生长 高 (3)资本(或资金) 炼铝(或炼铜、有色冶金) 多元 (4)海运成本低;海运灵活;亚洲市场需求量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特征以及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题的难度较低,多为识记内容,解答的关键是对相关地理知识要有准确的记忆。
15.【答案】(1)纬度;短
(2)流水沉积;两
(3)原料;信息;运输
(4)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昼长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而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冬季温度较低。
(2)乙平原为东北平原,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丙地的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因此会形成夏汛和春汛两个汛期。
(3)该地山地众多,森林资源丰富,家具企业所需要的木材丰富,因此属于原料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信息,在消费地组装家具,接近市场,可降低运输成本成本。
(4)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丁地位于长白山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故答案为:(1)纬度 短 (2)流水沉积 两 (3)原料 信息 运输 (4)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工业区位因素。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的要素主要考虑纬度、海拔、洋流等。图中平原有多条河流存在所以其成因主要为河流堆积,我国东北存在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东北分布有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场,木材丰富,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人才和市场优势。生物种类丰富是因为具有适合多种特种生存的环境,一般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16.【答案】(1)同:地处迎风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异:甲地受东北风影响,丙地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
(2)原料: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
市场:销往东南亚国家,市场距离近;销往东亚国家,市场需求量大。
(3)利:增加土壤矿物养分。
弊: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4)1332千米;①地(110°E,7°S),位于图示区域;②地(110°E,5°N),不在图示区域。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赤道附近,都会受到赤道低压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11月至次年的3月太阳直射点的大多在直射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南移,11月至次年3月,甲受到所在半球的东北信风的影响,加之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1月至3月,丙地则是受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发生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风影响,加之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2)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来分析,从原料角度来看,该地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而且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原料丰富;从市场条件来看,该地距离东南亚和东亚市场较近,而且市场广阔。
(3)评价影响往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增加土壤矿物养分来分析;不利方面主要从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分析。
(4)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①的太阳光线从北侧照射过来,说明位于①地位于赤道以南,根据β 为7°,可以推算出①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进而计算出①地的纬度7°S;②的太阳光线从南侧照射过来,说明位于②地位于赤道以北,根据α为5°,可以推算出②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5°,进而计算出②地的纬度5°N;根据同一经度上纬度相差①°,距离相差111km可知,①②两地相差1332千米。北京时间为120°经线的地方时,当该地为12时,与北京时间相差40分钟,经度相差10°,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可知,该地经度应该为110°E,所以①地地理坐标为(110°E,7°S);②地地理坐标为(110°E,5°N);人后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①地在该区域,②地不在该区域。
故答案为:(1)同:地处迎风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异:甲地受东北风影响,丙地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 (2)原料: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市场:销往东南亚国家,市场距离近;销往东亚国家,市场需求量大 (3)利:增加土壤矿物养分。弊: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4)1332千米;①地(110°E,7°S),位于图示区域;②地(110°E,5°N),不在图示区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工业区位、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通过读图获取相应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相关信息,同时调用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即可做出相应的解答。工业区位因素,因题干已明确答题的方向所以比较简单。对事物或事件的评价,如题干中没有明确的要求,一般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在已知某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下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精确的求出该地的纬度位置,进而进行距离的计算,利用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可以精确求出经度信息,求出经纬度后就可以准确定位。
17.【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黄河不断改道,主要是因为黄河含沙量较大,泥沙不断在河口堆积,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滥导致。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进行生态治理,使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加之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下降;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所以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
(2)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位于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易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的盐分增加;再加上干旱季节,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产生。
(3)通过读图可知,该地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铺在地下,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对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排盐碱的速度较快。
(4)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主要从气候、土地以及经济效益来进行分析。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灌溉水源紧张,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用水量减少,可以缓解水资源压力;另外该地的土壤盐碱化较重,对发展种植业不利,但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故答案为:(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在三角洲地区不断改道的成因、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等相关知识。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导致改道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应从立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首的原因入手解答。土壤盐碱化特别是次生盐渍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所致,所以要从地下水位的变化入手。通过分析图中所展现的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呈现即可。题干中的关键词“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所以分析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原因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