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渔歌子
张志和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毕玉俊
教学目标
一、欣赏江南风景图片,进入情景。
二、作者简介,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三、体会画面美。
四、体会意境美。
五、比较鉴赏,提高能力。
江南 采风
江南
神韵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鱼不须归。
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中唐诗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做 过左金乌卫录事参军,后做南浦卫
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
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樵青”“渔童”,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
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
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工,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
己用,《渔父》词便是他借鉴民间的渔歌二成的。
二 体会画面之美
远望春山如黛 白鹭低飞
桃花流水 水流桃花
箬笠青青 蓑衣绿绿
画面之美
视线
绘色
绘形
三 体会诗中意境
意境 。
清新 质朴
淡泊 澄洁
“以淳古淡泊之意,写山林闲适之趣。”
---王维
-------王维
情景交融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
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境
四 比较鉴赏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 《江雪》意境
千山鸟绝
万径踪灭
孤舟
独钓
对世俗的决绝
孑然独立
孤独超俗、自傲
静寂
苍凉
孤独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指导
一、要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
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特色。
1、 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角度。
2、 把握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
3、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
巧。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
化客观为主观等。
再见《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渔歌子》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