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郭沫若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课文9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
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2)
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
描写石榴花的特征 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过程(4)
单瓣花成长演变过程(5)
描绘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情态(6)
第二节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通过比较,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第三节描写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把它誉为“夏季的心脏”。
“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可爱的深层原因。
第四节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第五节形象描绘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
第六节形象地描绘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情态。
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
质朴隽逸的风度
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
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共25张PPT)
黄 瓷 瓶 ,
口 儿 小 ,
打 破 瓷 瓶 口,
挖 出 红 珠 宝。
外面杏黄衣,
姐妹抱一起,
打开仔细看,
都是一瓣瓣。
猜一猜:
小小坛子,
装满饺子,
吃掉饺子,
吐出珠子。
石 榴
郭沫若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抗战期间 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盎然
忍俊不禁 丰腴
金罍 安普剌
犀利 玛瑙
辟易
yán
jué
jí
àng
jīn
yú
léi
lá
xī
nǎo
bì
生字:
找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柔媚:
陆离:
犀利:
丰腴:
忍俊不禁:
盎然:
潜溢:
默读课文,想一想: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石榴
石榴
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
花朵
果实
引出
描写
喜爱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枝
叶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风度兼备 兼长去短)
(完美)
外形美
花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兼长去短、完美)
花朵:
色彩:
深红色
陆离
华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骨朵-花:
变化: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形态: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花-果:
色彩:
红-黄-锈彩
形变:
安普剌-金罍
花
内在美
果实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外在美)
花朵:
色彩:
深红色
陆离
华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内在美)
骨朵-花:
变化: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形态: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花-果:
色彩:
红-黄-锈彩
形变:
安普剌-金罍
果实:
样子:
破口大笑
形色:
透明的皓齿
花
思考:
1.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
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衬托
2.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 张、热 烈、急 促
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
相关背景:
3.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的描写,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作业:
1.生字。
2.词语。
3.预习《海燕》。
再 见
安普剌
ampulla
罍(共22张PPT)
课前诵读:十二月花歌
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开;
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
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满塘开;
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
九月菊花竟怒放,十月芙蓉千百态;
冬月水仙凌波绽;腊月腊梅报春来。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本文写于1942年 。
走近作者:
代表作品:
抗战 时期所著的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郭沫若文集》。
奇崛(jué) 枯瘠(jí)
犀利(xī ) 盎然(áng )
皓齿(hào ) 丰腴(yú)
忍俊不禁( jīn )
争妍斗奇(yán )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顺序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1.作者描写石榴特征的顺序是什么?
枝叶----花朵----果实
①将石榴的枝叶与梅、柳比较,突出其
枝叶的特征。
②描写花朵,突出其形态美和精神美,突出
花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③描写果实,突出其成熟的形态。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石榴特征的?
3,作者为什么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
因为作者在形象地描绘了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以后,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4,请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比喻: 拟人:
反问: 对偶:
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的语言
准确凝练、优美形象。
5,请谈一谈对本文象征手法的理解。
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文章用正确凝练、优美形
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特
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
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
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
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
理想和追求。
通过对《石榴》的学习,谈谈它与《海燕》和《白杨礼赞》的异同之处。
作 业:
1,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请以“我最喜爱的花”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2,给下列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