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练习
一、填空题
1、模拟实验证明,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2、地震的发生能使_______发生巨大变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发生地震时,地下会传来轰鸣声。(
)
2、火山的爆发、海啸也会引发地震。(
)
3、平时要加强地震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
)
4、地震使地表发生缓慢变化。(
)
5、地震级别越大危害就越大。(
)
6、地球上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能感觉到。(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适合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2、地震不可能形成的地形是(
)
3、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
)
A.山体滑坡
B.风化
C.地震
4、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
)
A.地幔
B.地核
C.地壳
5、2019年4月18日台湾花莲市发生6.7级地震,在温州的很多人也感受到震动。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时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6、“轰隆隆”—声巨响震撼着大地,那一刻,高楼、学校、家几乎都倒塌了,变为一片废墟。这段文字描述的内容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四、连线题
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连线。
山体滑坡
岩浆喷发
地震
地面裂缝
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
地面下陷,形成湖泊
五、实验探究题:地震模拟实验
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分别表代表什么?
①两半拼接的小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铺在小盒中的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拉开或挤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实验现象时,下面哪一项不是观察的重点?(
)
A.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
B.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C.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形状
3、如图所示,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_______、_______等现象。
4、实验表明:地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壳运动
2、地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C
3、B
4、C
5、A
6、
四、连线题
山体滑坡
岩浆喷发
地震
地面裂缝
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
地面下陷,形成湖泊
五、实验探究题
1、①地壳中的两个板块
②岩层
③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2、C
3、褶皱
断裂
4、地壳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版
五年级上
新知聚焦
冯导用镜头真实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惊心动魄的场景。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会对地球表面带来极大的影响。请观看电影片段《唐山大地震》。
新知聚焦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
新知探索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看到这张震后的照片会有怎样的猜想?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路面被破坏了,出现塌陷、断裂现象
新知探索
做模拟实验
一个塑料盒(剪成两半)、小铲子、保鲜膜水、泥土
材料准备
新知探索
实验方法
新知探索
动手试试
(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
(2)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
(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4)观察发生的现象。
新知探索
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代表什么?
两半拼接的小盒——地壳中的两个板块
铺在小盒中的泥——岩层
拉开或挤压——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新知探索
注意事项
①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
②观察实验现象时,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新知探索
实验现象
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
新知探索
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新知探索
引起地震的其他原因
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火山喷发引起地震
新知探索
塌陷引发地震
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这类地震规模比较小,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
新知探索
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地震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但你一定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地震的情景吗?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新知探索
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唐山大地震还曾出现蓝光。
新知探索
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新知探索
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怎样的改变?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资料一
资料二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
新知探索
资料三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
新知探索
资料四
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其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地震波将哨马营的这颗古柳劈成两半,86年过去了古柳依然存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劈成两半的古柳犹如展开的手掌向着苍天诉说着什么……
新知探索
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
小结: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新知探索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
新知研讨
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地震能使铁轨变形。
新知研讨
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这个改变是剧烈的。
新知拓展
地震有什么前兆吗?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平时注意观察地震前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地震前兆儿歌
课堂练习
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适合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
课堂练习
2.地震不可能形成的地形是(
)
3.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
)
A.山体滑坡
B.风化
C.地震
C
B
课堂练习
4.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连线。
山体滑坡
地震
岩浆喷发
地面裂缝
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
地面下陷,形成湖泊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得知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掌握了抗震防灾的常识。
板书设计
六大板块不停运动:碰撞、分离
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作业布置
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
难点
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影视片段导入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会对地球表面带来极大的影响。请观看电影片段《唐山大地震》。(播放视频)冯导用镜头真实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惊心动魄的场景。2、思考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
观看影视片段思考
通过影视观看,创设真是地震情景,进而提出思考问题,聚焦课堂探究,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看到这张震后的照片会有怎样的猜想?预测
情境描述:路面被破坏了,出现塌陷、断裂现象。原因猜测: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做模拟实验(1)材料准备一个塑料盒(剪成两半)、小铲子、保鲜膜水、泥土(2)实验方法播放视频。(3)动手试试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②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③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④观察发生的现象。(4)思考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代表什么?明确:两半拼接的小盒——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岩层拉开或挤压——岩层受到的作用力(5)注意事项①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②观察实验现象时,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6)实验现象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7)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解释: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拓展】引起地震的其他原因◆火山喷发引起地震
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塌陷引发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这类地震规模比较小,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地震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但你一定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地震的情景吗?能试着描述一下吗?预测①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②唐山大地震还曾出现蓝光。③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2、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怎样的改变?资料一: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资料二: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资料三: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资料四:
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其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地震波将哨马营的这颗古柳劈成两半,86年过去了古柳依然存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劈成两半的古柳犹如展开的手掌向着苍天诉说着什么……小结: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3、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播放视频。二、研讨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明确:地震能使铁轨变形,也能使岩石变形。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明确: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这个改变是剧烈的。三、拓展:地震前兆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平时注意观察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四、课堂练习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适合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2、地震不可能形成的地形是(
)3、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
)A.山体滑坡
B.风化
C.地震
4、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连线。
山体滑坡地震
岩浆喷发
地面裂缝
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
地面下陷,形成湖泊五、作业布置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
描述、猜测准备材料学习制作动手制作回答观察、交流解释阅读资料描述阅读、分析归纳观看视频回答阅读资料练习
实验前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的成因进行假设,明确模拟实验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明确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将自然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证据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培养从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防震减灾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地壳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的原因,完善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同时,通过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剧烈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完成达标测评尊重生命,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得知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掌握了抗震防灾的常识。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