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植树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植树问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8 16:3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植树问题
课 型
新授
备课人
时间
三维
目标
1、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PPT播放图片,这是我们校园一角,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是呀,正是这些可爱的树,才是我们的校园更加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它们既净化了我们校园的空气,又美化了我们校园的环境。其实,在植树中还隐含着许多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1、情境提问,猜测结果
(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请生读题目一遍,说一说,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质疑:“每隔5米”、“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2)、猜一猜、想一想。(共需多少棵树苗?)
学生猜测 验证猜测(寻找方法)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2)、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3)、学生操作、交流探讨、构建模型。
(4)、归纳概括、理解规律、体会思想。
3、运用规律、验证例1.
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00÷5=20(段)
20+1=21(棵)
答: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4、联系生活、感受植树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比如:见PPT。你们还见过跟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其他例子吗?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数学问题入手,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学生亲身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1、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园林工人沿着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栽一棵小树,一共栽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利用对比,使学生经历双向可逆性思维的过程:一个是由间隔数推出植树棵数的过程(例1),另一个是由植树棵数推出间隔数,进而求得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之间的距离的过程。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中两个变量的依存关系,提高灵活运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作业
布置
假如是一端要栽(或者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又是什么关系呢?
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是本节课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运用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