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下)金堂中学高2013级期中试题
数学
命题人:张明泰 审题人:张伦福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卷I(选择题,共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计60分)
1.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至下一工序,质检员每隔10分钟在传送带某一位置取一件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的方法为( )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其它抽样方式
2.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
A . B. 2 C. D. 1
3.(理)与是定义在R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满足,则与满足 ( )
A. B.为常数函数
C. D.为常数函数
(文)已知,则 ( )
A. B. C. D.
4.是第四象限角,,则 ( )
A. B. C . D.
5.“为真命题”是“为真命题”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充分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 B.
C. D.
7.设函数的导函数为,且,则等于 ( )
A、 B、 C、 D、
8.(理)记者要为5名志愿都和他们帮助的2位老人拍照,要求排成一排,2位老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不同的排法共有 ( )
A.1440种 B.960种 C.720种 D.480种
(文)某学习小组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100分的有1人,得95分的有1人,得90分的有2人,得85分的有4人,得80分和75分的各有1人,则该小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85,85,85 B.87,85,86 C.87,85,85 D.87,85,90
9.(理) 已知一组抛物线,其中a为2,4,6,8中任取的一个数,b为1,3,5,7中任取的一个数,从这些抛物线中任意抽取两条,它们在与直线x=1交点处的切线相互平行的概率是( )
A. B. C. D.
(文)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们的六个面分别标有点数1、2、3、4、5、6),骰子朝上的面的点数分别为、,则的概率为 ( )
A. B. C. D.
10.以下四图,都是同一坐标系中三次函数及其导函数的图像,其中一定不正确的序号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1.(理)在椭圆上有一点M,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若 ,则椭圆离心率的范围是 ( )
A. B. C. D.
(文).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经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在轴上方的部分相交于点,,垂足为,则的面积是 ( )
A. B. C. D.
12. (理)已知二次函数的导数为,,对于任意实数,有,则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文)是定义在(0,)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且满足.对任意正数,若,则必有 ( )
A. B. C. D.
2011—2012(下)金堂中学高2013级期中试题
数学
卷II(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计16分)
13. 已知在矩形中,,在其中任取一点,使满足,则点出现的概率为 .
14.我校开展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给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x)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应该是____.
15. 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对于三次函数,给出定义:设是函数的导数,是的导数,若方程有实数解,则称点为函数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若,请你根据这一发现,求:
(1)函数对称中心为 ;
(2)计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74分,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17.(12分)已知函数,
(1)求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求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8.(12分)设函数f (x)=2cosx (cosx+sinx)-1, x∈R.
(1)求f (x)的最小正周期T及单调递增区间;
(2)在中,,求f (A)的取值范围.
19.(12分)(理)已知甲盒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4个黑球,乙盒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4个黑球.现从甲、乙两个盒内各任取2个球.
(1)求取出的4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
(2)求取出的4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
(12分)(文)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的标准。为了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现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n位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样本统计结果如下图表:
(1)分别求出n,a,b的值;
(2)若从样本中月均用水量在[5,6](单位:t)的5位居民中任选2人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求月均用水量最多的居民被选中的频率(5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均不相等。)
20. (12分)如图,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且它们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求证:||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1. (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点F为椭圆的右焦点,点A、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点M为椭圆的上顶点,且满足 (1)求椭圆C的方程;
(2)是否存在直线,当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时,使点F恰为的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若存在,求出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 (14分)(理) 已知,其中是自然常数,
(1)讨论时, 的单调性、极值;
(2)求证:在(Ⅰ)的条件下,;
(3)是否存在实数,使的最小值是3,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文)(本小题14分)已知函数(为实数).
(1)当时, 求的最小值;
(2)若在上是单调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B(文C)DC
6~10 DBB(文C)B(文C)C
11~12 B(文C)C(文A)
二、填空题
13. 14. 1
15. 16. ,
17. (1)令 得
令
得
得,
所以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故当,有极小值, 当 ,有极大值
(2)由(1)可得:=,=,又因为 =,=
所以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18.解:
=
=……………3分
T=……………………4分
由 得
故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7分
由已知得,
……………………12分
19. (理)解: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红球”为事件,“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红球”为事件.由于事件相互独立,且
, =,
故取出的4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是
.
(Ⅱ)解: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均为黑球”为事件,“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为事件.由于事件互斥,且
,.
故取出的4个红球中恰有4个红球的概率为
.
(文).(1)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月均用水量在的频率为0.25,即….. 2分
又 …………………………………………….. 4分
…………………………………………. 6分
(2).记样本中月均用水量在(单位:t)的5位居民为,且不妨设为月均用水量最多的居民,记月均用水量最多的居民被选中为事件A,所以基本事件为:,,,,,,, ,,共10个,
而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共4个。……………. 10分
所以月均用水量最多的居民被选中的概率=……… 12分
20:解(1)取的中点,连接,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且
又
, ||,=
四边形为矩形
||
又 ,
|| ……………………………………6分
(2)建系如图所示:易知,,,,
,,,………………………7分
设的法向量 的法向量
令得 得
……………………………. .10分
…………………………………………11分
由图形可知,钝二面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分
21:解:根据题意得,,,,
,,
,又,
故椭圆方程为. …………5分
(Ⅱ)假设存在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为△的垂心,
设,
因为,,故. …………7分
于是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由,得, 且,. ……9分
由题意应有,又,
故,
得.
即.
整理得.
解得或. …………11分
经检验,当时,△不存在,故舍去.
当时,所求直线存在,且直线的方程为.
…………12分
22.(理)解:(Ⅰ), ……1分
∴当时,,此时单调递减
当时,,此时单调递增 ……3分
∴的极小值为 ……4分
(Ⅱ)的极小值为1,即在上的最小值为1,
∴ , ……5分
令,, ……6分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7分
∴
∴在(1)的条件下, ……9分
(Ⅲ)假设存在实数,使()有最小值3,
……10分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舍去),所以,此时无最小值. ……12分
②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满足条件. ……13分
③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舍去),所以,此时无最小值.综上,存在实数,使得当时有最小值3.
…………………………………………………………………………………………………….14分
(文)(Ⅰ) 由题意可知: …..1分
当时 ..….2分
当时, 当时, ………..4分
故. …...6分
(Ⅱ) 由
① 由题意可知时,,在时,符合要求 ………..8分
② 当时,令
故此时在上只能是单调递减
即 解得 ………….10分
当时,在上只能是单调递增 即得
故 ……...12分
综上 …………...14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高2013级 班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