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Ⅰ卷)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十米以下。据此完成小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音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诉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2.(2018·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3.(2018·全国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 ,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4.(2018·全国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小题。
图3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3)避暑是此次小明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二、非选择题
5.(2018·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热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设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于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模块的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0%的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九是以该项目地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件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6.(2018·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7.(2018·全国Ⅰ卷)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8.(2018·全国Ⅰ卷)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百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3)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由信息可知,日本岐阜和我国大连建在地下的工厂都有共同的特性是具地面深,温度和振动受地面影响小,故①④正确;
建在地下不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进和运出,③错误;
由于需要深挖坑和做好防渗和防塌陷的影响以及通风、采光、物流的影响,成本反而加大,故④。
(2)由信息可知,日本的岐阜和中国的大连建设地下加工厂都面临着塌陷和防渗水的问题,故A、C不对;
但因深度大,对地面噪音干扰较小,无需防噪音,B不对;
而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经常发生火山、地震,需要防地震,而位于板块内部的大连考虑的较少。故答案选D。
(3)因日本岐阜和中国大连布局的是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数控机床加工组装,组装精度要求极高,对温度、湿度变化和振动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地下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外界的振动也很难传导到车间内部。故B对。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1)本题以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厂的建立在地下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日本和大连的地理环境的相同点。
(2)本题以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厂的建立在地下为载体,考查区域差异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相关性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日本和大连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特点。
【误区警示】很多同学没有理解区域的差异,简单的把岐阜和大连的差异归结为距海远近的差异,或者是土质疏松的差异,从而错选防渗水和防塌陷;还有的同学区分不出答案想当然选择了防噪音。
(3)本题以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厂的建立在地下为载体,考查工业布局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相关性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此类工业制成品的特点。
2.【答案】(1)C
(2)D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曲线都在增加且差值变化不大,说明此区域有稳定的人口迁出,故A错;结合常住人口数值判读为重庆市,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迁出,人口老龄化加快,B错;但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C对;户籍人口增加但曲线斜率变化不大,说明人口增长速率不明显。答案C。
(2)从资料可以看出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数为3300万左右,且存在明显的外迁现象,其它直辖市人口不足2000万,且都为人口纯迁入省区,故重庆最适合。故选D。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及变化的特点。
【技巧点播】本题考查了人口的组成及变化,要结合常住人口曲线和户籍人口的曲线综合分析。在做这类题是一定要注意所处的区域以及产生的相关地理事项的分析,并且搞明白增加数量和速率增加的关系。
(2)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
【总结归纳】地理统计图的准确判读对地理知识的解读和和阐述至关重要,现归纳如下:
①读图名,地理的图名往往在题干里而不在图的下面;
②关注图中或者图周边的图例,有的需要注意指向标;
③看横纵坐标及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及所选取的单位及数值比例;
④结合图形变化,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总结图形变化或者发展的规律。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某地直辖市人口变化,可以推断出可能为沪、津、渝四个直辖市里面的一个; ②从近十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此区域人口变化的时间短。
地图信息 从户籍人口曲线和常住人口曲线,可以推断出当地人口一直在增加;从差值不变,可以判断出本区域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从户籍人口曲线的数量3000万左右,可以推断出重庆市。
3.【答案】(1)A
(2)A
(3)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T0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洪水水位达不到,说明已经稳定。故答案选A。
(2)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径T3>T0>T2>T1,一般流速越大,粒径越大,故T3时期流速最大。故选A。
(3)从图中看以看出,河流一侧的台地颗粒大的在上,说明落差大,流速快,经地壳抬升后,落差变小,流速减小,粒径变小。答案选D。
故答案为:(1)A(2)A(3)D
【点评】(1)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的作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堆积作用和流速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可以推断出可该河流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从平坦面上堆积砾石以及平均粒径,可以推断淤积的时间及堆积的水流强度; ③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T0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已经稳定。
地图信息 从粒径看出落差越来越小,侵蚀越来越弱可以推断出地壳一直在抬升。
4.【答案】(1)B
(2)B
(3)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解析】【分析】(1)乙和丁路段速度较低的设定不是季节性和分时段的,车流量大解释不通,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雾气相对较少,且和分段关系不大,封闭线路的交通沿线的村庄对高速公路限速几乎没影响,极有可能是云贵高原的地形坡度对限速影响最大,所以选B。
(2)由材料可知,7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小明由北向南后向西南行驶,故12点之前出发坐右侧也就是靠西不会被太阳光照到;12点之后出发两侧都有可能照射到。故选B。
(3)由材料可知,影响温度的因素有好多,而毕节比重庆都为内陆城市,夏季所受大气环流差别不大;但毕节纬度低,气温应该高,但处于云贵高原腹地导致比处于四川盆地内部的重庆温度低。故选A。
故答案为:(1)B(2)B(3)A
【点评】(1)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高速公路限速的影响因素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做题关键点要抓区域以及区域特征对限速的影响。
(2)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影响气温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总结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现归纳如下: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位置),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②白昼长短,白昼长短也会影响获得热量的多少;
③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温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重庆到贵州的高速公路,可以推断出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②从7月份出发,可以推断非节假日,气温高,对流旺盛; ③从高速公路,可知高速公路为全程封闭的交通运输方式。
地图信息 从图例看出分子为速度,分母为路段,可以判断数值大小和限速的距离;城市和方向标可以告诉我们区域及行驶的方向。
5.【答案】(1)对该项目:改善交通条件,有利于模块的进口运输,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运出口,扩大出口规模,降低出口成本,使出口渠道多元化。对周边区域:带动运输、物流、船舶建造与修理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与税收;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2)该地区气候严寒,冻土广布,白昼时间短,施工的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基础设施匮乏,施工环境差。采用模块化施工有利于发挥全球各地的优势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时间。有利于保证设备精度,提高工程质量。
(3)推动模块化运输,降低建设成本;主要目标市场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东北航道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增强竞争优势;避开马六甲海峡等运输瓶颈,避开海盗多发的海域;海运液化天然气使得天然气运输渠道方式多元化,减轻对管道运输的依赖,能源安全性增强;海运运量大,扩大出口规模,增强规模效应。
(4)中国:资金充足、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俄罗斯:能源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充足廉价。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要结合题干要求从该项目本身和周边地区来分析。由材料可知,配备港口,有利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出口,扩大出口多元化,从而降低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对周边要从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化、资源优势转化;社会的发展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方面分析等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该项目建设的益处。要结合本区域恶劣的自然条件,然后从兴建模块化施工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影响。主要从新航道的开辟增加运输的多元化、突破运输的瓶颈、运输安全性以及依赖性和运输量的扩大方面作答。
(4)本题主要区域差异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中国和俄罗斯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国家,中国资金充足、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俄罗斯:能源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充足廉价。
故答案为:(1)对该项目:改善交通条件,有利于模块的进口运输,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运出口,扩大出口规模,降低出口成本,使出口渠道多元化。
对周边区域:带动运输、物流、船舶建造与修理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与税收;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2)该地区气候严寒,冻土广布,白昼时间短,施工的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基础设施匮乏,施工环境差。采用模块化施工有利于发挥全球各地的优势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时间。有利于保证设备精度,提高工程质量。
(3)推动模块化运输,降低建设成本;主要目标市场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东北航道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增强竞争优势;避开马六甲海 峡等运输瓶颈,避开海盗多发的海域;海运液化天然气使得天然气运输渠道方式多元化,减轻对管道运输的依赖,能源安全性增强;海运运量大,扩大出口规模,增 强规模效应。
(4)中国:资金充足、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俄罗斯:能源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充足廉价。
【点评】本题以世界地理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载体,考查了工业区位以及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交通运输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答案】(1)地貌:地势较高;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小;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蒸发量较小。
(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
(3)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降水量较少,湿地水面较大蒸发量较大;乌裕尔河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注入湿地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4)同意:乌裕尔河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有河流故道连接;扎龙湿地与嫩江之间地势平坦,距离较近;工程量小,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改善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水环境,降低污染,提高自净能力和河流的自然生产力,扩大环境容量;减轻次生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
或反对:破坏扎龙湿地,使得湿地蓄水外泄,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量大,水质较差,污染嫩江水质,扩大污染范围;泥沙淤积,有季节性冻土,沼泽广布,施工环境差;影响扎龙湿地旅游、科研等相关行业。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要想形成湿地需要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候需要有较多的降水且蒸发较弱。
(2)一个地区的湿润度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
(3)内流河及内流湖地区,由于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随着蒸发的增强,故盐度逐渐变大。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注意回答时的开放性,结合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对本区域的生态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生态问题方面去作答。
故答案为:(1)地貌:地势较高;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小;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蒸发量较小。
(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
(3)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降水量较少,湿地水面较大蒸发量较大;乌裕尔河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注入湿地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4)同意:乌裕尔河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有河流故道连接;扎龙湿地与嫩江之间地势平坦,距离较近;工程量小,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改善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水环境,降低污染,提高自净能力和河流的自然生产力,扩大环境容量;减轻次生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
或反对:破坏扎龙湿地,使得湿地蓄水外泄,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量大,水质较差,污染嫩江水质,扩大污染范围;泥沙淤积,有季节性冻土,沼泽广布,施工环境差;影响扎龙湿地旅游、科研等相关行业。
【点评】本题以湿地面积变化为载体,考查了湿地形成条件、河流对湿地的作用、湿地变化及保护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答案】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在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之间取得平衡;有利于保障游客安全,减轻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风险;有利于加强景区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有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持并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扩大农牧发展区可以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供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得出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在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以及有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的结论,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得出可以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供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的结论;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得出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持并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有利于加强景区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的结论。
【点评】本题以九寨沟旅游开发为载体,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审读设问 ①设问类型:措施影响类 ②设问主体: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③知识范围:旅游景区的规划
提取关键信息 ①从材料中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得出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在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以及有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的结论 ②从材料中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得出可以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供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的结论
③从材料中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得出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持并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有利于加强景区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的结论
8.【答案】有利条件:纬度高,气候严寒,有利于种子保存;山体深处风速较小,空气干燥,氧气含量小,氧化微弱;山体深处动物活动少;地处偏远,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隧道长,位置封闭,环境安全;远离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等灾害影响小。
风险:冰川、永久性积雪融化,样本库裸露;气温提高,降水量增加,风化、侵蚀等作用加强;温度上升,种子腐烂或萌发,无法长期保存;动物生存环境改变,此地受到动物威胁。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结合种质库所在的位置以及储存种子所需要的具体条件方面去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多方面,在作答时要仅仅扣住对种质库所能造成环境风险方面去作答。
【点评】本题以世界种质库建设为载体,考查了种质库建设需要的条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种质库的影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审读设问 ①设问类型:条件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类 ②设问主体: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③知识范围: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提取关键信息 ①从图片中纬度数值得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无人类活动干扰且位于板块内部,无地质灾害影响 ②从材料中山体隧道得出风速小,空气干燥,氧含氧量低,氧化弱;隧道长且深,位置封闭,环境安全。
知识对接 ①种子储存的方法:干燥、无风、呼吸作用弱、人类活动少、自然灾害少。 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抬升,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浪侵蚀加剧,以及导致的一系列关联性的灾害。
1 / 1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Ⅰ卷)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十米以下。据此完成小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音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诉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由信息可知,日本岐阜和我国大连建在地下的工厂都有共同的特性是具地面深,温度和振动受地面影响小,故①④正确;
建在地下不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进和运出,③错误;
由于需要深挖坑和做好防渗和防塌陷的影响以及通风、采光、物流的影响,成本反而加大,故④。
(2)由信息可知,日本的岐阜和中国的大连建设地下加工厂都面临着塌陷和防渗水的问题,故A、C不对;
但因深度大,对地面噪音干扰较小,无需防噪音,B不对;
而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经常发生火山、地震,需要防地震,而位于板块内部的大连考虑的较少。故答案选D。
(3)因日本岐阜和中国大连布局的是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数控机床加工组装,组装精度要求极高,对温度、湿度变化和振动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地下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外界的振动也很难传导到车间内部。故B对。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1)本题以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厂的建立在地下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日本和大连的地理环境的相同点。
(2)本题以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厂的建立在地下为载体,考查区域差异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相关性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日本和大连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特点。
【误区警示】很多同学没有理解区域的差异,简单的把岐阜和大连的差异归结为距海远近的差异,或者是土质疏松的差异,从而错选防渗水和防塌陷;还有的同学区分不出答案想当然选择了防噪音。
(3)本题以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厂的建立在地下为载体,考查工业布局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相关性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此类工业制成品的特点。
2.(2018·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1)C
(2)D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曲线都在增加且差值变化不大,说明此区域有稳定的人口迁出,故A错;结合常住人口数值判读为重庆市,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迁出,人口老龄化加快,B错;但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C对;户籍人口增加但曲线斜率变化不大,说明人口增长速率不明显。答案C。
(2)从资料可以看出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数为3300万左右,且存在明显的外迁现象,其它直辖市人口不足2000万,且都为人口纯迁入省区,故重庆最适合。故选D。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及变化的特点。
【技巧点播】本题考查了人口的组成及变化,要结合常住人口曲线和户籍人口的曲线综合分析。在做这类题是一定要注意所处的区域以及产生的相关地理事项的分析,并且搞明白增加数量和速率增加的关系。
(2)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
【总结归纳】地理统计图的准确判读对地理知识的解读和和阐述至关重要,现归纳如下:
①读图名,地理的图名往往在题干里而不在图的下面;
②关注图中或者图周边的图例,有的需要注意指向标;
③看横纵坐标及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及所选取的单位及数值比例;
④结合图形变化,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总结图形变化或者发展的规律。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某地直辖市人口变化,可以推断出可能为沪、津、渝四个直辖市里面的一个; ②从近十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此区域人口变化的时间短。
地图信息 从户籍人口曲线和常住人口曲线,可以推断出当地人口一直在增加;从差值不变,可以判断出本区域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从户籍人口曲线的数量3000万左右,可以推断出重庆市。
3.(2018·全国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 ,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2)A
(3)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T0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洪水水位达不到,说明已经稳定。故答案选A。
(2)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径T3>T0>T2>T1,一般流速越大,粒径越大,故T3时期流速最大。故选A。
(3)从图中看以看出,河流一侧的台地颗粒大的在上,说明落差大,流速快,经地壳抬升后,落差变小,流速减小,粒径变小。答案选D。
故答案为:(1)A(2)A(3)D
【点评】(1)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的作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堆积作用和流速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可以推断出可该河流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从平坦面上堆积砾石以及平均粒径,可以推断淤积的时间及堆积的水流强度; ③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T0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已经稳定。
地图信息 从粒径看出落差越来越小,侵蚀越来越弱可以推断出地壳一直在抬升。
4.(2018·全国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小题。
图3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3)避暑是此次小明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解析】【分析】(1)乙和丁路段速度较低的设定不是季节性和分时段的,车流量大解释不通,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雾气相对较少,且和分段关系不大,封闭线路的交通沿线的村庄对高速公路限速几乎没影响,极有可能是云贵高原的地形坡度对限速影响最大,所以选B。
(2)由材料可知,7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小明由北向南后向西南行驶,故12点之前出发坐右侧也就是靠西不会被太阳光照到;12点之后出发两侧都有可能照射到。故选B。
(3)由材料可知,影响温度的因素有好多,而毕节比重庆都为内陆城市,夏季所受大气环流差别不大;但毕节纬度低,气温应该高,但处于云贵高原腹地导致比处于四川盆地内部的重庆温度低。故选A。
故答案为:(1)B(2)B(3)A
【点评】(1)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高速公路限速的影响因素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做题关键点要抓区域以及区域特征对限速的影响。
(2)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以小明同学7月份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载体,考查影响气温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总结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现归纳如下: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位置),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②白昼长短,白昼长短也会影响获得热量的多少;
③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温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重庆到贵州的高速公路,可以推断出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②从7月份出发,可以推断非节假日,气温高,对流旺盛; ③从高速公路,可知高速公路为全程封闭的交通运输方式。
地图信息 从图例看出分子为速度,分母为路段,可以判断数值大小和限速的距离;城市和方向标可以告诉我们区域及行驶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
5.(2018·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热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设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于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模块的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0%的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九是以该项目地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件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1)对该项目:改善交通条件,有利于模块的进口运输,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运出口,扩大出口规模,降低出口成本,使出口渠道多元化。对周边区域:带动运输、物流、船舶建造与修理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与税收;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2)该地区气候严寒,冻土广布,白昼时间短,施工的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基础设施匮乏,施工环境差。采用模块化施工有利于发挥全球各地的优势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时间。有利于保证设备精度,提高工程质量。
(3)推动模块化运输,降低建设成本;主要目标市场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东北航道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增强竞争优势;避开马六甲海峡等运输瓶颈,避开海盗多发的海域;海运液化天然气使得天然气运输渠道方式多元化,减轻对管道运输的依赖,能源安全性增强;海运运量大,扩大出口规模,增强规模效应。
(4)中国:资金充足、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俄罗斯:能源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充足廉价。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要结合题干要求从该项目本身和周边地区来分析。由材料可知,配备港口,有利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出口,扩大出口多元化,从而降低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对周边要从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化、资源优势转化;社会的发展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方面分析等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该项目建设的益处。要结合本区域恶劣的自然条件,然后从兴建模块化施工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影响。主要从新航道的开辟增加运输的多元化、突破运输的瓶颈、运输安全性以及依赖性和运输量的扩大方面作答。
(4)本题主要区域差异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中国和俄罗斯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国家,中国资金充足、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俄罗斯:能源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充足廉价。
故答案为:(1)对该项目:改善交通条件,有利于模块的进口运输,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运出口,扩大出口规模,降低出口成本,使出口渠道多元化。
对周边区域:带动运输、物流、船舶建造与修理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与税收;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2)该地区气候严寒,冻土广布,白昼时间短,施工的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基础设施匮乏,施工环境差。采用模块化施工有利于发挥全球各地的优势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时间。有利于保证设备精度,提高工程质量。
(3)推动模块化运输,降低建设成本;主要目标市场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东北航道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增强竞争优势;避开马六甲海 峡等运输瓶颈,避开海盗多发的海域;海运液化天然气使得天然气运输渠道方式多元化,减轻对管道运输的依赖,能源安全性增强;海运运量大,扩大出口规模,增 强规模效应。
(4)中国:资金充足、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俄罗斯:能源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充足廉价。
【点评】本题以世界地理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载体,考查了工业区位以及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交通运输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2018·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貌:地势较高;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小;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蒸发量较小。
(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
(3)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降水量较少,湿地水面较大蒸发量较大;乌裕尔河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注入湿地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4)同意:乌裕尔河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有河流故道连接;扎龙湿地与嫩江之间地势平坦,距离较近;工程量小,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改善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水环境,降低污染,提高自净能力和河流的自然生产力,扩大环境容量;减轻次生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
或反对:破坏扎龙湿地,使得湿地蓄水外泄,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量大,水质较差,污染嫩江水质,扩大污染范围;泥沙淤积,有季节性冻土,沼泽广布,施工环境差;影响扎龙湿地旅游、科研等相关行业。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要想形成湿地需要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候需要有较多的降水且蒸发较弱。
(2)一个地区的湿润度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
(3)内流河及内流湖地区,由于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随着蒸发的增强,故盐度逐渐变大。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注意回答时的开放性,结合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对本区域的生态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生态问题方面去作答。
故答案为:(1)地貌:地势较高;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小;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蒸发量较小。
(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
(3)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降水量较少,湿地水面较大蒸发量较大;乌裕尔河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注入湿地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4)同意:乌裕尔河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有河流故道连接;扎龙湿地与嫩江之间地势平坦,距离较近;工程量小,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改善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水环境,降低污染,提高自净能力和河流的自然生产力,扩大环境容量;减轻次生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
或反对:破坏扎龙湿地,使得湿地蓄水外泄,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量大,水质较差,污染嫩江水质,扩大污染范围;泥沙淤积,有季节性冻土,沼泽广布,施工环境差;影响扎龙湿地旅游、科研等相关行业。
【点评】本题以湿地面积变化为载体,考查了湿地形成条件、河流对湿地的作用、湿地变化及保护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2018·全国Ⅰ卷)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答案】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在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之间取得平衡;有利于保障游客安全,减轻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风险;有利于加强景区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有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持并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扩大农牧发展区可以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供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得出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在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以及有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的结论,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得出可以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供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的结论;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得出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持并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有利于加强景区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的结论。
【点评】本题以九寨沟旅游开发为载体,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审读设问 ①设问类型:措施影响类 ②设问主体: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③知识范围:旅游景区的规划
提取关键信息 ①从材料中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得出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在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以及有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的结论 ②从材料中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得出可以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供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的结论
③从材料中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得出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持并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有利于加强景区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的结论
8.(2018·全国Ⅰ卷)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百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纬度高,气候严寒,有利于种子保存;山体深处风速较小,空气干燥,氧气含量小,氧化微弱;山体深处动物活动少;地处偏远,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隧道长,位置封闭,环境安全;远离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等灾害影响小。
风险:冰川、永久性积雪融化,样本库裸露;气温提高,降水量增加,风化、侵蚀等作用加强;温度上升,种子腐烂或萌发,无法长期保存;动物生存环境改变,此地受到动物威胁。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结合种质库所在的位置以及储存种子所需要的具体条件方面去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多方面,在作答时要仅仅扣住对种质库所能造成环境风险方面去作答。
【点评】本题以世界种质库建设为载体,考查了种质库建设需要的条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种质库的影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审读设问 ①设问类型:条件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类 ②设问主体: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③知识范围: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提取关键信息 ①从图片中纬度数值得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无人类活动干扰且位于板块内部,无地质灾害影响 ②从材料中山体隧道得出风速小,空气干燥,氧含氧量低,氧化弱;隧道长且深,位置封闭,环境安全。
知识对接 ①种子储存的方法:干燥、无风、呼吸作用弱、人类活动少、自然灾害少。 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抬升,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浪侵蚀加剧,以及导致的一系列关联性的灾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