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Ⅲ卷)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Ⅲ卷)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1)C
(2)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的原因。根据油纸伞的生产特点手工、竹质、防水、干燥环境中易变脆,所以用途单一、携带不方便、易损坏,只是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故选C。
(2)本题考查油纸伞的主要销售地区。根据材料中油纸伞在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特点,应该适用于温暖多雨地区,中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只有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油纸伞使用。故选A。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影响工业生产和销售的区位因素。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2.(2018·全国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说明该企业是资源和劳动力导向型,中心乡镇比县城基础设施、资金和市场方面都较弱,中心乡镇更易获得劳动力。本题考查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中农民的分类分析,主要是在本地种地,再根据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在县城较弱,在中心乡镇活力较强,说明劳动力资源丰富。故选D。
(2)本题考查乡镇加工业的意义。由于该加工业在中心乡镇,便于利用农村劳动力,兼顾种地,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故选C。
(3)本题考查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在贫困县推广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不可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资金有技术和经验,可行;引导农民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可行;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不可行。故选B。
故答案为:(1)D (2)C (3)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工业的区位因素,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属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对销售能力要求较高。
3.(2018·全国Ⅲ卷)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内力作用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贝加尔湖的成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属构造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故选A。
(2)本题考查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加大的原因。根据贝加尔湖面没有变化,说明湖盆在加深。关系C。
(3)本题考查贝加尔湖水更新缓慢的原因。由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大,纬度高,水温低,湖面面积小,蒸发量小。故选D。
故答案为:(1)A (2)C (3)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难度较大。
4.(2018·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排除③,年温差较大,说明大陆性强, ①④都在沿海地区。故选B。
(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天井连接地下与外界,类似烟筒,应该是通风换气,故选D。
(3)本题考查该类地下住宅的特点。根据该类住宅地处地下,受外界影响小,室温不可能不变,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故答案为:(1)B (2)D (3)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对聚落的影响。考查知识对知识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二、非选择题
5.(2018·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地势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土地租金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 理由: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纯碱厂处于亏损状态;资金短缺;环保新工艺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非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自然条件的判读,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工业调整的措施。
(1)根据图示区域和等高线判断地形: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处地势低洼开阔,图示盐沼面积大,含盐量高;再推断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2)可根据影响工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从原料、交通运输、市场广阔、土地租金低,劳动力、政策、环保工艺等方面分析有利和不利。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和图示,可从同意关闭或不同意关闭回答。同意关闭,其理由:生产成本高,处于亏损状态;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环保新工艺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美国产品质优价廉。不同意关闭。主要从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地势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土地租金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 理由: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纯碱厂处于亏损状态;资金短缺;环保新工艺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结合世界区域地理和工业区位的知识点进行考查,注重材料和图示信息的提取,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即可。
6.(2018·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冷锋;暖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图中天气系统的判读,根据图示分析:
(1)根据等压线分布图中数值可知,西北部是高压中心,中部是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图示T时刻是锋面气旋,有2个锋面,低压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在T时刻前,西侧(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加上锋面气旋的2个锋面,应该有3个。
(3)根据图示P点位置,P点将要受暖锋和不久的冷锋的影响。图示现处于暖锋之前,暖锋即将过境,过境时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锋过境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之后P点西部的冷锋到来时,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后受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根据图示时间是春季,南北纬度高低的影响: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形成锋面。
故答案为:(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
【点评】本题主要是等压线图、锋面气旋的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平时所学即可。
7.(2018·全国Ⅲ卷)[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格陵兰岛(如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地处高纬度,自然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惜动物的生存;适宜旅游时间短,旅游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接待条件较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的生活。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根据图示格陵兰岛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推理出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不宜大规模旅游开发;如大规模旅游开发,带来的后果,会导致环境压力过大,污染加重,破坏当地环境,直接威胁珍惜动物的生存;适宜旅游时间短,旅游维护费用高;;再分析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接待条件较差;海域封冻期长,交通条件差;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的生活。
故答案为:地处高纬度,自然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惜动物的生存;适宜旅游时间短,旅游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接待条件较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的生活。
【点评】需要结合格陵兰岛的地理条件、材料中的信息与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
8.(2018·全国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湖区候鸟越冬湖区,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湖滩截留鱼类,使得候鸟较为容易获取食物。
消极影响:碟形湖干枯早于候鸟迁离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延长放水时间,捕捞大鱼留小鱼,以保障候鸟迁离前;有部分水域和鱼类供候鸟取食。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给予适当补偿。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鄱阳湖区对候鸟越冬影响。鄱阳湖区属于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有利方面可从:湖滩水浅,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湖滩截留鱼类,使得候鸟较为容易获取食物。不利方面:由于湖水放干鱼类捕尽之后,候鸟缺乏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建议方面:将碟形湖做大,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延长放水捕鱼时间,直至候鸟陆续迁离;遗留部分水域和鱼类供候鸟取食。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给予适当补偿。
故答案为:积极影响:扩大湖区候鸟越冬湖区,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湖滩截留鱼类,使得候鸟较为容易获取食物。
消极影响:碟形湖干枯早于候鸟迁离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延长放水时间,捕捞大鱼留小鱼,以保障候鸟迁离前;有部分水域和鱼类供候鸟取食。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给予适当补偿。
【点评】鄱阳湖区对候鸟越冬影响,主要从候鸟缺乏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分析,人类活动是最大影响,结合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1 / 1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Ⅲ卷)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Ⅲ卷)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2.(2018·全国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8·全国Ⅲ卷)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4.(2018·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5.(2018·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6.(2018·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7.(2018·全国Ⅲ卷)[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格陵兰岛(如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8.(2018·全国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的原因。根据油纸伞的生产特点手工、竹质、防水、干燥环境中易变脆,所以用途单一、携带不方便、易损坏,只是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故选C。
(2)本题考查油纸伞的主要销售地区。根据材料中油纸伞在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特点,应该适用于温暖多雨地区,中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只有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油纸伞使用。故选A。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影响工业生产和销售的区位因素。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2.【答案】(1)D
(2)C
(3)B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说明该企业是资源和劳动力导向型,中心乡镇比县城基础设施、资金和市场方面都较弱,中心乡镇更易获得劳动力。本题考查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中农民的分类分析,主要是在本地种地,再根据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在县城较弱,在中心乡镇活力较强,说明劳动力资源丰富。故选D。
(2)本题考查乡镇加工业的意义。由于该加工业在中心乡镇,便于利用农村劳动力,兼顾种地,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故选C。
(3)本题考查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在贫困县推广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不可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资金有技术和经验,可行;引导农民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可行;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不可行。故选B。
故答案为:(1)D (2)C (3)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工业的区位因素,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属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对销售能力要求较高。
3.【答案】(1)A
(2)C
(3)D
【知识点】内力作用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贝加尔湖的成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属构造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故选A。
(2)本题考查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加大的原因。根据贝加尔湖面没有变化,说明湖盆在加深。关系C。
(3)本题考查贝加尔湖水更新缓慢的原因。由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大,纬度高,水温低,湖面面积小,蒸发量小。故选D。
故答案为:(1)A (2)C (3)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难度较大。
4.【答案】(1)B
(2)D
(3)B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排除③,年温差较大,说明大陆性强, ①④都在沿海地区。故选B。
(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天井连接地下与外界,类似烟筒,应该是通风换气,故选D。
(3)本题考查该类地下住宅的特点。根据该类住宅地处地下,受外界影响小,室温不可能不变,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故答案为:(1)B (2)D (3)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对聚落的影响。考查知识对知识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5.【答案】(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地势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土地租金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 理由: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纯碱厂处于亏损状态;资金短缺;环保新工艺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非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自然条件的判读,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工业调整的措施。
(1)根据图示区域和等高线判断地形: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处地势低洼开阔,图示盐沼面积大,含盐量高;再推断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2)可根据影响工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从原料、交通运输、市场广阔、土地租金低,劳动力、政策、环保工艺等方面分析有利和不利。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和图示,可从同意关闭或不同意关闭回答。同意关闭,其理由:生产成本高,处于亏损状态;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环保新工艺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美国产品质优价廉。不同意关闭。主要从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地势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土地租金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 理由: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纯碱厂处于亏损状态;资金短缺;环保新工艺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结合世界区域地理和工业区位的知识点进行考查,注重材料和图示信息的提取,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即可。
6.【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冷锋;暖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图中天气系统的判读,根据图示分析:
(1)根据等压线分布图中数值可知,西北部是高压中心,中部是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图示T时刻是锋面气旋,有2个锋面,低压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在T时刻前,西侧(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加上锋面气旋的2个锋面,应该有3个。
(3)根据图示P点位置,P点将要受暖锋和不久的冷锋的影响。图示现处于暖锋之前,暖锋即将过境,过境时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锋过境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之后P点西部的冷锋到来时,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后受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根据图示时间是春季,南北纬度高低的影响: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形成锋面。
故答案为:(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
【点评】本题主要是等压线图、锋面气旋的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平时所学即可。
7.【答案】地处高纬度,自然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惜动物的生存;适宜旅游时间短,旅游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接待条件较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的生活。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根据图示格陵兰岛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推理出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不宜大规模旅游开发;如大规模旅游开发,带来的后果,会导致环境压力过大,污染加重,破坏当地环境,直接威胁珍惜动物的生存;适宜旅游时间短,旅游维护费用高;;再分析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接待条件较差;海域封冻期长,交通条件差;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的生活。
故答案为:地处高纬度,自然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惜动物的生存;适宜旅游时间短,旅游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接待条件较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的生活。
【点评】需要结合格陵兰岛的地理条件、材料中的信息与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
8.【答案】积极影响:扩大湖区候鸟越冬湖区,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湖滩截留鱼类,使得候鸟较为容易获取食物。
消极影响:碟形湖干枯早于候鸟迁离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延长放水时间,捕捞大鱼留小鱼,以保障候鸟迁离前;有部分水域和鱼类供候鸟取食。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给予适当补偿。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鄱阳湖区对候鸟越冬影响。鄱阳湖区属于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有利方面可从:湖滩水浅,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湖滩截留鱼类,使得候鸟较为容易获取食物。不利方面:由于湖水放干鱼类捕尽之后,候鸟缺乏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建议方面:将碟形湖做大,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延长放水捕鱼时间,直至候鸟陆续迁离;遗留部分水域和鱼类供候鸟取食。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给予适当补偿。
故答案为:积极影响:扩大湖区候鸟越冬湖区,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湖滩截留鱼类,使得候鸟较为容易获取食物。
消极影响:碟形湖干枯早于候鸟迁离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延长放水时间,捕捞大鱼留小鱼,以保障候鸟迁离前;有部分水域和鱼类供候鸟取食。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给予适当补偿。
【点评】鄱阳湖区对候鸟越冬影响,主要从候鸟缺乏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分析,人类活动是最大影响,结合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