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在中国投资设厂
C.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
2.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⑤列强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4.“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5.1858年4月,英法联军抵达天津,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定了“详尽”的外交策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笼络),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
)
A.英国极力进行侵略
B.列强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C.俄、美为攫取权益而支持清政府
D.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6.1858年中俄谈判过程中,夜间俄船“火光明亮、枪炮声不断”,吓得中方代表黑龙江将军奕山赶紧屈服签字以“暂安夷人豺狼之心”。材料中沙俄为达目的采取的方式是
(
)
A.武力威胁
B.平等协商
C.威逼利诱
D.趁火打劫
7.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
A.日本割占了台湾
B.英法火烧圆明园
C.英国占领香港岛
D.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8.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北京条约》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9.“有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亚罗号事件”
D.“马神甫事件”
10.“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板块一
地图对比学
(1)根据上面图片,说说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块二
思维碰碰车
(2)从广东虎门到北京的圆明园,两把大火,映照着历史的天空。这里的“两把大火”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这“两把大火”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板块三
学史谈感悟
(3)西方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案
1.A
2.B
3.C
4.B
5.D
6.A
7.D
8.C
9.A
10.D
11.(1)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强。
(2)“两把大火”分别指林则徐虎门销烟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认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来侵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洗劫,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严重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充分暴露出侵略者丑恶的嘴脸和罪恶的行径;等等。
(3)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应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的富强尽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