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1.1863年有官员上奏朝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炮舰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
A.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B.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C.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D.敦促国家学习日本政治制度
2.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杰出人物”包括
(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陈化成
3.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镇压人民起义
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洋务派代表恭亲王奕讠斤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洋务派的成果中,能够直接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有
(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轮船招商局
③湖北织布局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
A.创办民用企业
B.兴办军事工业
C.任用维新人士
D.发展资本主义
6.“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这则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工厂人员福利好
B.顺应历史的发展
C.所办工厂利润高
D.存在严重局限性
7.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8.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了伊犁,陕甘总督认为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
(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9.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增强
10.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间(年)
创办人
企业
类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企业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民用企业
1890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民用企业
A.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11.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2.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
B.洋务运动的内容
C.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D.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1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材料论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洪秀全
图(b)
圆明园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
图(c)
图(d)
(3)上面两幅图片再现了洋务派创办的哪两大工业企业?这两大工业企业之间有何共同点?(举出两个方面即可)
材料四
(4)根据图(e),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A
[解析]
依据材料“学习制造炮舰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可以看出,该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A项正确。
2.B
[解析]
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中国近代某一运动”“19世纪60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发动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的代表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故选B。
3.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剿发捻”和“勤远略”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4.D
5.A
[解析]
张之洞的意思是说所创办的制造局皆造军火,没有造民间日用之物。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企业。故选A。
6.D
7.D
[解析]
由题干信息“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据此分析可知,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挽救国家危亡,使中国富强。故选D。
8.B
9.D
[解析]
题干描述表明当时的中国近代海防意识增强。故选D。
10.D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A、B、C从表格中看不出来,D符合题意。
11.D
[解析]
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局开办后,与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结果导致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这说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故D正确。
12.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领导发动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而不改变封建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故材料评述的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故选C。
13.D
14.(1)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3)图(c)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图(d)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共同点:都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举出两个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特点:由上升到下降。主要原因: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工业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或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冲击了外国轮船公司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