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8 20: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戊戌变法
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A.百日维新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他积极宜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3.雷颐在《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说道:“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所说的“中国的失败”指的是
(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戊戌变法的失败
D.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4.1895年一群举人揭开了一场延续数年的救亡运动的序幕。“一群举人”举动的直接原因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朝的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5.梁启超说他办报的目的就是使“天下人咸知变法”“知新法之实有利益”“而阻挠者或希矣”。这说明梁启超办报意在
(
)
A.宣传维新思想
B.振兴民族工业
C.推翻清朝统治
D.反抗西方侵略
6.在戊戌变法的措施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的内容是
(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7.下面这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掌握实权
C.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没有触动封建根基
8.陈旭麓认为:“……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
(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右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10.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11.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曾说:“中国的文武制度比西方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西方人的火炮能攻能守,天下无敌。”
后来,他在给他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面积不超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的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内容
1895年4月
《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在北京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痛陈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1895年8月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6年8月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冬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成为北方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1898年2月
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南学会
1898年4月
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成立保国会
1898年6月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1)据材料一,分析两段文字中李鸿章对待西方的态度上,观点有了什么变化。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维新派通过哪些方式推动变法的实施。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社会改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答案
1.A
2.B
3.D
4
D
5.A
6.B
7.C
8.D
9.D
10.D
11.A
12.(1)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是其强大的原因,中国弱于西方,不是因为武器,而是因为经济实力。措施:创办了民用企业。
(2)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3)都是学习西方的活动,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