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15: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班级研讨会
2021/7/8
诗词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 ---叶嘉莹
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抛出问题
发言稿注意事项:
①观点要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
发言稿的格式:
一般包括标题、开场白、正文、结尾四部分。
发言稿的收束语一般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如果是争论性强的话题,可以说“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等。
2021/7/8
2021/7/8
关于古诗词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渗透”,可结合《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等电视栏目备受观众喜爱,古诗词在当今一些流行文化形式中的体现等进行分析。
新冠疫情出现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援助物资上印刷的诗文。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文字,诗句源自日本长屋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
(2)岂日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文字,诗句出自《诗经》)
(3)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中国援助日本物资上文字,化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4)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中国援助韩国物资上文字,作者为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
(5)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中国援助伊朗物资上文字,作者为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
(6)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中国援助意大利物资上文字,作者为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2021/7/8
思考角度:
2021/7/8
1.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2.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4.中国古典诗词美好、高雅的文字和意趣,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焦虑,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坦然;
5.让“诗”意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更具高贵的气质。
6.学习古诗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
……
张英豪《从读懂古诗词到学会生活》
池朝政《弦诵休话孔方事,莫忘己乃传灯人》
李万里《读中国古诗,品多彩人生》
鹿昊辰《品诗词之美,观文化之盛》
谷自然《拾诗词之砖瓦,筑时代之大厦》
申端鑫《栖居诗词大地,传承诗词文明》
李一凡《心有清风,轻抚诗词长林》
孙源《横穿诗词之河,品味诗意生活》
张家爽《诗香递春风》 郭庆帅《腹有诗,气自华》
牛金花、吕德森《有诗便是艳阳天》 刘玄《横穿诗词的河流》
申艳《让诗词携手未来》 刘鑫颖《走出去,与诗词共舞》
刘文越《诗词万万,其意漫漫》 李克宇《以诗为灯,启明华夏》
田雨《辟一方净土,寻诗意芬芳》宋威《诗词韵律,雅言其身》
冯博达《有诗的地方,便是远方》李山山《吾之生活,诗文相映》
郭寒《满腹诗书气,生活便四溢》 贺树宝《眼中有生活,心中有诗歌》
优秀标题
1.罗马尼亚诗人伊昂·德亚科内斯库认为,诗为生活而歌,也为安顿灵魂而作。
2.中国诗人王家新说,诗歌是语言与心灵的相互寻找,“诗歌不死,心灵就不会荒芜。”
2021/7/8
我们读诗,是以古典的目光重新审视现代生活,让生活多一点久违的诗意,让“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庸俗贫乏中多一点“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意审美。读古诗词,是丰富现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精神生活,重拾一颗岁月风尘无法掩盖的“诗心”,正如顾随先生所说的:“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
2021/7/8
读古诗词,取其气质才华以修身。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她读诗,学诗,写诗,愉悦时,她用诗词表达快乐;不快时,她用诗词来排遣愁思,点点滴滴,高贵是他的气质。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董卿出口成章,内内外外都透露着端庄典雅。才女武艺姝,就像是清幽傲骨的兰,诗词在她的口中欢脱、跳跃……诗词的高贵典雅,在她们的气质上锦上添花。(牛金花)
2021/7/8
读古诗词,取其气质才华以修身。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她读诗,学诗,写诗,愉悦时,她用诗词表达快乐,“停车爱看远山岚,一片天光映水蓝。”;不快时,她用诗词来排遣愁思,“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点点滴滴,高贵是他的气质。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董卿出口成章,内内外外都透露着端庄典雅,说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般人就只能想到‘人间正道是沧桑’,她还能想到‘月如无恨月长圆’,想到‘世间原只无情好’。”才女武艺姝,就像是清幽傲骨的兰,诗词在她的口中欢脱、跳跃,诗词大会上,与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她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她能为《浣溪沙》填词”早是殷勤一捧沙,去来望不到生涯。云飞潭路叶旁家。潮本无期还浦岸,山窗竹雨叩闲花。月心一点卧松鸦。“……诗词的高贵典雅,在她们的气质上锦上添花。
2021/7/8
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 联。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 十年灯”,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
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 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妹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1/7/8
难能可贵是诗心。雷海为用再普通不过的言语证明,只要有一颗向生命致敬的心,再困窘的生活中,也能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也能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也能体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也能发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执著和进取。诗意的生活不一定要到远方去追寻,也许就在送外卖的行程中,在等红绿灯的间隙里。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活没有给雷海为享受诗意的空间和条件,但雷海为却借助诗词让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张力和天地,使枯燥的日子变得活色生香,让贫乏的生活变得赏心悦目。虽然他一介平民,但仍然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他艰辛打拼,但仍然可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虽然他四处奔波,但仍然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1/7/8
“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雷海为的胜利,胜在了他的淡定从容。这是一份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沉稳含蓄,一份远离世俗名利后的宁静恬淡,一份浸染了文化养份后的稳重内敛,一种不屈从于平庸琐碎的积极进取。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雷海为的世界里,因为古典诗词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些欲说还休的诗词,给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给了他“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给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给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豁达,给了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凝望,也给了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的隽永, 每一首岁月流深的绝响,都成为他化蛹成蝶的蜕变。
2021/7/8
由诗词,坚定前行的脚步。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为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纵使困顿,也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正是真正的诗意所在。其实,当我们问诗词之“用”时,就已经陷入了功利的计较。一些“无用”的种子,或许有一天会开成有“大用”的花。
2021/7/8
有人说,叶先生站在那里,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诗。叶先生说,“我喜欢诗词,我也会梦见诗词”。从3岁开始读诗,现九十有三的叶先生到底读了多少首诗,可能连她自己也无从统计。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长期热衷古诗的叶先生,从小便浸淫在古诗营造的历史美学意境之中。15岁时,受苏轼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启发,她在后院种下竹子,并吟出《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自此,叶先生从先前的单单读诗,进入到吟诗与作诗兼顾的新境界——吟诗是她走入古人心理的幽径,作诗则是为了打开个人的心扉。
2021/7/8
有人说,叶先生站在那里,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诗。叶先生说,“我喜欢诗词,我也会梦见诗词”。从3岁开始读诗,现九十有三的叶先生到底读了多少首诗,可能连她自己也无从统计。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长期热衷古诗的叶先生,从小便浸淫在古诗营造的历史美学意境之中。15岁时,受苏轼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启发,她在后院种下竹子,并吟出《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自此,叶先生从先前的单单读诗,进入到吟诗与作诗兼顾的新境界——吟诗是她走入古人心理的幽径,作诗则是为了打开个人的心扉。
2021/7/8
家国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南宋诗人郑思肖“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情呐喊,唐人刘禹锡“忧国不谋身”的简洁表达,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晚清黄遵宪“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期望以杜鹃啼血之情唤醒君王力挽国家危亡的决心,如同精卫填海一般,为解危难之中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概……展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的满是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这精神,传承至今,它是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肖思远“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她们用热血铸起界碑,把生命融入到祖国的山河。
  
在闪烁光芒的思想美中增强文化自信
“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多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作,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世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精神;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豁达;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济世态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坚贞高洁;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依附于古诗词这一载体,代代相传,永续不绝,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正是这些思想营养的滋养,我们国家才能历经磨难而不垮,饱受欺凌而又重新崛起。它们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统编本”新教材正在使用,古诗文比重也显著加大,不少同学产生了“是否有必要”的疑惑。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
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朗朗书声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课,让我们如沐春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让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
2021/7/8
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可以让我们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华夏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蔓延?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1/7/8
小学至今,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仅这一本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一苇之所如”,纵享“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浩叹“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看到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也能用“合抱之木,在于合异”来表达期望。
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各位同学能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2021/7/8
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首先,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从个人角度来看,诗词使人更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门旅游的时间太少,即使出了门,处处都是人,也无风景可欣赏,殊不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春日,当别人感慨阴雨绵绵,春风乍紧时,读过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人却能领会另一种清新活泼之美。夏日,当别人厌烦,烈日炎炎,蝉声嘶哑时,读过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人却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之美。秋日,当别人哀伤秋风萧瑟,万物寂寥时,读过韩愈“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人却能体验将目光伸向高空的广阔美。冬日,当别人抱怨,天寒地冻,单调冷清时,读过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人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发现别样的豪放美……
2021/7/8
诗词所带给我们的是各种不一样的美,它能让我们给寻常景物加上一层文化美的滤镜,舟是李白的轻舟,驴是陆游的毛驴,普通事物在腹有诗词的人眼里不再普通,他们借古人的眼看到了古人所看的景,发现了古人所感的美,体验到一般人无法体验的快乐。
其次,诗词使人得以丰富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对万事万物有了足够的见识才能获得更丰厚的阅历和智慧。而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对学生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是不切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睿智的先人总结好的见解,为何不学习呢?“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虽然还不够成熟去拥有爱情,但在《诗经》中,我们知道了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
2021/7/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才刚刚进入真理的大门,但在《离骚》中,我们知道了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我们素履以往,一苇以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算我没有苏子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但在《定风波》中,我们知道了在失败,打击的面前,我们要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心态……没有诗词,何来见识?何来阅历?何来素养?当我们为诗词里的睿智哲思所震撼时,就与先人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跨时空的交流,当人与诗词中的思想共鸣时,封存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无声息地迸发出来。陈寅格先生在《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中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同样可用于诗词的价值。它们所蕴含的理性之思考,会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亘古不衰地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
2021/7/8
诗词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它能表现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表现不出的意境,也正因为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不是束之高阁,也不是弃掷逦迤,而是应正视着学习,惟有给诗词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国文化,但我们与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甚至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文明不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21/7/8
诗文永流传,与子共悲欢
作家周国平说:“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作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古诗文就是经历了时间大浪淘沙的淘洗,披沙拣金的拾取留存下来的经典。古诗文中那不死的灵魂与我们同悲共喜,唤醒了我们心中沉睡、钝化的美好情愫。
诗文的馨香氤氲在日常生活中,萦绕不散。
失意困顿之时,我们与李白心有戚戚,朗声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振奋精神的勉励。志得意满之时,我们与孟郊心有灵犀,欣然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展现踌躇满志的畅快。与友人离别之时,我们与王勃心意相通,吟唱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情义永在的劝慰。羁旅在外之时,我们与王维所悟略同,悲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郁悒悱恻的孤寂。古诗文就像甘香可口的食物,被我们吞咽咀嚼消化,而后滋养了我们,成为我们血脉中代代相传的语言符码,在某个瞬间突然解密,我们彼此毫无障碍,心领神会。
2021/7/8
诗文的馨香砥砺人的斗志,磐石不移。
母亲撒手人寰,父亲杳无音讯,17岁的叶嘉莹饱尝人世艰辛。后来她赴美国讲学,岂料女儿女婿遇上车祸双双殒命。顾随先生“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的话语萦绕在叶嘉莹的耳畔。叶嘉莹后来不辞辛苦地著书授课,传播中华诗词。她从杜甫、苏轼、王安石等饱经忧患的诗人作品中享受到心心相印的共鸣和吾道不孤的温暖。腹有诗书,精神充足,她以诗词来抵御岁月的侵蚀,以诗词来消弭人世的灾厄。岁月从不败美人,千春犹待发华滋。就如她所说:“诗使人心不死。”不死的心灵怎会轻易向岁月俯首称臣,怎会轻易向灾厄缴械投降。她如不移磐石,砥砺奋进。
2021/7/8
诗文的馨香跨越国界,香飘世界。
新冠疫情出现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援助物资上印刷的诗文古色古香,或“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表达对中国友邻的关切勉励,或“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展现我大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就如康震教授所说:“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古诗文在疫情期间再一次博得了众人眼球,这也再一次证明古诗文永不过时、无远弗届的魅力。
诗文的馨香盈满我们的人生之路,它让我们相知无远近;它让我们不惧穿林打叶声;它让我们不自成孤岛,而是休戚与共。我们要传承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让它闪耀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