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谭嗣同遇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
谭嗣同甘为共和而捐躯
B.
谭嗣同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C.
谭嗣同甘为变法而捐躯
D.
谭嗣同没有地方可逃,所以遇难
2.某条约内容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此“内容”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4.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5.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6.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下列能够体现洋务派“自强”主张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
7.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
师夷长技,自强救富
B.
救亡图存,变法自强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8.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不包括(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轮船招商局
9.甲午战争后,面对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
发动了虎门销烟
B.
掀起了洋务运动
C.
进行了黄海海战
D.
发起了维新变法
10.曾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
谭嗣同
B.
梁启超
C.
光绪帝
D.
康有为
11.下列是某班四位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其中有一项错误的是(
)
A.
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
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D.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统治根基
12.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
A.
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
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
D.
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13.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近代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D.
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
15.“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6.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下列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7.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
福建水师
B.
北洋舰队
C.
南洋舰队
D.
广东水师
18.康有为、梁启超提倡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
A.
推翻封建专制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挽救国家危亡
D.
引进西方学说
19.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A.
农民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20.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抵制外国的经济势力扩张
21.学校让以“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宣传委员不需要查找下列哪个工业的资料(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汉阳铁厂
22.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关天培
D.
左宗棠
23.洋务运动起止时间是(
)
A.
19世纪60—90年代
B.
19世纪70—80年代
C.
19世纪50—8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4.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里“三军败绩”是指哪次战争中的“败绩”(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B.
重视军事而轻经济
C.
没有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没有真正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
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一“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谁在什么事件失败后说的?
(3)“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
(4)材料二的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材料二
“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1)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国际地位怎样?鸦片战争给“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涉及到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如果将鸦片战争“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你认为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爆发了哪一次战争?文中认为该场战争“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的依据是什么?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徐州煤铁矿的近代连续开采始于清末。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所需煤铁最为大宗,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此奏获准立案后,左宗棠即命徐州道程敬之“查勘确定,遴员举办。”……经徐州道府和左宗棠批准后,于l882年10月5日(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组建“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官督商办,煤铁并举”。
请回答:
(1)左宗棠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什么?目的何在?
(2)材料中“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什么?
30.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人物是在哪次海战中,率哪艘舰艇冲锋在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2)图二是哪一战争后留下的残迹?看到这一残迹,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
C2.
D3.
D4.
B5.
D6.
C7.
B8.
D9.
D10.
A11.
B12.
D13.
D14.
D15.
B16.
B17.
B
18.
C19.
C20.
B21.
D22.
B23.
A24.
C25.
A
26.
(1)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
(2)虎门销烟;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
27.
(1)公车上书。影响是: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2)谭嗣同。戊戌变法。
(3)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原因:光绪帝无实权,维新派没有实力,不能联系群众。顽固派势力强大。
(4)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28.
(1)地位: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说明: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中国同英国协定关税。
(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依据: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9.
(1)福州船政局;自强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为洋务派的工业提供原材料。(答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开采煤铁也可以)
(3)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0.
(1)黄海海战
邓世昌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
感想: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