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5.彩墨游戏》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教材 《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课业内容,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本课与前一册中的《水墨游戏(一)》、《水墨游戏(二)》两课同属于中国画知识体系,是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国画知识的课业内容,通过趣味性造型活动,让学生体验水、墨、色与宣纸之间产生的神奇变化和丰富表现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趣味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中国画画荷花》《中国画——学画青蛙》等内容做好了笔法、墨色变化、墨与色的融合等技法上的学习与铺垫。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背景分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水墨表现的基本笔法和墨色变化的知识后,让学生了解彩墨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彩墨的基本特点,以游戏体验和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用笔的不同方法和之前所学的水墨表现的特殊效果等所形成的点、线、面的有趣构图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色墨渗透融合的特殊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奇妙与巧妙,并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在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一册中初步了解了,水、墨与宣纸之间的特性,能够简单利用中锋和侧锋用笔来表现一些简单的线条或图案。但是距离上次学习基础水墨技法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没有接触。已经逐渐遗忘,思维也开始僵化。 
在中国画中,水分的多少是产生不同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分层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用笔体验墨色干湿变化后尝试加入水体验墨色浓淡变化,让学生理解水分控制的重要性。在表现墨、色渗透融合的特殊效果时分步体验色破墨和墨破色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体验、教师示范和名家名作欣赏等环节丰富学生的技法表现方面的认识水平;在课堂实践中,可以利用不同浓淡干湿的点、线、面形成富有水墨韵味画面,并渗透画面题字、落款等知识,丰富学生对中国画整体认识。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范例作品、闲章奖励 
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示范 自主体验 引导提升 反馈展示 欣赏评价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了解彩墨画的特点,体验感受水、墨、色、生宣纸之间产生的丰富变化。 
技能:回顾运用已学的水墨基本笔法和墨色知识,进一步体验和探究表现色与墨多种变化的方法,更加熟练地使用笔墨造型。 
2、过程与方法 
 以游戏体验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笔、墨、色的多种变化,欣赏、分析彩墨作品丰富的艺术表现效果,感受自然融合的水墨意趣,创作一幅彩墨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彩墨作品的神奇变化和艺术美感,激发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 回顾运用已学的水墨基本笔法和墨色知识,体验探究水、墨、色、生宣纸之间产生的丰富变化,初步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水墨意趣,创作一幅彩墨作品。 
难点:把握水分控制,表现出墨与色相融合的奇妙效果,墨与色呈现出一定的韵律美。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板书:中锋、侧锋 干湿) 
(板书:浓淡 点、线、面) 
(板书:色破墨) 
 
 (板书:墨破色)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整理好水墨用具。 
1、循环播放自然景观幻灯片 
提问:看了这么多张美丽的风景照片,哪一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播放视频)欣赏墨滴在水中的效果 
 摆放好学习用具。 
学生摆好用具后观看风景照片欣赏 
学生回忆,描述画面 
学生欣赏,准备上课 
 培养课堂习惯。 
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大信息量绘画资源 
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用来导入本课内容 
 
一、导入 
二、尝试体验,学连结合 
 
四、展示评价 
五、总结、知识延伸 
 1、在视频中出现了在国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什么? 
2.提问:在之前在学习中,学过一种方法,能够把这美丽的瞬间,留在宣纸上的方法叫什么? 
3、介绍宣纸:宣纸从发明到现在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要经过十八道工序,一些特殊的宣纸则要经过140多到工艺。每一道工序都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汗水,所以在今日的绘画中,大家要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这样宣纸,完成一幅好看、有趣的作品。 
(情境导入:今天小墨滴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来到了大家的桌子上,也跑到了咱们的宣纸上……) 
实投:教师把墨随意滴到宣纸上 
(板书副标题:《小墨滴的旅行》) 
<一>尝试体验——墨色干湿变化 
1、小墨滴想到处走走看看,它想要去哪里呢?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小墨滴旅行的路线图; 
教师对其演示的线条进行讲解和补充; 
(要求:笔里直接沾墨,自由画线,直到表现不出墨迹为止就停笔) 
展示反馈学生作品,指名学生谈一谈墨色的变化 
(板书:干湿) 
师总结:在国画中,湿笔自然流畅可以画树枝、树叶、流水、云还等景色;干笔苍劲有力,一般可以表现山石和树干的样子。 
教师进一步引导发现用笔方法的不同(板书:中锋 侧锋) 
<二>体验尝试(二)——墨色浓淡 
导语:这滴墨水开始了它独自的旅行,在旅行时它遇到了“水”,慢慢与水成为了好朋友,形影不离。 
1、你能说一说墨滴遇到水后的一系列变化吗? 
(板书:浓淡) 
2、逐渐加水,利用不同墨色,继续帮助小墨滴完成旅行,提示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画面 
指名学生展示,说一说你的趣味的的线条是怎么完成的? 
教师引导总结(板书:点、线、面) 
导语:墨与水成为好朋友,他们继续往前走,遇到了一位新朋友,猜猜谁是谁呢? 
<三>墨、色游戏 
1、色破墨——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尝试选择喜欢的颜色加水调和,来丰富自己的画面效果 
展示反馈作品 
师:当颜色遇到墨线后,仔细观察墨色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板书:色破墨) 
2、欣赏、示范——墨破色 
①名家两幅作品对比(张大千《泼彩山水》和吴冠中《山野》),哪一幅是使用色破墨的技法? 
②教师示范:演示墨破色的技法 
③学生根据画面自由尝试运用色破墨丰富自己的画面 
<四>名作欣赏,提升自我认识 
1、发现身边的美——对比实景与名作,教师总结:绘画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呈现出现在的作品 
2、介绍画家吴冠中和他的系列作品 
①《天色》根据实景进行艺术加工 
②《草花》利用点线面和颜色表达景物特点; 
③出示吴冠中的两幅作品(《美丽的梦》和《书画缘》)学生为这两幅作品起名字 
师总结:有些感受、体会是无法通过具象的形态表现,就可以利用线条、图案、颜色等进行组合,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1、反观自己的作品,为它作品起一个名字。(引导学生:可以转动纸张看一看,或者根据颜色、用笔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 
2、题字、落款完成彩墨作品 
教师示范并简单讲解题字落款的知识 
3、展示学生彩墨作品 
4、评价 
①指名学生进行自评: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感受 
②他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③教师结合本课知识内容进行补充评价 
(情景贯穿:小墨滴在这么多位好朋友的陪伴下,即将结束今日的旅行,你们说它玩得开不开心啊?) 
1、指名学生谈一谈今日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 
3、课后延伸:观察宣纸上出现的奇特效果,猜测是怎么出现的,下节课学习利用特殊效果来完成彩墨作品 墨 
印墨法 
认真听 
学生观看 
①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观看; 
②学生在宣纸上自行用毛笔来表现线条 
学生用焦墨大胆画线条 
学生谈自己的墨线有干、湿变化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答:逐渐加水,墨色越来越淡 
学生继续加水,尝试墨色不同的线条 
学生分享不同的表现方法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回答:颜色 
学生动手尝试,利用之前所有方法,用颜色来丰富画面 
(预设)学生回答:墨色被遮住了,墨色变浅了…… 
学生回答:张大千作品 
学生大胆实践墨破色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欣赏 
学生认真欣赏并听取老师的讲解,学生起名 
学生大胆猜测,为作品起名字 
①自己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内容 
②同学猜一猜他画的是什么,作者再发表想法 
学生观看,并完成自己的作品的题字和落款 
将作品贴到“墨滴旅行记”的黑板上 
①自评 
②同学评价他人作品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认真听 
回顾学过的水墨特效方法 
了解宣纸的制作工艺同时明确今日绘画的要求,养成节约的习惯 
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用笔方法 
通过情景导入,帮助学生大胆练,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体验水、墨的干湿变化 
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概括能力 
为日后学习国画提供铺垫 
用故事情景牵引教学内容的延伸、推进 
回顾上学期墨分五色的知识 
动手尝试,简化难度,大胆练笔,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交流反馈中培养学生总结的方法的能力 
用故事情景牵引教学内容的延伸、推进本课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概括能力 
根据所学分析名作的方法,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入新技法 
提示学生要留心身边的美,通过写生的方法,把人的意识和自然之美有机结合 
通过欣赏吴冠中作品,使学生能够学习他的绘画方法利用点线面的方式来创造出有趣的彩墨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抽象艺术的表现方式,关注自己的作品、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思想 
培养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了解国画题字落款知识,并完成自己作品 
培养学生自我欣赏和欣赏评价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和技法的印象 
情景贯穿始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快乐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 
 
板书 
 5.彩墨游戏 
 ——《滴墨的旅行》 
 干湿 浓淡 色破墨 
 中锋 侧锋 墨破色 
 点、线、面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班级:三(4)班 
 姓名:杜煜 
 日期: 2016.5.9 
  
权重 
评价指标 
评分 
自评 
他评 
总分 
课前铺垫10% 
10% 
欣赏风景照片,课前交流喜欢的景色; 
欣赏墨色滴入水的视频,提供本课情景 
10 
8 
9 
导入10% 
10% 
回忆上学期印墨法的知识; 
了解宣纸的制作工艺,了解本课使用纸要求;教师演示墨滴在宣纸上,激发学生兴趣 
10  
10 
10 
主讲新知50% 
10% 
尝试体验墨色干湿变化 
10 
10 
10 
10% 
尝试体验墨色的浓淡变化 
10 
10  
10 
10% 
尝试表现色破墨的技法 
10 
10 
10 
10% 
欣赏、观察示范墨破色技法 
10 
10 
10 
10% 
名家名作欣赏 
8 
8 
8 
作品展示评价30% 
10% 
介绍自己的作品 
8  
8 
8 
10% 
其他同学评价展出的作品 
4 
4 
4 
10% 
总结本课学习收获或感受困惑 
4 
4 
4 
总得分: 
73 
评价方法说明: 
对每个评价指标按优、良、中、差打10、8、6、4分。 
自评和他评各占50%的比例。 
各个指标的总分为自评和他评的和*0.5。 
总得分为各评价指标的总分再乘以各自的权重的和。 
6.教学特色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数) 
《5.彩墨游戏》游戏这节课,我以“墨滴的旅行”作为一个故事情景,贯穿这节课的始终。情景化教学,在情景中激发学生去运用所学到的水墨技法,在游戏快乐中得到体验探究墨与色的配合效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作品。在快乐的故事中,以游戏的方式来初步走进中国的传统绘画方式,使学生对水墨画产生兴趣,为日后的国画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引导效果。 本节课设计结构清晰,主要是以回顾笔墨方法、探究体验墨与色的产生的丰富效果这两部分开展学习活动。进行分层教学,通过故事情景化的导入贯穿,每一个故事情节对应着本课的一个学生体验实践的活动。把教学重难点进行分层细化,体验教师讲解技法较少,重在挖掘学生自我体验的过程,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在组织课堂方面,通过发“闲章”的激励方法,正好用在最后的题字和落款环节上面。由于落款的印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便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采取小组负责制,四人为一下组,设有组长,相互监督,取得了不错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评价环节上,除了作品展示过后的学生自评和他评外, 本节课每个环节都包含了的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和展示评价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素养和欣赏评价能力,将本课所学技能和方法运用到评价中去,达到所学内容的自身转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