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2、在操作、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三角尺,直。
2、教师准备:课件,三角尺,直尺,展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平移
1、 复习生活中的平移
老师开窗,电脑放光盘,移动粉笔擦。问:同学们在去年我们已经学习过物体的平移,你能在刚才陈老师的动作中找到平移的现象吗?生活中还有那些平移现象?在平移的过程中,物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2、 复习数学上的平移
请同学们看看这只小船做了什么运动?这只小船怎样平移的?(小船向左平移了8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向左平移了8格的?(只要抓住两个对应点,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的格数)
你能把小船向上平移3格吗?在作业纸上画出来。
投影展示画法:先确定关键的点,把这些点分别向上平移3格。再连成图形。最后标出方向。
3、 揭示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新授平移
1、出示例题,指着实线小亭子:这是小亭子图,你能把它平移到右下方这幅虚线图所表示的位置吗?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小亭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
板书: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3、交流: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做一回小老师,你是怎样平移的,用图片边移边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说的做好。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问:你为什么第一次把小亭子向下平移到这个位置?(第一次平移后的图形与最后的图形对应点要在一条水平线上)你是怎么知道平移的格数的?(抓住两个对应点,数一数平移了几格)
4、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把平移的过程画出来。刚才我们是动手用图片在方格纸上进行了平移,那如果我们要把平移的过程画在方格纸上,你准备怎样画?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5、指导画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先确定关键的点向下平移4格,用虚线描出图形;再把这些点向右平移6格,用实线画出图形。画出方向。)
谁有不同的方法。
6、小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把关键的点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平移一次不行就要平移两次。
三、 操作活动
我们41班同学们非常聪明,下面陈老师来考考你们。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船平移图
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
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这两副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画平移后的图形。(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3、体验平移的价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什么?(是平行线)
你想知道陈老师是怎样画这个平行线的吗,你想学吗?
(2)学生默看书第61页第3题,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3)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
(4)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画出互相平行的直线,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谁来检验陈老师的画得平行吗?同桌互相检验。
(5)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欣赏美丽的平移图案
运用平移的方法还能做出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图形的几次平移?图形怎样平移,我们要先看平移的方向,再数出平移的格数。你认为哪儿容易出错?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