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会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大家一起看课件展示的图片,这是一张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占据面积最大的颜色是蓝色,也就是海洋,换句话说就是——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水循环。
771525180975
[新课教学]:
(板书)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47页的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
1.水循环是什么?
2.水循环包含哪几个环节?
3.水循环涉及的空间有哪些?
4.水循环有哪三种类型?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师:那么大家先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水循环到底是什么?
生:......
(板书)1、概念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但是不够完整。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0710565师: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的图片,大家一起来分析——水循环包含哪几个环节呢?
生:......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水循环一共包含七个环节,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一下。
第一个环节是蒸发,一种是海面由于受到太阳辐射而将水转变为水蒸气向上输送,另一种是地表由于受到太阳辐射而将水转变为水蒸气向上输送;
第二个环节是水汽输送,水蒸气到达海面上空时,由于与陆地上空存在热力差异,故将水汽输送至陆地上空;
第三个环节是降水,水蒸气到达陆地上空后由于温度降低故凝结成雨形成降水;
第四个环节是地表径流,雨水到达地表后由于不能及时下渗到地下,故沿着地表又流回海洋;
第五个环节是下渗,由于地表是有空隙的并非彻底与地下隔绝,所以雨水到达地表后会顺着空隙下渗,将地表的雨水下渗到地下;
第六个环节是地下径流,地表水下渗后在地下形成水流即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最终将流回海洋;
第七个环节是植物蒸腾,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这七个环节便是水循环的所有环节,即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板书)2、分类
师:那么大家给水循环分分类吧,看看他到底能分几种类型呢?
生:......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板书)①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板书)②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就是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板书)③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师: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师:那么水循环涉及的空间有哪些?
生:......
师:回答正确,水循环涉及的空间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与我们息息相关,对我们意义重大,那么水循环对我们有何意义呢?
(板书)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地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
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
2、分类
①海陆间循环
②陆地内循环
③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