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海南卷)
一、选择题。
1.(2018·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分析】(1)煤制油企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所以其区位指向是原料。B正确。
(2)在地表水匮乏的地区,企业长期用水的最佳方法就是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A正确。
(3)“煤制油”只能缓解我国能源不足问题,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利用发展的方向,不可能因煤制油而减缓发展有步伐,煤制油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C正确。
故答案为:(1)B (2)A (3)C
【点评】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我国做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已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有大题的煤炭储量“煤制油”即可以使煤炭得到开发,同时还可提高我国的石油安全。
2.(2018·海南)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答案】(1)A
(2)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距市中心较近,但地价较低,说明甲地交通不便,环境较差,所以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增建公园可有效改善甲地的环境。A正确。
(2)乙地是地价的次高锋,所以乙地的用地类型最有可能为住宅用地。D正确。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本题组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及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获取相关信息同进调用相关地理知识即可进行解答。
3.(2018·海南)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2)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增加木材进口 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 D.组建企业集团
【答案】(1)B
(2)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材料中提到“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即2008年前该地区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所以南康地区无资金优势,“木材从东南亚进口”所以与南康木材是否丰富关系不大,“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目标市场并不仅仅在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进行升级对劳动者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南康木匠”的工作岗位逐渐消失才使得“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B正确。
(2)“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 “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家具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为中低端产品,所以缺乏市场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整合本地的中小企业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D正确。
故答案为:(1)B (2)D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2018·海南)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A
(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材料中提到荷兰“温室无土栽培”所以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A正确。
(2)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攻取经济效益,所以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B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点评】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荷兰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区位优势,企业经营的目的主要是盈利,而盈利要依赖于市场。
5.(2018·海南)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1)B
(2)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出省,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在2005和2010两年大量增加。B正确。
(2)通过读图可知2013年后安徽省的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高于2001-2017安徽省的常住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0.6%—0.7%,人口出生率在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影响下不可能出现生率大幅提高,劳动力缺口在本题资料中没有体现,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说法欠妥。C正确。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区位因素及读图分析能力。安徽省距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较近,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安徽省有大量的人口迁往东部沿海,随着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廉价劳动力岗位逐渐减少,人口形如出现回流现象。
6.(2018·海南)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2)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答案】(1)D
(2)A
【知识点】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海口约位于东经110度,当海口正午时,0时位于西经70度,所以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即进入1月1日的范围为西经70度向东至180度,跨度达250度多于地球总面积的2/3。D正确。
(2)三亚位于海口西南,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越向南昼越长。A正确。
故答案为:(1)D (2)A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为自然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设定的界线,理论上为180度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起向东至180度经线止。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夏至达一年中昼最长,南半球与之相反;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之相反;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冬至达一年中昼最长,北半球与之相反;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与之相反。
7.(2018·海南)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1)D
(2)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断层。D正确。
(2)Y区处于断层的抬升区,主要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使的最顶层的玄武岩厚度变薄。C正确。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通过读图并调用相关地理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的解答。
8.(2018·海南)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A
(2)D
(3)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通过背景资料可知我国重点治理的是水土流失,所以植树种草的主要目是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固定表土。A正确。
(2)冲沙需要大水量、较高流速这样水流的搬运侵蚀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效果,洪水期集中放水会加大防洪压力,所以应在枯水期集中放水。D正确。(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的是共同体所以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C正确。
故答案为:(1)A (2)D (3)C
【点评】本题组考查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牵一发而支全身,随着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其它要素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具有统一的演化地过程。
9.(2018·海南)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答案】(1)B
(2)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蒸发量高值区的分布并不靠近陆地,也不与纬线平行,结合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可知该区域分布有日本暖流。B正确。
(2)在冬季暖流的影响更为突出,所以在冬季年蒸发量高值区的蒸发更强。C正确。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二、综合题
10.(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分析背景材料可知“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所以主要为降水少,地下水不足导致树木根系不发达易受大风的影响。(2)植树,树木生长不良,没有达到植树的目的,但却影响了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同时应尊重自然规律。
故答案为:(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读图可知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同时要结合材料所提供信息进行相应的解答。
11.(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题干已给出明确的答题方向“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读图会发现交通线路的分布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在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上进行道路建设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难度还可减小工程量,同时还避开了危险地段。
故答案为: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因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12.(2018·海南)[选修3:旅游地理]
“候鸟式”养老旅游是老年人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居住地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北方老年人冬季赴海南岛养老旅游的数量大增。
分析海南岛冬季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养老旅游的原因。
【答案】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温暖湿润,而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海南岛常年空气清新,北方冬季空气污染相对较重。海南岛阳光、沙滩、海水、椰树林等热带滨海风光优美、景色怡人,而北方冬季景色相对单调。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性;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海南岛四面环海,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同时由于海南岛纬度低热量充足,特别是在冬季与我国寒冷的北方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冬季的海南岛成为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来此进行养老旅游的热门地区。
故答案为: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温暖湿润,而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海南岛常年空气清新,北方冬季空气污染相对较重。海南岛阳光、沙滩、海水、椰树林等热带滨海风光优美、景色怡人,而北方冬季景色相对单调。
【点评】我国南北跨度大,南北间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气候上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所以在冬季去海南体会阳光、沙滩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旅游方式。
13.(2018·海南)[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知识点】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分析】“装配式”建筑方式与传统的建筑方式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是在工厂内完成部件建造,一个是在再现场进行部件建造。在工厂内进行建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有效的控制噪声、扬尘等污染,同时降低能耗,实现降耗减排。
故答案为: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点评】背景材料中提到“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而在生活中大多数同学应见过传统建筑方式的现场,所以应对传统建筑方式的缺点有所了解,那“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就不难总结了。
1 / 1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海南卷)
一、选择题。
1.(2018·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2.(2018·海南)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3.(2018·海南)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2)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增加木材进口 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 D.组建企业集团
4.(2018·海南)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5.(2018·海南)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6.(2018·海南)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2)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7.(2018·海南)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8.(2018·海南)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9.(2018·海南)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二、综合题
10.(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11.(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12.(2018·海南)[选修3:旅游地理]
“候鸟式”养老旅游是老年人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居住地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北方老年人冬季赴海南岛养老旅游的数量大增。
分析海南岛冬季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养老旅游的原因。
13.(2018·海南)[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A
(3)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分析】(1)煤制油企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所以其区位指向是原料。B正确。
(2)在地表水匮乏的地区,企业长期用水的最佳方法就是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A正确。
(3)“煤制油”只能缓解我国能源不足问题,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利用发展的方向,不可能因煤制油而减缓发展有步伐,煤制油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C正确。
故答案为:(1)B (2)A (3)C
【点评】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我国做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已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有大题的煤炭储量“煤制油”即可以使煤炭得到开发,同时还可提高我国的石油安全。
2.【答案】(1)A
(2)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距市中心较近,但地价较低,说明甲地交通不便,环境较差,所以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增建公园可有效改善甲地的环境。A正确。
(2)乙地是地价的次高锋,所以乙地的用地类型最有可能为住宅用地。D正确。
故答案为:(1)A (2)D
【点评】本题组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及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获取相关信息同进调用相关地理知识即可进行解答。
3.【答案】(1)B
(2)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材料中提到“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即2008年前该地区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所以南康地区无资金优势,“木材从东南亚进口”所以与南康木材是否丰富关系不大,“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目标市场并不仅仅在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进行升级对劳动者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南康木匠”的工作岗位逐渐消失才使得“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B正确。
(2)“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 “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家具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为中低端产品,所以缺乏市场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整合本地的中小企业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D正确。
故答案为:(1)B (2)D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1)A
(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材料中提到荷兰“温室无土栽培”所以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A正确。
(2)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攻取经济效益,所以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B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点评】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荷兰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区位优势,企业经营的目的主要是盈利,而盈利要依赖于市场。
5.【答案】(1)B
(2)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出省,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在2005和2010两年大量增加。B正确。
(2)通过读图可知2013年后安徽省的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高于2001-2017安徽省的常住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0.6%—0.7%,人口出生率在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影响下不可能出现生率大幅提高,劳动力缺口在本题资料中没有体现,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说法欠妥。C正确。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区位因素及读图分析能力。安徽省距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较近,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安徽省有大量的人口迁往东部沿海,随着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廉价劳动力岗位逐渐减少,人口形如出现回流现象。
6.【答案】(1)D
(2)A
【知识点】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海口约位于东经110度,当海口正午时,0时位于西经70度,所以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即进入1月1日的范围为西经70度向东至180度,跨度达250度多于地球总面积的2/3。D正确。
(2)三亚位于海口西南,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越向南昼越长。A正确。
故答案为:(1)D (2)A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为自然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设定的界线,理论上为180度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起向东至180度经线止。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夏至达一年中昼最长,南半球与之相反;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之相反;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冬至达一年中昼最长,北半球与之相反;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与之相反。
7.【答案】(1)D
(2)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断层。D正确。
(2)Y区处于断层的抬升区,主要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使的最顶层的玄武岩厚度变薄。C正确。
故答案为:(1)D (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通过读图并调用相关地理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的解答。
8.【答案】(1)A
(2)D
(3)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通过背景资料可知我国重点治理的是水土流失,所以植树种草的主要目是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固定表土。A正确。
(2)冲沙需要大水量、较高流速这样水流的搬运侵蚀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效果,洪水期集中放水会加大防洪压力,所以应在枯水期集中放水。D正确。(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的是共同体所以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C正确。
故答案为:(1)A (2)D (3)C
【点评】本题组考查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牵一发而支全身,随着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其它要素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具有统一的演化地过程。
9.【答案】(1)B
(2)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蒸发量高值区的分布并不靠近陆地,也不与纬线平行,结合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可知该区域分布有日本暖流。B正确。
(2)在冬季暖流的影响更为突出,所以在冬季年蒸发量高值区的蒸发更强。C正确。
故答案为:(1)B (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10.【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分析背景材料可知“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所以主要为降水少,地下水不足导致树木根系不发达易受大风的影响。(2)植树,树木生长不良,没有达到植树的目的,但却影响了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同时应尊重自然规律。
故答案为:(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读图可知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同时要结合材料所提供信息进行相应的解答。
11.【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题干已给出明确的答题方向“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读图会发现交通线路的分布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在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上进行道路建设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难度还可减小工程量,同时还避开了危险地段。
故答案为: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因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12.【答案】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温暖湿润,而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海南岛常年空气清新,北方冬季空气污染相对较重。海南岛阳光、沙滩、海水、椰树林等热带滨海风光优美、景色怡人,而北方冬季景色相对单调。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性;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海南岛四面环海,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同时由于海南岛纬度低热量充足,特别是在冬季与我国寒冷的北方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冬季的海南岛成为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来此进行养老旅游的热门地区。
故答案为: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温暖湿润,而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海南岛常年空气清新,北方冬季空气污染相对较重。海南岛阳光、沙滩、海水、椰树林等热带滨海风光优美、景色怡人,而北方冬季景色相对单调。
【点评】我国南北跨度大,南北间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气候上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所以在冬季去海南体会阳光、沙滩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旅游方式。
13.【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知识点】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分析】“装配式”建筑方式与传统的建筑方式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是在工厂内完成部件建造,一个是在再现场进行部件建造。在工厂内进行建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有效的控制噪声、扬尘等污染,同时降低能耗,实现降耗减排。
故答案为: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点评】背景材料中提到“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而在生活中大多数同学应见过传统建筑方式的现场,所以应对传统建筑方式的缺点有所了解,那“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就不难总结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