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5份)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打包5份)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28 14:14:01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题解 沁园春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领袖风采
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写作背景
返回首页
阅读感知
默读要求:
看注释查资料
初步理解词意
学生圈点勾画
标出佳词美句
1.听读课文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
配乐朗颂,整体感知课文
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分( )外妖娆 ( A.fēn B.fèn )
②竟折( )腰 ( A.zhē B.zhé )
③成吉思汗( ) ( A.hán B.hàn )
④数( )风流人物 ( A.shù B.shǔ )
⑤还看今朝( ) ( A.zhāo B.cháo )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
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阕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静态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抒情)
(描写)


降雪冰冻地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烈
对偶夸张
对偶比喻
比喻拟人
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十大胸怀和乐观精神
下阕
江山多娇
英雄折腰
秦皇汉武
略输
稍逊
只识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陪衬)
过渡
评史
颂今
评论历史人物,赞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议论、抒情)
flash
学领袖精神
做时代骄子
人生感悟
课 堂 小 测
1、《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 )年2月,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
2、给加红字注音:成吉思汗( )
3、解释加红的字:须晴日(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4、选词打“√”:山舞银蛇,原驰( 腊 蜡 )象。
江山如此多( 娇 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这首词上下阕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使其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 ),议论、抒情是写景的( )。
(每空1分,共10分)
1936
词牌名 题目
hán
等到 倾倒


基础 深化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课后练习。
3、完成作业本。
熟读诗歌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盼您成才



家(共19张PPT)
毛泽东
毛 泽 东 诗 词 欣 赏
沁 园 春

沁园春 雪
作者简介
视频朗诵
归纳总结
课文赏析
合作探究
生字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1.分外妖娆 2.成吉思汗
3.数风流人物 4.还看今朝
给红色字注音
fèn
hán
shǔ
zhāo
ráo
整体感知
概括上下阕内容,想一想上下阕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
纵论历代英雄,抒发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课文理解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下阕的“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合作探究
1.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2、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诗句赏析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
1.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
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北国雄壮的地理形势和特色风光,并带出了作者当时豪迈奔放的心境以及伟大的理想抱负!
“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
沁园春 雪
归纳总结
上阕
下阕
北国风光
评古论今
概括写
具体写
想象写
引入
评古
论今
写景抒情
议论抒情
创造中国历史
热爱祖国河山(共27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生于韶山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就开始革命活动,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手书》等。
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这首不朽名词。
读准字音
qìn mǎng tāo là
沁园春 莽莽 滔滔 蜡象
fèn ráo xùn hán
分外妖娆 稍逊 成吉思汗
shǔ zhāo
数风流人物 今朝
整体感知:上阕内容与下阕内容在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上阕侧重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侧重评论古今人物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总写雪景
“望”字所及的内容有哪些?
“须”字表明什么?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景。
上阕第一层:
①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观察的地域、对象
互文
突出“静”
突出“动”
白色的象
上阕第二层:
“望”——领起下文。
②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③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无边无际
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比喻、对偶
化静为动的写法,使景物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拟人
须 晴日,
看红装 素裹
分外 妖娆
等到
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格外
娇艳美好
与“望”照应
想象
①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②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③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④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总写北国雪景
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上阕层意
词的上阕如何描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总 写
具 体 描 写
展开想象
雄伟壮阔
形象鲜明
动静结合
生机勃勃
先实后虚
意境壮丽
上阕表现了什么?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起什么作用?
“惜”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祖国山河是这样的美丽多姿
鞠躬、倾倒
竞相
招致无数英雄竞相为它倾倒
(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过渡句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惋惜而又有批判
稍微

稍微

文采、思想
“略、稍”措词准确、有分寸
“惜”字统领,定下评论的基调。它都包含哪些情感呢?
“惜”中含褒,肯定了他们是历史上的英雄,且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影响。
“惜”中含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长“文治”,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有欠缺。
“惜”中寓志,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俱往矣,
数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都过去了
数得上,
称得上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点睛之笔,全词的主旨句。“今朝”英雄不负历史使命,创造伟大的业绩。抒发一代伟人的政治抱负和自信,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的赞美 。
主旨句
“还看今朝”
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
这种信心不但建立在个人才华的基础上,而且更主要建立在对人民力量信任的基础上,是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由描写雪景过渡到评价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
评论古代帝王
赞颂无产阶级杰出的领导者和人民大众
下阕层意
用词精当
有褒有贬
点明主旨
1、下阕写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3 、表现什么?
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2、如何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承上启下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
“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人 。
上阕侧重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侧重评论古今人物
赞美壮丽山河
抒发诗人抱负
关于表达方式:
上阕:
下阕:
写景 抒情
议论 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从内容、情景、感情上分析异同。
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相同点
不同点
前者是借景抒怀,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诗词名句欣赏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共15张PPT)
多媒体教学课件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一九三六年二月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2词的上阕如何描写?
描写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总 写
具 体 细 写
展开想象
雄伟壮阔
形象鲜明
动静结合
生机勃勃
先实后虚
意境壮丽
上阕表现了什么?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渡自然
用词精当
有褒有贬
点明主旨
1下阕写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3 表现什么?
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2如何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练习:
1《沁园春 雪》这首写于( )年( )月,
其中 “沁园春”是( ),“雪” 是( )。
词的上一节又称( ),词的下一节又称( )。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 ),
下阕评论千秋历史,赞颂(
)。
这首词的上阕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
写到的景物有( )( )( )( )
( )句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展开 想象写
景的句子是( )
4 下阕评古论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提到的历史人物有( )( )( )
( )(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 )(共30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书中的“沁园春”与“雪”字体不同,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词牌名
题目
词: 起于唐朝,盛于宋朝。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1. 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2.培养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 理解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毛泽东攀登到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山上视察地形,饱含激情的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
引起极大轰动。
朗读
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分( )外妖娆 ( A.fēn B.fèn )
②成吉思汗( ) ( A.hán B.hàn )
③数( )风流人物 ( A.shù B.shǔ )
④还看今朝( ) ( A.zhāo B.cháo )
B
A
B
A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描写北国雪景
上阕:
下阕:
评论古今英雄
2.你从毛主席的诗词中
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风格?
豪放、
雄健 、
大气
词文理解
1、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由“望”领起,它统摄的
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
高”。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描写北方壮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北国风光
登高望远
千里冰封(静态)
万里雪飘(动态)
总写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舞银蛇
高原:驰蜡象
静态
动态
具体描写
晴日景象
红装素裹 交相辉映
分外妖娆 艳丽多姿
想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实景
虚景
研读课文
上阕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请你品味一下这两句语言(娇、竞)
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对这些人包含着什么感情? 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2、“惜” 包含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呢?
“惜”字的丰富含义:
a、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
b、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c、惜中寓志,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自信。
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是人民群众,也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总结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武略
上片
下片
北国风光
数风流人物
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列举历代英雄人物不足
抒发诗人的抱负
望——看
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
惜——数
昂扬向上,积极乐观
再读理解
请在词中找两句话概括上下两阙的主要内容: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对革命前景充满激情的展望
点评历史英雄
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梳理总结
高山之巅
历史之巅
体验反思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本篇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阕,即景生情。下阕抒情,寓情于议。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全词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作者主宰世界的雄伟气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民。
1.背诵整首诗歌;
2.请用散文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200字左右,写在双线本上。
3.积累咏雪诗歌五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
有关雪景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