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作文指导: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8 20: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
1、学会提炼正确、新颖的论点。
2、学会采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
学习重难点:
选择新颖论点、采用新鲜论据。
一、选材立意能力
1、准确把握题意。
2、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
3、能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材料,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二、结构布局能力
4、结构完整、严谨。
5、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三、语言表达能力
6、语言文字规范,文面整洁。
7、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8、表述通顺、连贯、得体,力求有文采。
中考的写作要求(三种能力八个要点)
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
审题立意
构思文章
组织语言
修改定稿
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
一、提出问题——论点
二、分析问题——论证
三、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四、得出结论
论据一
论据二
论据三
……
道理论证
正反事例
议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思:
一、确定题目。标题不应太长。标题要鲜明醒目,最好不要用“××××给我的启示”或“读了×××××的感想”等标题。
二、确定论点以及怎样引出论点。论点明确,最好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来。
三、围绕论点确定几个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四、确定论据之间的连接方式。使读者更能清楚地看清文章的论证脉络,条理清楚。排比式,正反式。
五、确定从哪方面来联系实际或解决问题。
六、确定结论,即如何收尾。要有结论。结论应具体,最好有可操作性。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统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写议论文首先要确定论点。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论点
新颖
论点
正确
论点正确就够了吗?
要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看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中心立意法。即根据所给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是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和深入论证。
2、反中心立意法。是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截然相反的观点。
3、变角度立意法。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原材料,选择自己的论点。
常见的炼意方法:
看材料一《滥竽充数》
,根据上面的方法,考虑可如何立意?
中心立意:
干事业要有真才实学
大锅饭吃不得
反中心立意:
要像南郭先生一样具有自知之明
变角度立意:
从齐宣王角度立意
从齐湣王角度立意
从其余乐师角度立意
新颖论点
论据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
论据
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素之一,选择论据要求:
真实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素之一,选择论据要求:
真实
典型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素之一,选择论据要求:
真实
典型
新颖
所谓真实,是指论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注意:人物
事件
地点
时间
数字
引文
面对失去,要扬起理想的风帆。论失去,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堪称为失去得最多的人:他仅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在与白匪的战斗中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32岁时,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全身不能活动,双手丧失写字的能力,连转动头部也极为困难。但是他心中有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有一种要对自己的党和工人阶级尽些力量的热望,因此,他放弃了退役后政府让他养病的清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努力学习另一种战斗的武器——写作,以笔、到后来是口授,顽强地、努力地为青少年创作小说,终于在病榻上创作出了赢得世人广泛称赞和捧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
《坦然面对失去》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点的材料。
李苦禅守信焚画
???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画的要求。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牵扯,耽误了及时作画
,后来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闻讯后,后悔不已。立即挥毫作“百莲图”郑重地题款钤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祭典亡灵。事后,他不无自丽地对儿子说: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画,要及时提醒我,做人可不能失信啊!
以“守信”为话题
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新颖
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到的人和事。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给人新鲜的感觉。要注意选择新出现的有特色的材料。
新鲜
引人注目
从中考阅卷看,论据的新颖性、说服力的强弱,已成为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鲜论据
阅读
生活
有的材料因其新而未必众所周知,固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而有些新材料虽广为人知但人们很少用于对某些观点的论证,同样也有很高的论证价值。由此可知,写作时如能“新生事物为我用”,一定会增强文章的魅力。
新生事物为我用
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旧酒也要新瓶装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善于强调老材料中为我所用的那一个侧面,使老材料焕发新生。
作文题
 
“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这是央视“挑战主持人”马东送给挑战者下台时的一句话。面对失败,有人说我还会再来,有人说我能走上这个舞台就是成功。
面对生活,人们有不同的心态。请以“生活的态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围绕中心论点选取恰当的论证材料
论据: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     
发展的重要构件
   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是人们心     
灵沟通的桥梁。
   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    事业成功的保证。
   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
怨,在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
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以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来论证)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来论证)
(以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来论证)
围绕中心论点选取恰当的论证材料
 
论点:坦然面对生活
论据:1、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2、坦然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
   
   3、坦然更是一种自信,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以贝多芬挑战命运的事例来论证)
(以爱迪生坚持不懈的发明创造事例来论证)
(以梵高自杀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
  1、只有勇于拚搏,才能激起蕴藏着的巨大的潜力,才能取得胜利。
围绕中心论点选取恰当的论证材料
论点:爱拚才能赢
论据:
(项羽的事例: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只有勇于拚搏,才能使自己提高到一个较高
的精神层面上,才能具有不断进取的顽强意志,才能
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奥运中国女排大翻盘的事例)
(刘翔不畏强手的事例)
  3、如果缩手缩脚,妄自菲薄,轻易言败,那只
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做命运的奴隶。
怎样使各论据能有条理地串连起来?
论点:面对生活,我们要多一份勇气。
论据:1、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自信,一份信心。
   2、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豪气,一份气势。
   3、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动力,一份力量。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 
   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首括句的排比句式进行连接。
   
结构显得很工整,论证显得很有气势。
(暗连)
怎样使各论据能有条理地串连起来?
论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承认失败。
论据:1、首先,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正确认识
成功,追求成功。
   2、其次,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追根溯源,
总结教训,获得成功。
   3、再次,如果不承认失败,只能是自欺欺
人,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 
   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节首序词的形式进行连接。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明连)
论证结构
并列式
分论1

分论2

分论3
……
递进式
表象
本质
(层层深入)




例如(并列式)
谈写文章
总:要写好文章,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分:首先
是多读书。
其次
是多写作。
第三
是多修改。
总:有了这三多,文章是可以写好的

崇高的理想
递进式结构
理想
伟大理想
最伟大的理想
1、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又有所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
2、因为理想有阶级性、社会性。
(既然如此,那对理想该如何评价呢?)
3.合乎社会规律的理想是伟大的。(产生不同理想的根源何在?)
4.理想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问题。(那么,现代人该具有怎样的世界观和理想?)
5.社会主义时期最伟大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论点)
学生优秀习作欣赏
       坦然面对生活 
  有人感喟,生活就像一条崎岖的山路,坑坑洼洼
——活着太累!
  有人嘘叹,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
活着真烦!
  其实生活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一首欢快的诗——活着真好!
  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能坦然地面对生活。
  那么,什么是坦然呢?
  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生活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要你能在逆境中奋起,不向困难低头,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提出论点
道理论据一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多灾多难:情人抛弃了他,疾病死缠着他,最终甚至于失去了音乐家最宝贵的听觉。可他却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这种顽强精神的支撑下,他创作出了许多如《命运交响曲》一样的经典乐曲。
  坦然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面对失败或挫折,不要灰心,因为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就会在别处打开了窗。
  爱迪生仅为电灯所做的实验就达十二万多次,如果他一遇到失败就缺乏勇气,也许我们人类至今还处于黑暗之中。
事实论据二
事实论据一
道理论据二
  坦然更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坦然”最好的诠释吗?是的,许多事情的结局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
  梵高是个伟大的天才画家,他的《向日葵》名扬世界,可是他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错误地选择了死亡。我们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同样怒其不争。
  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高山的雄伟,可以有平原的辽阔!生活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当事人。
  所以,我们只有坦然地面对生活,生活才能给我们以快乐的体验。
道理论据三
事实论据三
结论
温总理发现教材错误的背后
据媒体报道,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听课时,发现并指出了地理教材中把陕西、甘肃划入华北地区的错误。消息报道后,不少人质疑:为何使用多年的教材存在如此明显的错误却一直无人纠正?笔者认为,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而应该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老师、学生发现错误后也无力更改。
????报道中指出,地理教材是“从1995年秋季起,北京市部分区县的三年制初级中学开始使用”的,这意味着在总理亲自听课并指出这一错误之前,这套地理教材已在北京使用整整14年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堂而皇之长期存在,直到温家宝总理听课时才“偶然”发现,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本身的尴尬。从上课的目的来看,温家宝总理上课除了听老师讲、记笔记之外,往往还带着思考、评判的眼光,因此他能发现上述错误;而习惯了应付考试的学生则不同,他们不会去质疑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内容,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一个“真理”——课本上的知识就是考试的标准答案,只要考试按书本上的答就错不了。所以,课堂上学生们充分发挥的是“记忆力”而不是“思考力”。
????
如果说学生知识匮乏情有可原,那为何知识丰富的老师也没有发现如此明显的“错误”?这还是要回归到当前的教育制度上来。在不少老师看来,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果教材本身不修改,只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去纠正错误,那么自己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在考试中吃亏。在这样的心理顾虑下,这些教师对此类错误只能选择沉默或者回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些教师大胆质疑时,相关部门却三缄其口、不予回应。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提到,“月亮绕地球每秒运行8000米……”正确数字应该是1000米,为此,湖北武汉市张家湾小学科学教师欧阳天晶曾向十余家单位反映了十多次,却均无回音。
温总理是地质专业出身,又曾在甘肃工作过,加上他一贯严谨的作风,所以能当场指出错误。在对温总理敬佩之余,我不禁纳闷,教材中这样一个较明显的错误,为何是由温总理指出来的呢?
高中女生质疑权威获创新大奖
长久以来,很多人判断材质是不是不锈钢会借助磁铁,认为不锈钢是没有磁性的,可杭州第十四中学高二女生刘博雅不这么想。
4月19日上午,在第23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她用一把不锈钢锅铲演示不锈钢的磁性,推翻了传统观念,提出不同成分的不锈钢磁性不同,用磁铁未必都能检测不锈钢,因此获得大赛一等奖,被选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记者再仔细一打听,发现此次大赛上挑战传统观念、质疑权威观点的参赛选手还不止刘博雅一个——她的同学倪程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化学》一书中、一个重要探究实验“铝配合物的生成”提出了质疑。而且倪程的参赛作品《“铝配合物的生成”实验相关物质性质探究》也同样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杭城高中生质疑权威获大奖,成了大赛的最大看点之一。
一句话点评:
有质疑才有创新。敢于改变观念,敢于挑战权威,他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创新的成果中闪烁着他们质疑精神的结晶。
专家质疑曹操墓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发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这一结论引来多方质疑。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认为“为时尚早”,更有网友担心这又是一个曹操版的“周老虎”事件。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的徐苹芳表示,对于考古确认,应该是“大家伙一致确认”,但在具体解释方面有分歧是正常的。而现在质疑派存在一个巨大的软肋:他们只是从网上的照片和有关历史典籍出发做出逻辑推理,似乎欠缺说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考古结论在学术界允许有不同意见,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一句话点评:
在这个需要质疑精神的时代,我们要警惕,质疑精神可能导致丧失基本的科学立场,演变成为一种情绪化的表达。也就是说,任何质疑都有理有据。
请阅读参考以上三则材料,确定文章立意,选择恰当的论证方式,以“质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练: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提纲。
题目一:“扫一屋”与“扫天下”
第一段:
  点明中心论点,“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是做小事与创大业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要想创大业,必须从做小事开始。(中心立意)
 
第二段:
  提出分论点(一)做平凡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引鲁迅的话:“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迭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三段:
  提出分论点(二)做艰苦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品质。举李白“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例子或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
  第四段:
  提出分论点(三)做繁琐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培养了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举列宁小时写作文的例子。还可举反例与之对比。
  第五段:
  联系社会现实,批评当前青年中好高骛远的倾向。
  第六段:
  总结收束全文,青年人要为创立共产主义大事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题目二“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
 
第一段:
  点明中心论点,“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反中心立意)
 
第二段:
  提出分论点(一)“扫天下”与“扫一屋”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大事情并不等于小事情之和。可运用哲学上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观点,从事物的性质来入手分析。(道理论证)
 
第三段:
  提出分论点(二)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扫天下”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扫一屋”。可举爱因斯坦和陈景润沉醉于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细节的例子,从人的主观客观条件来入手分析。(事实论证)
 
第四段:
  提出分论点(三)思想拘泥于小事情,常常会限制了人看问题的眼界,扼杀了创造性的思维。可举反例(事实论证)
 
第五段:
  联系当前社会上,有些人思想狭隘,患得患失,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些生活琐事上,“阴盛阳衰”,形而上学严重,束缚了活泼的思维。
 
第六段:
  总结收束全文,得出结论,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人,站得要高一些,看得要远一些,思想要解放一些。在大事情上要清楚一些,在小事情上要糊涂一
些。
材料: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
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①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会碰钉子。好心也可能办坏事。②苦难是人生的学校,磨炼、挫折、挣扎,是成长必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