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第一章第一节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第一章第一节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9 09:2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第一章第一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
2.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B.?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D.?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3.汽车速度是36km/h,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0.6km的路程,三者速度相比较(??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4.小明乘商场的手扶电梯上楼,感觉到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电梯????????????????????????????????????B.?地面????????????????????????????????????C.?墙壁????????????????????????????????????D.?天花板
5.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样本抓取后,抛弃原有重物,实现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6.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褐海燕每分钟能达5km,是当之无愧的运动冠军。它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 )
A.?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B.?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客机飞行的速度250m/s
7.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路程一时间(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速度一时间(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B.?1:3????????????????????????????????????C.?4:3????????????????????????????????????D.?3:4
9.有一段长为6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胜哥”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小科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15℃时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 (???? )
A.?1次???????????????????????????????????????B.?2次???????????????????????????????????????C.?3次???????????????????????????????????????D.?4次
10.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C.??????????????D.?
11.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12.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距离甲出发地1千米处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前10分钟内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13.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 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约为( ??)
A.?4.5×104 m?????????????????????????B.?6×104 m?????????????????????????C.?9×104 m?????????????????????????D.?1.2×105 m
14.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秒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 )
A.?BD间距离为850米
B.?AB间距离为255米
C.?BD间距离为1190米
D.?AD间距离为680米
15.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需要0.1秒,现有一根长50米的铁质水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那么你将听到(?? )次声音。(已知常温下声音在钢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1500m/s、340m/s )
A.?1次???????????????????????????????B.?2次???????????????????????????????C.?3次???????????????????????????????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16.小科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科学视频《我们的太阳系》后对土星很感兴趣,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宇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17.如果一个飞行器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371km,它1s能绕地球约(?? )
A.?7.5圈???????????????????????????????????B.?9.5圈???????????????????????????????????C.?10.5圈???????????????????????????????????D.?15圈
18.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人耳能区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 s)(?? )
A.?34 m????????????????????????????B.?17 m????????????????????????????C.?5 m????????????????????????????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19.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春暖花开
20.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
21.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测微仪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深________m。
22.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 止”)的
23.瓯江畔的山体灯光秀与两江夜游,共同用光演绎温州的神奇山水、瓯秀人文景象,打造了时尚智慧的温州新印象。
(1)水中游船以它的倒影为参照物,则游船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2)光技术的应用存在两面性。灯光秀项目也曾引起市民的热议,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灯光秀项目的是__________。
A.丰富旅游资源,带来经济利益
B.影响周围居民的夜晚睡眠质量
C.浪费电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
D.展示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E.打乱生物昼夜节律,影响生长
2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通过 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 (填“东”或“西” )运动。
2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探索未知宇宙的计划,向太空中某处发射激光并返回地面约11.5s,则地球和此处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26.神话故事中孙悟空一个跟斗可行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km),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27.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00m/s,人们利用超声波从海面发出,遇到海底被反射回来的特点,测出某次测试中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为6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________km;已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105km/s,若光能被海底反射回来,则从此处的海面发出的光到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光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s。
28.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假设你将来到月球上旅游时,向地球上的亲朋好友发送无线电信号,试想你的“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约为________s。(已知地月距离约3.84×105km,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
29.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 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________m。
30.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________的,海底是 ________的,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 ________?的。(均填“运动”或“静止”)

三、实验探究题
31.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32.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选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________。
33.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每秒340米,则河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_米
34.? 1583年的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参加比萨教堂活动时,注意到教堂里的一盏悬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他被悬灯摆动的节奏所吸引,决定对悬灯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后来,他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小科在该故事的启发下,决定对单摆运动进行研究。他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所示的单摆,观察单摆摆动的过程。他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开始研究在摆动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几个猜想:
⑴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
⑵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
A、为了验证猜想,除线,秒表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小科还需要器材:________。
B、小科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
序号 小球质量m/g 线的长度L/cm 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30 120 2.2
2 40 120 2.2
3 50 120 2.2
4 50 90 1.9
5 50 60 1.5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论:________。
②通过对序号3,4,5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线的长度L有关。
③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为小科设计一个好的测量方法:________。
④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________。
四、解答题
35.? 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36.小胡和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km/h),实然发现前方100米处有障碍物。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秒,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米。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5米才能停下。
(1)小轿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是否有超速?
(2)若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如果司机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37.如图甲是杭州地铁16号线行驶路线图,东起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绿汀路站,西达临安区锦南新城的九州街站,全长35千米,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20km。
(1)乙图为地铁从九州街站到人民广场站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地铁加速用时比减速用时长
B.地铁匀速前进的路程为3.75km
C.在这段时间内地铁的最大速度为90km/h
(2)若乘该地铁从起点九州街站出发至终点站绿汀路站,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在中途不停车的情况下,需要几分钟到站?若驾驶私家车以5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参照地铁线路长度处理),途中需经过多个红绿灯路口,等待总耗时为15分钟,则驾驶私家车比乘地铁多花几分钟?
38.小宇在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打了一下,小明在金属管另外一端听到了2次敲打声,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相差0.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回答:
(1)小明第二次听到的敲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39.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又被发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S)—时间(t)图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若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离传感器为________米;
(2)若显示物体的s—t图像如图甲,则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一物体在一定水平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s—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物体在0到15s内的平均速度。???

40.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直升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直升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直升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直升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机相对地面是怎样运动的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当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小于0.1s时,我们就不能区分;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声音通过铁管和空气传播的时间,然后计算出时间差,并与0.1s近像比较即可。
声音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
时间差:△t=t'-t=0.058s-0.004s=0.054s<0.1s。
因此只能听到1次敲击声。
故选A。
2. D
解析: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AB、看到白烟开始计时,记录少记录了光跑过的100m的时间,但因为光速很大,所以通过100m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记录的运动员成绩是准确的;故AB错误;
CD、听到枪响开始计时,少记录了声音通过100m的时间,声速是340m/s,所以会导致运动的成绩偏高;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3. D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三个速度,然后统一单位,比较大小即可。
汽车的速度为36km/h;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36km/h;
自行车的速度为:。
因此三者速度一样大。
故选D。
4. A
解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小明乘商场的手扶电梯上楼,它相对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是运动的,故B、C、D不合题意;
它相对自己乘坐的电梯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它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 B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它是静止的,据此分析判断。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到它的距离不断减小,则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到它的距离不断增大,则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到它们的距离不断增大,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6. C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物体的速度,然后与褐海燕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
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褐海燕每分钟5km,那么它的速度为:。
A.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50km/h≈13.9m/s,故A不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100km/s≈27.8m/s,故B不合题意;?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300km/s≈83.3m/s,故C符合题意;?
D.客机飞行的速度250m/s>83m/s,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 D
解析:(1)分析开始时二者的速度是否为零即可;
(2)(4)根据图像确定二者的速度大小变化;
(3)是否相遇,除了与路程有关外,还与运动方向有关。
根据甲图可知,甲的路程-时间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乙图可知,乙的速度保持2m/s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二者都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故A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甲在5s内通过路程10m,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如果二出发的起点相距为20m,二者做相向运动,那么二者5s时相遇;如果二者不做相向运动,那么二者就不能相遇,故C错误;
甲的速度为: , 乙的速度也是2m/s,故D正确。
故选D。
8. B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公式得到:。
故选B。
9. B
解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6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6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声音通过铁管和水传播的时间差为0.032s<0.1s,二者重合,只能听到一次;
声音通过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差为0.155s>0.1s,因此能够区分二者。
则能够听到2次声音。
故选B。
10. A
解析: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A.运动轨迹为直线,且相邻小球之间距离相等,也就是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它在做加速运动,故B不合题意;
C.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它在做减速运动,故C不合题意;
D.相邻小球之间距离相等,说明小球在做匀速运动,但是运动轨迹是曲线,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 C
解析:选取水为参照物,从而确定两船相对于木桶的速度,然后根据s=vt计算离开木桶的距离。
木桶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以水流为参照物,则木桶保持静止状态,而甲和乙的速度都是30km/h,则二者到木桶的距离都是s=vt=30km/h×1h=30km。
故选C。
12. D
解析:(1)甲和乙的图像的交点所对的距离就是两人相遇时的位置;
(2)(3)(4)根据图像确定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二者的速度即可。
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图像的交点到坐标原点(乙家)的距离为1km,而甲出发时距离坐标原点4km,那么二者相遇处到甲出发点的距离:4km-1km=3km,故A错误;
相遇前,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 ,
则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故B错误;
相遇后,甲和乙的速度相同,时间为t乙'=15min-10min=5min,
即 , 那么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故C错误;
前10min内,其实就是两人相遇前,因此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D正确。
故选D。
13. B
解析:首先根据图片确定雷达波从发射到接收到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s=vt和“传输距离是雷达到目标距离2倍”的规律计算即可。
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走的距离是雷达到目标距离的两倍,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尖形波间隔为四个小格,即全程的时间就是4×10-4 s,即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为 。
14. A
解析: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直接从A点到B点的,根据s1=v1t1计算出AB之间的距离;第二次听到的声音从A到D再到B,首先根据s2=vt2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再减去AB得到2DA,进而得到AD之间的距离,最后用AD+AB计算出DB的距离。
AB之间的距离:s1=v1t1=340m/s×1.5s=510m,故B错误;
第二次声音传播的路程:s2=vt2=340m/s×(2s+1.5s)=1190m;
AD的距离: , 故D错误;
BD的距离:BD=DA+AB=340m+510m=850m,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15. B
解析: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声音通过三种介质传递所用的时间,然后再计算时间差即可。
声音通过铁管传递的时间为:;
声音通过水传递的时间为:;
声音通过空气传递的时间为:;
△t1=t2-t1=0.03s-0.01s=0.02s<0.1s;
△t2=t3-t1=0.15s-0.01s=0.14s>0.1s;
△t3=t3-t2=0.3-0.15s=0.15s>0.1s。
因此我们只能听到2次。
故选B。
16. B
解析:地球上的光传播到“土卫六”上也需要时间,根据计算即可。
光从地球传播到“土卫六”上的时间。
因此它看到的是地球上1个多小时以前的景象。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 A
解析:首先根据D=2πr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再根据s=vt计算出光1s飞行的距离,最后二者作比即可。
地球的周长为:D=2πr=2×3.14×6.371×103m=4×104m;
飞行器1s内飞行的距离:s=vt=3×108m/s×1s=3×108m;
可以绕地球的圈数为:(圈)。
故选A。
18. B
解析:人到墙壁的距离恰好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据此计算出即可。
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
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
故选B。
19. D
解析:在物理学之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A.南辕北辙中,马车相对与目的地越来越远,位置不断改变,做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夸父追日中,夸父相对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近,做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顺水推舟中,小船相对河岸的距离不断改变,做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春暖花开中,花开是一种自然现象,与机械运动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B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 , 结合图像的特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A.根据图像可知,当时间为零时,甲的路程为零,即甲从静止开始运动;当时间为零时,乙的速度为2m/s,因此乙不是从零开始的,故A错误;
B.当甲运动5s时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甲的速度为: , 而乙的速度也是2m/s,故B正确;
C.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如果方向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不可能相遇;如果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相遇时间由他们之间的距离决定,故C错误;
D.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1. 4500
解析:海水的深度等于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根据公式计算此处的海水深度。
此处海深。
22. 静止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它相对火车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他是静止的。
23. (1)静止
(2)A,D
解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2)凡是描述的是灯光秀的优点的就是正确选项。
?
(1)水中游船以它的倒影为参照物,它相对倒影的位置保持不变,则游船是静止的。
(2)A.丰富旅游资源,带来经济利益,描述的灯光秀的优点,故A正确;
B.影响周围居民的夜晚睡眠质量,描述的灯光秀的缺点,故B错误;
C.浪费电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描述的灯光秀的缺点,故C错误;
D.展示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描述的灯光秀的优点,故D正确;
E.打乱生物昼夜节律,影响生长,描述的灯光秀的缺点,故E错误。
故选AD。
24. (1)匀速;6
(2)1.2
(3)小于
(4)东
解析:(1)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关系,即它们的比值相等。根据图像确定通过0.6m所用的时间。
(2)通过图像确定A、B两点所对的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二者之间的距离;
(3)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二者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4)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据此分析判断。
(1)根据左图可知,甲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的比值相等,即速度相等,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0.6m所用的时间为6s。
(2)根据右图可知,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经过的路程:s=1.8m-0.6m=1.2m;
(3)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则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东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乙车向东运动。
25. 1.725×109
解析:光传播的路程等于地球与某处距离的2倍,根据计算地球与该出的距离即可。
地球与该出的距离。
26. 小于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孙悟空的速度,然后与光速比较大小即可。
孙悟空的速度。
因此孙悟空飞行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7. 4.2;4.2×10-5
解析:(1)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海底深度的2倍,根据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
(2)根据公式计算光传播的时间。
(1) 此处海水的深度约 ;
(2)光所需的时间是:。
28. 1.28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29. 165
解析:人到一侧峭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回声传播路程的一半,然后将人到两侧峭壁的距离相加得到峡谷的宽度。
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s=s1+s2=。
30. 运动;运动;静止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1)对于上浮过程,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相对它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海底相对它的位置不断改变,也是运动的。
(2)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相对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
三、实验探究题
31. (1)改变;7.5m
(2)让O点的高度更高(或让斜面更加光滑等)
解析:(1)将相邻的路程相减,计算出每秒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将每组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比较,找到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计算出5s内通过的路程。
(2)木块的运动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和受到的阻力大小有关,据此确定增大路程的方法。
(1)根据表格可知,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0.3m,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1.2m-0.3m=0.9m,第3s内通过的距离为:2.7m-1.2m=1.5m……,可见,在相同的时间内,木块通过的路程在不断增大,因此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改变。
? ? ? 因为0.3×12=0.3;0.3×22=1.2;0.3×32=2.7……,可见,木块通过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s=0.3t2。将t=5s代入公式得到:s=0.3×(5)2=7.5,因此5s内通过的路程是7.5m。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可行的方法:让O点的高度更高(或让斜面更加光滑等)。
32. (1)小球与某一瓶子质量相同
(2)A
(3)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或谁在前面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就必须控制物体的质量相等而改变形状。小球和水瓶的形状不同,还要控制它们的质量相等才行。
(2)移走米尺时,要保证几个物体同时滚下,不能有先有后;
(3)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就要选择小球和另一个与它的质量相同的瓶子,观察它们的滚落情况即可。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小球与某一瓶子质量相同。
(2)如果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米尺,那么里面的小球最先滚下,而外面的瓶子最后滚下,它们滚动的开始时间不同;而向箭头a的方向移动米尺,可以保证它们同时滚下,故选A。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我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或谁在前面。
33. 680
解析:弄清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河的宽度。
工人每隔1s敲打钢轨一次,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
则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t=2s;
那么河的宽度等于声音的路程,即s=vt=340/s×2=680m。
34. 刻度尺;1、2、3;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合理即可);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
解析: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因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线的长度需要刻度尺测量,因此还需要刻度尺。
(2)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1、2、3的数据进行分析,因为1、2、3组线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是小球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得出结论: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
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
(3)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关。
故答案为:(1)刻度尺(2)1、2、3(3)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4)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合理即可)(5)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关
四、解答题
35. 这个山谷的宽度为:s=s左+s右=。
解析:人到山谷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根据分别计算出人到两边山谷的距离,再将两个距离相加就是这个山谷的宽度。
36. (1)小轿车制动前的速度是;
则小轿车此时超速。
(2)酒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30m/s×(0.8s×4)=96m;
从发生险情到刹车停止经过的路程:s''=96m+35m=131m;
因为131m>100m,
所有小轿车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出轿车刹车前行驶的速度,然后与限速比较大小即可。
(2)首先根据s'=vt'计算出酒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再与刹车距离相加计算出总路程,最后与100m比较大小即可。
37. (1)A,B
(2)地铁行驶的时间:;
私家车行驶的时间:;
则私家车比乘地铁多花的时间:△t=42min+15min-21min=36min。
解析:(1)①根据乙图计算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然后比较大小;
②根据乙图确定匀速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然后根据s=vt计算路程;
③根据图像确定地铁行驶的最大速度。
(2)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地铁和私家车行驶的时间,然后用私家车行驶的时间加等待时间计算出它的总时间,最后二者相减即可。
(1)A.根据乙图可知,地铁加速的时间:9:01-9:00=1min;地铁减速的时间:9:04-9:03=1min,二者时间相等,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地铁匀速行驶的速度v=90km/h,时间t=9:03-9:01=2min= , 则匀速行驶的路程s=vt=90km/h×=3km,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图乙可知,这段时间内地铁的最大速度90km/h,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B。
38. (1)空气
(2)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为0.5s,
那么t空气=t金属+0.5s;


解得:s=182m。
解析:(1)根据公式可知,当传播路程相同时,速度大的时间端,先到达;速度小的时间长,后到达;
(2)根据速度公式 , 利用二者时间差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时间长,后到达,因此小明第二次听到的敲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为0.5s,
那么t空气=t金属+0.5s;


解得:s=182m。
39. (1)1.7
(2)静止
(3)V=S/t=30m/15s=2m/s
解析:(1)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等于信号传播路程的一半,即;
(2)根据甲图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图丙确定一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1)物体距离传感器。
(2)根据甲图可知,从0~15s内,物体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始终保持20m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3)根据丙图可知,15s内物体通过路程30m,那么它的速度为:。
?
40. 甲下降;? 乙可能静止,也可能上升,还可能下降(比丙下降得慢);? 丙下降(比甲下降得慢)
解析:楼房相对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飞机相对楼房的运动状态与相对地面的运动状态相同,据此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分析判断。
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丙应该是匀速下降的;
丙看到乙匀速上升,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①乙是上升的;②乙是静止的;③乙匀速下降,但是速度比丙慢;
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甲看到丙匀速上升,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甲肯定是下降的,速度比甲下降的快。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