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5.《离骚》课件 36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5.《离骚》课件 36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9 07: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离骚
屈原
名平,字原,楚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与楚怀王同祖,他学识渊博,而且善于辞令,早年得到怀王的信任,位居左徒、三闾大夫。他提倡“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奸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端午节
屈原作品
屈原一生创作了很多不朽的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这些作品多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其中,以《离骚》的成就最高。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楚辞”与《楚辞》
“楚辞”体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语言上,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一唱三叹的韵致。
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听一听读一读
何谓“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
离,别也;骚,忧也。---------王逸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班固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惮(dàn):害怕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
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齌(jì)怒:盛怒,暴怒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数(shùo)化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
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苗裔:后代子孙。
朕:秦始皇以前,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不论尊卑,皆可自称为朕。
贞:正好,正巧。
唯:句首语气词。
降:降生,出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览:观察。
揆:估量。
初度:初生时的气度。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嘉名:美好的名字。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字:名词作动词,取表字。
第一段:作者自叙出生高贵、生日奇异、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美好意义。
诗歌开篇就自叙出身高贵和生日奇异,有什么用意?
强调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至八句,详细叙述了名字的由来,突出强调了自身禀赋的纯美。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纷:繁盛的样子。
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美,形容词作名词。
重:加上。
修能:优秀的才能。
扈:披。
辟:通“僻”,幽僻。
纫:名词作动词,连结。
佩:动词作名词,佩戴的饰品。
我已经具有这些繁多的内在的美好品质,又加上优秀的才能。
叙述自己已具有的内在美德,又加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上讲求整饰,成为内外完美的人。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
若:好像,似乎。
恐:恐怕。
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为“不与吾”,不等待我。
搴:摘取。
揽:采摘。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诗人以此表示自己志向的坚贞,也表明了主人公守正不移的情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忽:迅速,过得很快的样子。
淹:(古)久留。(今)淹没。
代序:(古)依次替代时序。
(今)代替序言的文章。
唯:想到。
零落:飘零坠落。
美人:代指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迟暮:晚年,指衰老。
赏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建议楚王举贤任能变革法度,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抚壮:把握壮年。
弃秽:弃,抛弃。秽,污秽的东西或行为。
度:法度,指行为准则。
来:召唤之词,来吧。
道:同“导”,引导。
夫:语气助词。
先路:做前驱带路。
乘坐着骏马而奔驰,来吧,我愿引导做前驱带路!
比喻
美人:
楚怀王
乘骐骥以驰骋:
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来吾道夫先路:
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移情”技法的运用
所谓“移情”就是“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如“江离”“辟芷”)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作者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作者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这种“移情”即“比兴”的发展,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
修身养性
木兰、宿莽:
内在的美好品德
昔三后之纯粹兮
昔:从前。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固众芳之所在
固:确实。
众芳:比喻众多贤臣。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所在:所,地方。在,聚集。
杂申椒与菌桂兮
杂:动词,杂聚。
椒、桂:比喻贤良之臣
岂维纫夫蕙茝
岂:反问语气词。“哪里”
维:只是,仅仅
夫:那,那些
彼尧舜之耿介兮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既遵道而得路
既:已经。
路:治国的正确途径
何桀纣之猖披兮
何:何等,多么
夫唯捷径以窘步
夫:句首发语词。
唯:只是
以:表结果的连词。“以致于”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夫:那些。
偷乐: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路幽昧以险隘
路:国家的前途
以: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既……又”
岂余身之惮殃兮
岂: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哪里”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恐皇舆之败绩
皇舆:原指皇帝的车子,这里指国家。
败绩:原指打败战,战车翻倒。这里指国家灭亡。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
且偷安、贪图享乐,国
家的前途黑暗又危险。
忽奔走以先后兮
忽:匆忙的样子。
以:介词,“在”
状语后置句
奔走以先后:在国君前后奔走,指为国君效力。
及前王之踵武
及:赶上。
踵:足跟。
武:痕迹
之:“的”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荃:香草名,指国君。
中情:内情;本心
反信谗而齌怒
反:反而。
齌怒:暴怒,盛怒。
而:表承接关系。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固:本来。
为:动词,“造成”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忍而不能舍也
忍:忍耐(祸患)
舍:舍弃,放弃
而:表转折。
指九天以为正兮
以为:把……当作
正:通“证”,证明。
夫唯灵修之故也
夫:发语词。
灵修:指楚王。
之:“的”
故:缘故。
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感言会成
为祸患,但还是忍耐着(祸
患)不能停止忠谏。
初既与余成言兮
初:当初。
成言:约定的话
后悔遁而有他
后:后来。
悔:反悔
遁:变心
他:另外的,别的。秦以前“他”不作第三人称代词。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难:意动用法,“以……作为难事”
夫:那
伤灵修之数化
伤:为……感到伤心
数:屡次,多次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第三段: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既遵道而得路”与“路幽昧以险隘”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达了诗人为实现理想,不顾个人安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直抒胸臆,表达一心为楚王的赤胆衷心。
屈原形象
血统高贵,出身不凡
具有美丽的华彩,追求高雅
志向坚贞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赤胆衷心、胸怀炽烈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为实现理想,不顾个人安危
兼有内在的美质和优秀的才能
移情法
“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
美人芳草:比喻贤臣
总结归纳
诗人自叙身世、品质、政治理想和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楚王昏庸信馋的不满之情。
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美人——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芳香草木——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格高贵;二是比喻贤臣。
对比手法的运用
尧舜的“耿介”——桀纣的“猖披”
“恐年岁之不吾与”——“唯夫党人之偷乐”
灵活的诗歌形式
将“兮”字放在单句末尾,节奏优美,由此形成以屈原诗歌为代表的诗体——“楚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