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绍兴)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植物细胞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区别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故答案为:C
2.(2018·绍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
【解答】A B D、塑料、泡沫、垃圾袋都是合成有机材料;故A B D错误;
C、 易拉罐是金属制成,是无机材料;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2018·绍兴)下列有关家庭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中的插座应与用电器串联
B.家庭电路的电压对于人体是安全的
C.测电笔可以辨别零线与地线
D.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一般由进户线(也叫电源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设备(空气开关熔断器等其他类型符合标准的熔断器)、用电器、插座、导线、开关等组成(一般为并联)。
【解答】A、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故A错误;
B、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故B错误;
C、 测电笔只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无法分辨地线;故C错误;
D、 电能表安装在进户火线上,用来测量用户消耗多少电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18·绍兴)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我省杭州开幕。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解答】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而9月10日是在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所以9月10日这天是在丙位置;
故答案为:C。
5.(2018·绍兴)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基本药品的取用方法;
【解答】取用块状固态药品使用镊子,而取用粉末状的固态药品要使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时要用滴管;
所以取用NaCl固体使用②药匙;而取用AgNO3溶液要用①滴管;
故答案为:D。
6.(2018·绍兴)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研究潜水艇的浮沉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板块张裂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模拟法是在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
【解答】A、研究潜水艇的沉浮是模拟潜水艇如何沉浮的;故A是模拟实验;
B、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因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任何现象,为了能够观察实验,通过瓶子的变形与否来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故B是转化法;
C、 研究板块张裂,通过模拟来展示板块张裂的后果;故C是模拟实验;
D、 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的关系是通过模拟来直接体现出来;故D是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B。
7.(2018·绍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桨
B.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龙舟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龙舟的重力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解答】A、桨是向后划的,而船是向前走的;所以使龙舟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 龙舟和龙舟上的鼓是一体的,所以作为参照来观察龙舟是静止的;故B错误;
C、 龙舟漂浮时,龙舟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 物体失去动力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18·绍兴)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由图可知铟元素( )
A.是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质子数就是质子的数量,质子数的计算转换方法是: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铟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 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的数字代表是原子序数,也表示质子数为49;故B正确;
C、 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没有具体的单位;故C错误;
D、 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18·绍兴)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A、根毛是主要的吸水部位;故A错误;
B、 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是水和气体的通道,气孔的开闭可以调节蒸腾作用强弱;故B正确;
C、 小肠绒毛能增大小肠的面积,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
D、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其功能是感受和传导刺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组成,而一切物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度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A、塑料难以拉断,说明构成塑料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导致;故A正确;
B、 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运动的;故B错误;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人离洋葱比较远,但依然被刺激到,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
D、 被压缩过程中,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18·绍兴)中国人精于饮食,喜食瓜子.图中的甲发育成一粒带壳葵花子,乙发育成一粒南瓜子。葵花子和南瓜子分别是( )
A.果实,果实 B.果实,种子 C.种子,种子 D.种子,果实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解答】甲葵花子外面有壳包被,是果实;乙是南瓜子没有外壳包被,是种子;
故答案为:B
12.(2018·绍兴)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甲图:向右移动滑片,若通过R1的电流增加a安,则通过R2的电流也增加a安
B.乙图:仍呈清晰的像,若物距增加b厘米,则像距也要增加b厘米
C.丙图:加水液面升高,若小铁球受到的浮力增加c牛,则大铁球受到的浮力也增加c牛
D.丁图:保持天平平衡,若左侧增加d个钩码,则右侧也要增加d个钩码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阿基米德原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4、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5、串联电路中各电阻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解答】A、甲电路图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通过过两个电阻器上的电流都会增大相同的量;故A正确;
B、 由图可知,物距等于相距呈清晰的像时,u=2f;当物距增加b厘米时,u>2f,相距不变时也可以呈清晰的像,所以相距不用增加b厘米;故B错误;
C、 丙,加水升高液面时,大球排开的体积大于小球排开的液体体积,所以大球受到的浮力比小球大;故C错误;
D、 丁图中,左侧重力大于右侧,左侧力臂小于右侧;所以当左右各增加d个砝码时,肯定不会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18·绍兴)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如图所示,一条向上射出的阴极射线可以看作是许多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的电子流.则通过这束电子流的运动方向推断电流及周围的磁场方向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
【解析】【分析】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解答】由图可知,电子流竖直向上移动,则形成的电流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安培定则的应用可知,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向磁场方向:自右向左;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14.(2018·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掌握情况;
【解答】A、甲+戊:置换反应
乙+戊:复分解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故A正确;
B、甲+戊不反应;故B错误;
C、甲+戊:复分解反应
乙+戊:置换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乙与戊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类型不同;故C符合题意;
E、 丙+戊: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银反应;故D不符合;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2018·绍兴)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解答】A、如果不考虑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则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可能不变;故A错误;
B、 A到C与C与D之间的改变的高度相同,所以减小的重力势能相同;故B错误;
C、 木块由A到B重力势能减小,如果接触面之间有摩擦则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动能,如果内能较大,则动能不会增加,所以A、B点的动能可能相等;BC之间有摩擦,会有能转换为内能被消耗;C点动能一定会比A点大;故C正确;
D、 BC之间有摩擦力时,B点到C点时,动能会减小,而C到D时动能会增大,则B、D点的动能可能相等;AB之间存在摩擦时,A到B的重力势能都转换为摩擦产生的内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18·绍兴)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水稻→蝗虫→青蛙→蛇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1)水稻是生产者,蝗虫等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所以甲只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答案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青蛙捕食蝗虫,蛇捕食青蛙;所以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青蛙→蛇;故答案为:水稻→蝗虫→青蛙→蛇;
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水稻→蝗虫→青蛙→蛇。
17.(2018·绍兴)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答案】+4;反应速度较慢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 ;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X+(-2)×2=0;X=+4;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作为催化剂使用的,因此不加催化剂时,反应依能够进行,但会比较慢;故答案为:+4;反应速度较慢;
故答案为:+4;反应速度较慢。
18.(2018·绍兴)嫦娥任务是我国重要的绕月探月工程。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玉兔号”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目的是通过 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适合在松软的月球表面行驶。
(3)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 。
【答案】(1)环形山
(2)增大受力面积
(3)上弦月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天文学中对于 地球上看到的 月球被 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月坑是月球表面有许多圆形凹坑构造;由环形山围绕而成;故答案为:环形山;(2)减小压强的方式有两种: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而玉兔号用六个轮状装置,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达到减小压强的效果;故答案为:增大受力面积;(3)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是上弦月;故答案为:上弦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2)增大受力面积;(3)上弦月。
19.(2018·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 (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1)动脉
(2)大分子蛋白质
【知识点】血液;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动脉血是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解答】(1)AB气体交换完成后,实现了血液中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浓度降低;含氧量高的血液是动脉血;故答案为:动脉;(2)尿液形成过程中,先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再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答案为: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1)动脉;(2)大分子蛋白质。
20.(2018·绍兴)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称誉为一次“世界级”的备降。
(1)飞机玻璃破裂的瞬间,强大的气流损坏仪器面板,此时气流的方向是 (选填“从外界到驾驶舱”或“从驾驶舱到外界”)。
(2)此事件中的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讯,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 、日珥等,
(3)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入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到5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途径属于 。
【答案】(1)从驾驶舱到外界
(2)耀斑
(3)做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内能的改变途径主要有:(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钻木取火)(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放置冰块使物体降温)
【解答】(1)在大气层中,气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当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飞机内部是标准气压,而外界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当玻璃破碎时,空气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故答案为:从驾驶舱到外界;(2)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 光斑、 谱斑、 耀斑、 日珥和 日冕等;故答案为:耀斑;(3)对气体进行压缩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致气体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做功;
故答案为:(1)从驾驶舱到外界;(2)耀斑;(3)做功。
21.(2018·绍兴)小敏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 (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 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 性。
【答案】(1)铁单质
(2)还原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物质含有的粒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本身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还原性就越弱。
【解答】(1)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是铁单质;故答案为:铁单质;(2)把金属氧化物转换为金属单质,是利用反应物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故答案为:(1)铁单质;(2)还原。
22.(2018·绍兴)1955年,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一种能引起沙眼的微生物“TE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TE8”等类似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 (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有利于预防沙眼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 。
【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解答】(1)沙眼衣原体能够引起沙眼,在传染病角度分析,衣原体是病原体;故答案为:病原体;(2)沙眼能够通过毛巾和脸盆传染给和沙眼病人公用毛巾和脸盆的人,所以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病原体;(2)切断传播途径。
23.(2018·绍兴)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侧。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 。
【答案】(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及化学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
【解答】硫酸钾、硫酸铵、氯化钡之间可能的反应为: 而甲同学把样品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产生;则氯化钡和硫酸钾不能同时存在;而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硫酸根,并且会产生刺激性气体,能与氢氧根产生气体的只有氨气;说明一定有铵根离子;所以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硝酸铵、硫酸钾,一定不存在氯化钡;
故答案为:(1)NH3;(2)硫酸钾、硝酸铵。
24.(2018·绍兴)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20牛。
(1)在1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两者同时以2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为3米时,推力所做的功为 焦.
(2)若物体A,B在15牛的推力作用力以3米/秒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此时A对B的推力为 牛。
【答案】(1)30
(2)7.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答】(1)力做功时,要求力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在同一方向上;W=FS=10N×3m=30J;(2)A和B在15N的推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于二力平衡;所以A和B受到的摩擦力之和为15N,而A、B各受到7.5N,所以A对B的推力等于B受到的摩擦力7.5N;故答案为:7.5N;
故答案为:(1)30J;(2)7.5N。
三、实验探究题
25.(2018·绍兴)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 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骏。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 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 。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 有关.
【答案】(1)b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
(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
(4)温度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能力;
【解答】(1)测量气体体积,需要把水压入到量筒中,所以应该是b管接c;故答案为:b;(2)表格中数据是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所以比较气体快慢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来比较;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3)有关规律性的结论得出时,需要多组实验数据,该实验只用了两组盐酸的浓度做实验,应该不可靠;故答案为: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有影响;故答案为:温度;
故答案为:(1)b;(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4)温度。
26.(2018·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 (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 .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1)③
(2)亮(大)
(3)B;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解答】(1)平面镜成的像是等距的,所以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而标记物距平面镜3格,物到平面镜也要3格;故答案为:③;(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要让像更清晰,则发射的光线更多即可,所以物所在的房间要亮一些;故答案为:亮(大);(3)A、该实验只能证明像与物是等距的;故A错误;B、地砖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样去确认像与物相当于坐标系的使用,更加方便准确;故B正确;
C、该实验的完成就是家庭的房间,并是就地取材完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BC;
故答案为:(1)③;(2)亮(大);(3)BC。
27.(2018·绍兴)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 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 .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 。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答案】(1)分化
(2)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
(3)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4)调节血糖浓度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解答】(1)胰腺细胞成为胰岛细胞,细胞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所以胰岛细胞形成需要经历细胞的分化、生长、分裂的过程;故答案为:分化;(2)胰岛素在胰蛋白酶作用下被分解,而班廷先让胰腺不在分泌胰蛋白酶,然后在提出胰岛素,这样就可以避免胰岛素被分解了;故答案为: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3)产量的提升说明分离出来的胰岛素更多了,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都是比较极端的环境,对于酶的活性影响较大;故答案为: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4)糖尿病病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注射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则胰岛素能够调节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故答案为:调节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1)分化;(2)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3)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4)调节血糖浓度。
28.(2018·绍兴)小敏用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定某定值电阻的阻值。
(1)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请结合图甲电路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进行三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上表。表中第二次实验的电流可从图乙中读取,根据这三次测得的数据求得此电阻的阻值为 欧(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实验电路图中,也能够得出定值电阻Rx阻值的电路有 。
【答案】(1)A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
(3)10.3
(4)ACD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是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直接测量导体电阻的常见方法;其实验原理是:R= ;
【解答】(1)在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之前,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要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即滑片距离下端接线柱最远处;故答案为:A;(2)观察电路图可知,电流表并联接在小灯泡上,而电压串联接在电路中,所以电压表相当于测电源电压有示数;故答案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3)观察电流表可知,量程为0-0.6A,所以示数为:0.24A;R= ;电阻的平均值为: ;故答案为:10.3;(4)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 ; ;故A符合;
B、电路是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压表测的电源电压,即未知电阻的电压已知,但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不知道,所以无法测得未知电阻的阻值;故B错误;
C、电路是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已知电阻的支路电流通过电流可以得知,通过U=IR可以计算出电源电压,即未知电阻的电压可以知道,另一个电流表测得干路电流,干流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以求出未知电阻的支路电流,然后通过R= 可以计算未知电阻;故C符合;
D、电路是串联电路,电流测得电流是通过各用电器的电压,两电阻串联,分别利用电流表测出滑片位于最大阻值处和0Ω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x的阻值,故D符合;故答案为:ACD;
故答案为:(1)A;(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3)10.3;(4)ACD。
四、解答题
29.(2018·绍兴)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 。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 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叶绿体
(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低
(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解答】(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叶绿体;(2)由柱状图可知,甲乙丙三组中土壤含水量都不相同,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只能有一个变量;所以该小组研究的是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含水量越低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越快;故答案为:低;(4)植物光合作用中水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施肥之后,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无法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导致光合作用降低;故答案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叶绿体;(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低;(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30.(2018·绍兴)2018年3月28日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开通试运行。“鉴湖号”城际列车从绍兴站驶出开往上虞站,两站相距40千米,列车运营速度120千米/小时.
(1)列车从绍兴站出发至少需要 分钟到达上虞站。
(2)在图中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中,能表示拉力F的力臂是 。
(3)列车牵引总功率为5152千瓦,表示的意义是 ,并计算列车以运营速度匀速直线运行时所受水平阻力大小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20
(2)l1
(3)列车每秒钟做功5152千焦;1.55×105N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与动力对应的力臂叫动力臂,与阻力对应的力臂叫阻力臂。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解答】(1) ;故答案为:20;(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图中的杠杆O是支点,要找O点到F的垂直线段即可;故答案为:l1;(3)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5152千瓦表示牵引力每秒做功5152kJ;∵P= =F·v v=120km/h=33.33m/s
∴F= =1.55×105N f=F=1.55×105N;故答案为:1.55×105N;
故答案为:(1)20;(2)l1;(3)列车每秒钟做功5152千焦;1.55×105N。
31.(2018·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 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答案】(1)酸
(2)2.2
(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
Na2CO3%=5.3克/10克=53%
(4)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
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
z=61.6克<100克
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是结合NaOH变质情况的探究实验,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之后溶液的分析与计算;
【解答】(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而题目中石蕊变红色,说明是酸性溶液;故答案为:酸;(2)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使用电子天平,而气体的质量则是反应前后变化的质量;所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80g+90g=170g;而反应后总质量为:167.8g;所以气体质量为:170g-167.8g=2.2g;故答案为:2.2;(3)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变质产生的碳酸钠,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故答案为: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
Na2CO3%=5.3克/10克=53%;
⑷该题是为了验证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采取极限情况分析即可;即固体样品没有变质只有NaOH和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钠,计算100克15%的稀硫酸是否过量,如果两种情况均过量则该同学的观点是对的,反之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
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
z=61.6克<100克
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故答案为:(1)酸;(2)2.2;(3)53%(4)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32.(2018·绍兴)人们对自我保健越来越关注。图甲为某品牌足浴盆及相关参数。其内部电路可分为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如图乙所示).闭合总开关S,当足浴盆有水注入到一定量时压控开关S1,S2就会自动闭合,此时R1,R2会同时工作,加热至40℃时,控制电路中的电磁铁会将衔铁吸合,自动进入保温模式.
(1)图乙的工作电路中,处于保温状态时,工作的电阻是 。压控开关S1的作用是防止 ,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2)控制电路中电磁铁线圈的电阻为100欧,为电磁铁供电的电池电压为6伏。Rx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可由图丙中的某条曲线表示。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Rx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丙中的 。
(3)求R2的阻值。
(4)在一次使用过程中,加热时间为5分钟,保温时间为20分钟,则整个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电能?
【答案】(1)R1;足浴盆中没水时而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2)D
(3)P2=P加热-P保温=2100W-100W=2000W
R2= =24.2Ω
(4)W加热=P最大×t加热=2100W×5×60s=6.3×105J
W保温=P保温×t保温=100W×20×60s=1.2×105J
W总=W加热+W保温=6.3×105J+1.2×105J=7.5×105J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 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 电功是多少。
【解答】(1)当衔铁被吸引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衔铁被吸下时,R2被断开,只有R1被接入电路;在向足浴盆中加水时,只有加到一定的量时,压敏开关才会闭合,所以是为了防止水太少或没水时足浴盆依然工作;故答案为:R1;足浴盆中没水时而电路处于工作状态;(2)当电路中电流为20mA时,衔铁被吸合; 而温度为40℃时被吸合,由图可知T=40℃时,R=200欧只有BD符合,温度越高,磁性要越强,电阻只能时减小的,故只有D符合;故答案为:D;(3)当电路处于加热状态时,两个电阻都工作;而当处于保温状态时只有R1在工作;所以R2的功率是2100W-100W=2000W;R2= =24.2Ω;故答案为:P2=P加热-P保温=2100W-100W=2000W;R2= =24.2Ω;(4)求电能分两部分求解,一是加热5min消耗的电能,一是保温20分钟消耗的电能;W=Pt=2100W×5×60S+100W×20×60S=7.5×105J;故答案为:W加热=P最大×t加热=2100W×5×60s=6.3×105J
W保温=P保温×t保温=100W×20×60s=1.2×105J
W总=W加热+W保温=6.3×105J+1.2×105J=7.5×105J;
故答案为:(1)R1;足浴盆中没水时而电路处于工作状态;(2)D;(3)24.2Ω;(4)7.5×105J。
33.(2018·绍兴)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①燃烧的条件
②水的密度比油大,水加入后,会沉在油的下方,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
③油锅的温度很高,水加进去之后容易汽化,水汽化过程将油滴带出,增加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
示例: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相关问题,物质能够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有助燃剂;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该题主要是通过模拟油锅着火后能不能用水灭火的实验,来解释相关的问题;而我们通常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降低可燃物表面温度、隔绝助燃剂;而油锅着火,用水时,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会沉入油锅底部,达不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无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油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水的汽化,水汽化成为蒸汽过程中会带着油升高,从而导致燃烧的更加剧烈;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34.(2018·绍兴)墨鱼俗称乌贼,我省沿海产量丰富。
(1)墨鱼是真正的贝类,图甲是通过 镜观察到的墨鱼体内放大120倍的内贝壳。用图乙装置测定内贝壳中碳酸钙含量时,撤去B装置将使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一条受惊后从海中跃起的墨鱼,利用喷气推进可飞跃至20米左右高空(图丙),墨鱼的这种类似导弹的推进方式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
(3)墨鱼鲜脆爽口,有些人食用墨鱼等海鲜会过敏,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4)请根据下表信息完成三种动物的简单检索表.
【答案】(1)显微;偏大
(2)相互
(3)特异性
(4)2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2b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或2a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2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该题是跨学科综合性题型,但是总体难度较低,考查了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解答】(1)能够把物体放大120倍的实验器材,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只有显微镜;B装置中的浓硫酸起干燥剂的作用,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时会生成水,而去掉B后,水会进入C装置中,导致C装置质量增大的量便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偏大;故答案为:显微镜;偏大;(2)墨鱼向后喷气导致自身的飞起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相互;(3)过敏是海鲜中的物质,导致了免疫系统作出了应答反应,是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特异性;(4)娃娃鱼和墨鱼都是有脊椎的,所以分类在有脊椎骨的类别中,所以可以分成2a和2b;
故答案为:2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2b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或2a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2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故答案为:(1)显微镜;偏大;(2)相互;(3)特异性;(4)2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2b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或2a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2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35.(2018·绍兴)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 (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 变化。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 (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 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 )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答案】(1)茎;物理;40%
(2)72:5:40;压强
(3)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解答】(1)加工木材主要取用的是木材的木质部,而木质部是茎的一部分;对木材进行压缩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压缩前木材的质量为: ;而压缩后厚度减少到20%。底面积不变,则体积减小到压缩前的20%;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m(C):m(H):m(O)=12×12×n:10×1×n:16×5×n=72:5:40;由公式可知,材料宽度×材料厚度=材料的底面积;而力与面积之比是压强;故答案为:72:5:40;压强;(3)A、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化学试剂,会造成污染;故A错误;
B、制作之后的材料硬度超过部分金属材料的硬度,所以可以替代部分金属;故B正确;
C、树木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作用巨大,不可或缺,因此不能无限制砍伐;故C错误;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72:5:40;压强;(3)B。
1 / 1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绍兴)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A. B.
C. D.
2.(2018·绍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3.(2018·绍兴)下列有关家庭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中的插座应与用电器串联
B.家庭电路的电压对于人体是安全的
C.测电笔可以辨别零线与地线
D.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4.(2018·绍兴)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我省杭州开幕。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18·绍兴)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6.(2018·绍兴)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研究潜水艇的浮沉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板块张裂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7.(2018·绍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桨
B.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龙舟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龙舟的重力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8.(2018·绍兴)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由图可知铟元素( )
A.是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9.(2018·绍兴)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10.(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11.(2018·绍兴)中国人精于饮食,喜食瓜子.图中的甲发育成一粒带壳葵花子,乙发育成一粒南瓜子。葵花子和南瓜子分别是( )
A.果实,果实 B.果实,种子 C.种子,种子 D.种子,果实
12.(2018·绍兴)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甲图:向右移动滑片,若通过R1的电流增加a安,则通过R2的电流也增加a安
B.乙图:仍呈清晰的像,若物距增加b厘米,则像距也要增加b厘米
C.丙图:加水液面升高,若小铁球受到的浮力增加c牛,则大铁球受到的浮力也增加c牛
D.丁图:保持天平平衡,若左侧增加d个钩码,则右侧也要增加d个钩码
13.(2018·绍兴)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如图所示,一条向上射出的阴极射线可以看作是许多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的电子流.则通过这束电子流的运动方向推断电流及周围的磁场方向是( )
A. B. C. D.
14.(2018·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 B.B
C.C D.D
15.(2018·绍兴)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二、填空题
16.(2018·绍兴)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
17.(2018·绍兴)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18.(2018·绍兴)嫦娥任务是我国重要的绕月探月工程。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玉兔号”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目的是通过 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适合在松软的月球表面行驶。
(3)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 。
19.(2018·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 (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20.(2018·绍兴)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称誉为一次“世界级”的备降。
(1)飞机玻璃破裂的瞬间,强大的气流损坏仪器面板,此时气流的方向是 (选填“从外界到驾驶舱”或“从驾驶舱到外界”)。
(2)此事件中的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讯,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 、日珥等,
(3)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入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到5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途径属于 。
21.(2018·绍兴)小敏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 (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 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 性。
22.(2018·绍兴)1955年,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一种能引起沙眼的微生物“TE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TE8”等类似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 (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有利于预防沙眼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 。
23.(2018·绍兴)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侧。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 。
24.(2018·绍兴)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20牛。
(1)在1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两者同时以2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为3米时,推力所做的功为 焦.
(2)若物体A,B在15牛的推力作用力以3米/秒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此时A对B的推力为 牛。
三、实验探究题
25.(2018·绍兴)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 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骏。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 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 。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 有关.
26.(2018·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 (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 .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7.(2018·绍兴)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 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 .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 。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8.(2018·绍兴)小敏用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定某定值电阻的阻值。
(1)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请结合图甲电路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进行三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上表。表中第二次实验的电流可从图乙中读取,根据这三次测得的数据求得此电阻的阻值为 欧(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实验电路图中,也能够得出定值电阻Rx阻值的电路有 。
四、解答题
29.(2018·绍兴)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 。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 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30.(2018·绍兴)2018年3月28日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开通试运行。“鉴湖号”城际列车从绍兴站驶出开往上虞站,两站相距40千米,列车运营速度120千米/小时.
(1)列车从绍兴站出发至少需要 分钟到达上虞站。
(2)在图中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中,能表示拉力F的力臂是 。
(3)列车牵引总功率为5152千瓦,表示的意义是 ,并计算列车以运营速度匀速直线运行时所受水平阻力大小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31.(2018·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 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32.(2018·绍兴)人们对自我保健越来越关注。图甲为某品牌足浴盆及相关参数。其内部电路可分为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如图乙所示).闭合总开关S,当足浴盆有水注入到一定量时压控开关S1,S2就会自动闭合,此时R1,R2会同时工作,加热至40℃时,控制电路中的电磁铁会将衔铁吸合,自动进入保温模式.
(1)图乙的工作电路中,处于保温状态时,工作的电阻是 。压控开关S1的作用是防止 ,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2)控制电路中电磁铁线圈的电阻为100欧,为电磁铁供电的电池电压为6伏。Rx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可由图丙中的某条曲线表示。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Rx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丙中的 。
(3)求R2的阻值。
(4)在一次使用过程中,加热时间为5分钟,保温时间为20分钟,则整个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电能?
33.(2018·绍兴)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34.(2018·绍兴)墨鱼俗称乌贼,我省沿海产量丰富。
(1)墨鱼是真正的贝类,图甲是通过 镜观察到的墨鱼体内放大120倍的内贝壳。用图乙装置测定内贝壳中碳酸钙含量时,撤去B装置将使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一条受惊后从海中跃起的墨鱼,利用喷气推进可飞跃至20米左右高空(图丙),墨鱼的这种类似导弹的推进方式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
(3)墨鱼鲜脆爽口,有些人食用墨鱼等海鲜会过敏,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4)请根据下表信息完成三种动物的简单检索表.
35.(2018·绍兴)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 (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 变化。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 (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 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 )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植物细胞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区别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
【解答】A B D、塑料、泡沫、垃圾袋都是合成有机材料;故A B D错误;
C、 易拉罐是金属制成,是无机材料;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一般由进户线(也叫电源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设备(空气开关熔断器等其他类型符合标准的熔断器)、用电器、插座、导线、开关等组成(一般为并联)。
【解答】A、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故A错误;
B、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故B错误;
C、 测电笔只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无法分辨地线;故C错误;
D、 电能表安装在进户火线上,用来测量用户消耗多少电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解答】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而9月10日是在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所以9月10日这天是在丙位置;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基本药品的取用方法;
【解答】取用块状固态药品使用镊子,而取用粉末状的固态药品要使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时要用滴管;
所以取用NaCl固体使用②药匙;而取用AgNO3溶液要用①滴管;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模拟法是在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
【解答】A、研究潜水艇的沉浮是模拟潜水艇如何沉浮的;故A是模拟实验;
B、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因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任何现象,为了能够观察实验,通过瓶子的变形与否来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故B是转化法;
C、 研究板块张裂,通过模拟来展示板块张裂的后果;故C是模拟实验;
D、 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的关系是通过模拟来直接体现出来;故D是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解答】A、桨是向后划的,而船是向前走的;所以使龙舟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 龙舟和龙舟上的鼓是一体的,所以作为参照来观察龙舟是静止的;故B错误;
C、 龙舟漂浮时,龙舟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 物体失去动力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质子数就是质子的数量,质子数的计算转换方法是: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铟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 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的数字代表是原子序数,也表示质子数为49;故B正确;
C、 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没有具体的单位;故C错误;
D、 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A、根毛是主要的吸水部位;故A错误;
B、 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是水和气体的通道,气孔的开闭可以调节蒸腾作用强弱;故B正确;
C、 小肠绒毛能增大小肠的面积,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
D、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其功能是感受和传导刺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组成,而一切物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度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A、塑料难以拉断,说明构成塑料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导致;故A正确;
B、 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运动的;故B错误;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人离洋葱比较远,但依然被刺激到,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
D、 被压缩过程中,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解答】甲葵花子外面有壳包被,是果实;乙是南瓜子没有外壳包被,是种子;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阿基米德原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4、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5、串联电路中各电阻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解答】A、甲电路图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通过过两个电阻器上的电流都会增大相同的量;故A正确;
B、 由图可知,物距等于相距呈清晰的像时,u=2f;当物距增加b厘米时,u>2f,相距不变时也可以呈清晰的像,所以相距不用增加b厘米;故B错误;
C、 丙,加水升高液面时,大球排开的体积大于小球排开的液体体积,所以大球受到的浮力比小球大;故C错误;
D、 丁图中,左侧重力大于右侧,左侧力臂小于右侧;所以当左右各增加d个砝码时,肯定不会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
【解析】【分析】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解答】由图可知,电子流竖直向上移动,则形成的电流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安培定则的应用可知,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向磁场方向:自右向左;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掌握情况;
【解答】A、甲+戊:置换反应
乙+戊:复分解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故A正确;
B、甲+戊不反应;故B错误;
C、甲+戊:复分解反应
乙+戊:置换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乙与戊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类型不同;故C符合题意;
E、 丙+戊: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银反应;故D不符合;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解答】A、如果不考虑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则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可能不变;故A错误;
B、 A到C与C与D之间的改变的高度相同,所以减小的重力势能相同;故B错误;
C、 木块由A到B重力势能减小,如果接触面之间有摩擦则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动能,如果内能较大,则动能不会增加,所以A、B点的动能可能相等;BC之间有摩擦,会有能转换为内能被消耗;C点动能一定会比A点大;故C正确;
D、 BC之间有摩擦力时,B点到C点时,动能会减小,而C到D时动能会增大,则B、D点的动能可能相等;AB之间存在摩擦时,A到B的重力势能都转换为摩擦产生的内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水稻→蝗虫→青蛙→蛇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1)水稻是生产者,蝗虫等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所以甲只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答案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青蛙捕食蝗虫,蛇捕食青蛙;所以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青蛙→蛇;故答案为:水稻→蝗虫→青蛙→蛇;
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水稻→蝗虫→青蛙→蛇。
17.【答案】+4;反应速度较慢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 ;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X+(-2)×2=0;X=+4;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作为催化剂使用的,因此不加催化剂时,反应依能够进行,但会比较慢;故答案为:+4;反应速度较慢;
故答案为:+4;反应速度较慢。
18.【答案】(1)环形山
(2)增大受力面积
(3)上弦月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天文学中对于 地球上看到的 月球被 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月坑是月球表面有许多圆形凹坑构造;由环形山围绕而成;故答案为:环形山;(2)减小压强的方式有两种: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而玉兔号用六个轮状装置,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达到减小压强的效果;故答案为:增大受力面积;(3)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是上弦月;故答案为:上弦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2)增大受力面积;(3)上弦月。
19.【答案】(1)动脉
(2)大分子蛋白质
【知识点】血液;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动脉血是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解答】(1)AB气体交换完成后,实现了血液中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浓度降低;含氧量高的血液是动脉血;故答案为:动脉;(2)尿液形成过程中,先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再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答案为: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1)动脉;(2)大分子蛋白质。
20.【答案】(1)从驾驶舱到外界
(2)耀斑
(3)做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内能的改变途径主要有:(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钻木取火)(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放置冰块使物体降温)
【解答】(1)在大气层中,气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当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飞机内部是标准气压,而外界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当玻璃破碎时,空气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故答案为:从驾驶舱到外界;(2)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 光斑、 谱斑、 耀斑、 日珥和 日冕等;故答案为:耀斑;(3)对气体进行压缩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致气体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做功;
故答案为:(1)从驾驶舱到外界;(2)耀斑;(3)做功。
21.【答案】(1)铁单质
(2)还原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物质含有的粒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本身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还原性就越弱。
【解答】(1)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是铁单质;故答案为:铁单质;(2)把金属氧化物转换为金属单质,是利用反应物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故答案为:(1)铁单质;(2)还原。
22.【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解答】(1)沙眼衣原体能够引起沙眼,在传染病角度分析,衣原体是病原体;故答案为:病原体;(2)沙眼能够通过毛巾和脸盆传染给和沙眼病人公用毛巾和脸盆的人,所以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病原体;(2)切断传播途径。
23.【答案】(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及化学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
【解答】硫酸钾、硫酸铵、氯化钡之间可能的反应为: 而甲同学把样品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产生;则氯化钡和硫酸钾不能同时存在;而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硫酸根,并且会产生刺激性气体,能与氢氧根产生气体的只有氨气;说明一定有铵根离子;所以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硝酸铵、硫酸钾,一定不存在氯化钡;
故答案为:(1)NH3;(2)硫酸钾、硝酸铵。
24.【答案】(1)30
(2)7.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答】(1)力做功时,要求力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在同一方向上;W=FS=10N×3m=30J;(2)A和B在15N的推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于二力平衡;所以A和B受到的摩擦力之和为15N,而A、B各受到7.5N,所以A对B的推力等于B受到的摩擦力7.5N;故答案为:7.5N;
故答案为:(1)30J;(2)7.5N。
25.【答案】(1)b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
(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
(4)温度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能力;
【解答】(1)测量气体体积,需要把水压入到量筒中,所以应该是b管接c;故答案为:b;(2)表格中数据是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所以比较气体快慢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来比较;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3)有关规律性的结论得出时,需要多组实验数据,该实验只用了两组盐酸的浓度做实验,应该不可靠;故答案为: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有影响;故答案为:温度;
故答案为:(1)b;(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4)温度。
26.【答案】(1)③
(2)亮(大)
(3)B;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解答】(1)平面镜成的像是等距的,所以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而标记物距平面镜3格,物到平面镜也要3格;故答案为:③;(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要让像更清晰,则发射的光线更多即可,所以物所在的房间要亮一些;故答案为:亮(大);(3)A、该实验只能证明像与物是等距的;故A错误;B、地砖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样去确认像与物相当于坐标系的使用,更加方便准确;故B正确;
C、该实验的完成就是家庭的房间,并是就地取材完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BC;
故答案为:(1)③;(2)亮(大);(3)BC。
27.【答案】(1)分化
(2)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
(3)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4)调节血糖浓度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解答】(1)胰腺细胞成为胰岛细胞,细胞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所以胰岛细胞形成需要经历细胞的分化、生长、分裂的过程;故答案为:分化;(2)胰岛素在胰蛋白酶作用下被分解,而班廷先让胰腺不在分泌胰蛋白酶,然后在提出胰岛素,这样就可以避免胰岛素被分解了;故答案为: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3)产量的提升说明分离出来的胰岛素更多了,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都是比较极端的环境,对于酶的活性影响较大;故答案为: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4)糖尿病病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注射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则胰岛素能够调节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故答案为:调节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1)分化;(2)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3)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4)调节血糖浓度。
28.【答案】(1)A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
(3)10.3
(4)ACD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是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直接测量导体电阻的常见方法;其实验原理是:R= ;
【解答】(1)在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之前,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要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即滑片距离下端接线柱最远处;故答案为:A;(2)观察电路图可知,电流表并联接在小灯泡上,而电压串联接在电路中,所以电压表相当于测电源电压有示数;故答案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3)观察电流表可知,量程为0-0.6A,所以示数为:0.24A;R= ;电阻的平均值为: ;故答案为:10.3;(4)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 ; ;故A符合;
B、电路是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压表测的电源电压,即未知电阻的电压已知,但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不知道,所以无法测得未知电阻的阻值;故B错误;
C、电路是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已知电阻的支路电流通过电流可以得知,通过U=IR可以计算出电源电压,即未知电阻的电压可以知道,另一个电流表测得干路电流,干流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以求出未知电阻的支路电流,然后通过R= 可以计算未知电阻;故C符合;
D、电路是串联电路,电流测得电流是通过各用电器的电压,两电阻串联,分别利用电流表测出滑片位于最大阻值处和0Ω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x的阻值,故D符合;故答案为:ACD;
故答案为:(1)A;(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3)10.3;(4)ACD。
29.【答案】(1)叶绿体
(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低
(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解答】(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叶绿体;(2)由柱状图可知,甲乙丙三组中土壤含水量都不相同,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只能有一个变量;所以该小组研究的是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含水量越低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越快;故答案为:低;(4)植物光合作用中水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施肥之后,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无法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导致光合作用降低;故答案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叶绿体;(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低;(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30.【答案】(1)20
(2)l1
(3)列车每秒钟做功5152千焦;1.55×105N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与动力对应的力臂叫动力臂,与阻力对应的力臂叫阻力臂。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解答】(1) ;故答案为:20;(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图中的杠杆O是支点,要找O点到F的垂直线段即可;故答案为:l1;(3)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5152千瓦表示牵引力每秒做功5152kJ;∵P= =F·v v=120km/h=33.33m/s
∴F= =1.55×105N f=F=1.55×105N;故答案为:1.55×105N;
故答案为:(1)20;(2)l1;(3)列车每秒钟做功5152千焦;1.55×105N。
31.【答案】(1)酸
(2)2.2
(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
Na2CO3%=5.3克/10克=53%
(4)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
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
z=61.6克<100克
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是结合NaOH变质情况的探究实验,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之后溶液的分析与计算;
【解答】(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而题目中石蕊变红色,说明是酸性溶液;故答案为:酸;(2)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使用电子天平,而气体的质量则是反应前后变化的质量;所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80g+90g=170g;而反应后总质量为:167.8g;所以气体质量为:170g-167.8g=2.2g;故答案为:2.2;(3)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变质产生的碳酸钠,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故答案为: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
Na2CO3%=5.3克/10克=53%;
⑷该题是为了验证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采取极限情况分析即可;即固体样品没有变质只有NaOH和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钠,计算100克15%的稀硫酸是否过量,如果两种情况均过量则该同学的观点是对的,反之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
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
z=61.6克<100克
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故答案为:(1)酸;(2)2.2;(3)53%(4)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32.【答案】(1)R1;足浴盆中没水时而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2)D
(3)P2=P加热-P保温=2100W-100W=2000W
R2= =24.2Ω
(4)W加热=P最大×t加热=2100W×5×60s=6.3×105J
W保温=P保温×t保温=100W×20×60s=1.2×105J
W总=W加热+W保温=6.3×105J+1.2×105J=7.5×105J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 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 电功是多少。
【解答】(1)当衔铁被吸引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衔铁被吸下时,R2被断开,只有R1被接入电路;在向足浴盆中加水时,只有加到一定的量时,压敏开关才会闭合,所以是为了防止水太少或没水时足浴盆依然工作;故答案为:R1;足浴盆中没水时而电路处于工作状态;(2)当电路中电流为20mA时,衔铁被吸合; 而温度为40℃时被吸合,由图可知T=40℃时,R=200欧只有BD符合,温度越高,磁性要越强,电阻只能时减小的,故只有D符合;故答案为:D;(3)当电路处于加热状态时,两个电阻都工作;而当处于保温状态时只有R1在工作;所以R2的功率是2100W-100W=2000W;R2= =24.2Ω;故答案为:P2=P加热-P保温=2100W-100W=2000W;R2= =24.2Ω;(4)求电能分两部分求解,一是加热5min消耗的电能,一是保温20分钟消耗的电能;W=Pt=2100W×5×60S+100W×20×60S=7.5×105J;故答案为:W加热=P最大×t加热=2100W×5×60s=6.3×105J
W保温=P保温×t保温=100W×20×60s=1.2×105J
W总=W加热+W保温=6.3×105J+1.2×105J=7.5×105J;
故答案为:(1)R1;足浴盆中没水时而电路处于工作状态;(2)D;(3)24.2Ω;(4)7.5×105J。
33.【答案】①燃烧的条件
②水的密度比油大,水加入后,会沉在油的下方,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
③油锅的温度很高,水加进去之后容易汽化,水汽化过程将油滴带出,增加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
示例: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相关问题,物质能够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有助燃剂;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该题主要是通过模拟油锅着火后能不能用水灭火的实验,来解释相关的问题;而我们通常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降低可燃物表面温度、隔绝助燃剂;而油锅着火,用水时,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会沉入油锅底部,达不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无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油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水的汽化,水汽化成为蒸汽过程中会带着油升高,从而导致燃烧的更加剧烈;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34.【答案】(1)显微;偏大
(2)相互
(3)特异性
(4)2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2b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或2a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2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该题是跨学科综合性题型,但是总体难度较低,考查了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解答】(1)能够把物体放大120倍的实验器材,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只有显微镜;B装置中的浓硫酸起干燥剂的作用,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时会生成水,而去掉B后,水会进入C装置中,导致C装置质量增大的量便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偏大;故答案为:显微镜;偏大;(2)墨鱼向后喷气导致自身的飞起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相互;(3)过敏是海鲜中的物质,导致了免疫系统作出了应答反应,是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特异性;(4)娃娃鱼和墨鱼都是有脊椎的,所以分类在有脊椎骨的类别中,所以可以分成2a和2b;
故答案为:2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2b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或2a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2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故答案为:(1)显微镜;偏大;(2)相互;(3)特异性;(4)2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2b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或2a用鳃呼吸,有鳞片………………鲫鱼
2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娃娃鱼。
35.【答案】(1)茎;物理;40%
(2)72:5:40;压强
(3)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解答】(1)加工木材主要取用的是木材的木质部,而木质部是茎的一部分;对木材进行压缩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压缩前木材的质量为: ;而压缩后厚度减少到20%。底面积不变,则体积减小到压缩前的20%;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m(C):m(H):m(O)=12×12×n:10×1×n:16×5×n=72:5:40;由公式可知,材料宽度×材料厚度=材料的底面积;而力与面积之比是压强;故答案为:72:5:40;压强;(3)A、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化学试剂,会造成污染;故A错误;
B、制作之后的材料硬度超过部分金属材料的硬度,所以可以替代部分金属;故B正确;
C、树木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作用巨大,不可或缺,因此不能无限制砍伐;故C错误;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72:5:40;压强;(3)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