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
题号 1—17 18 19 20 总分 合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两首诗中所涉及的民族英雄分别是:
A.左宗棠 郑成功 B.邓世昌 林则徐 C.戚继光 邓世昌 D.戚继光 郑成功
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3.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句台词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5.在课本剧《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表演中,最能真实再现这一时刻的道具是:
A.油画《列宁回到彼得格列》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C.《共产党宣言》文本 D.“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模型
6. 某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请你帮助导演准备道具,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应是: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 C.廉价的工业品 D.黄金、白银
7.《凡尔赛和约》从多方面规定了列强对德国的处置。其中“瓜分”一词最能用来恰当地描述其:
A.领土处置 B.殖民地处置 C.军事处置 D.人口处置
8.“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是20世纪70年代对东欧哪个国家的称呼?
A.匈牙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南斯拉夫 D.波兰
9.“凡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间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段引文应出自:
A.美国《独立宣言》 B.英国《权利法案》 C.《共产党宣言》 D.法国《人权宣言》
10.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几个突出表现,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 五四精神
C.五四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五四精神 长征精神
11.土地是农民的灵魂,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又是国力强大的标志,土地政策的变化,体现着社会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 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12. 1956年一位诗人写到“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C.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13.恩格斯说“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伏尔泰 ③ 达·芬奇 ④莎士比亚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这说明:
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 B.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格局多极化
16.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A.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17.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A.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分配
C.经济全球化带来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8.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2分)这两幅图片中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
(2)建国初期,面对美国孤立包围封锁而形成的不利局面,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工作者是如何发挥高超的智慧,逐步打破外交僵局的?(2分)
(3)图三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1分)请再举出一例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1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中国是如何顺应上述趋势,促进外交事业的新发展的?(1分)
(5)仔细观察上述图片所反映出的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历程,读后你有何感想?(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机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并开始向现代社会迈进。
材料三: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新领域。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由此进入什么社会?(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2分)
(5)思考感悟: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的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请回答:(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请说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3分)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1分)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2分)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4分)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两点)(2分)
命题人:王 燕
审核人:万延沛
图一《南京条约》签字
图二《辛丑条约》签字
图四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图三乔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