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地方历史复习提纲
古 代 篇
1、先秦时的安徽经济
(1)肥东大城墩、五河壕城镇的新石器遗址(四五千年前种植水稻),亳州钓鱼台遗址(西周时种植小麦)。
(2)水利工程:芍陂(寿县安丰塘),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寿县城南,春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
(3)青铜冶铸业:商周时今铜陵铜官山是当时全国炼铜业中心。
(4)商业:郢爰(楚国时金币),鄂君启金节(寿县出土,楚国时商业免税证)。反映江淮地区商业的发展。
2、名相管仲:春秋时政治改革家,齐国相,被孔子誉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3、名医华佗:今亳州人,东汉名医,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以医济民”。
4、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炼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
5、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前秦,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6、曹魏屯田:在淮北、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形式:民屯和军屯。江南开发:北方居民南迁,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皖南,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推广小麦。三国时梅根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7、文房四宝: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8、包拯:庐州人(合肥),北宋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
9、宋画第一:李公麟,北宋大画家,代表作《五马图》、《牧放图》。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10、宋元安徽经济:“圩田”,北宋时宣城、芜湖至池州出现,旱涝保收;“烤田”,田间管理方法,水稻栽培技术进步。农作物有越南占城稻、棉花、甘蔗、柑橘等。“交子”或“淮交”,两淮地区通行的纸币;商业中心:寿春、芜湖。
11、宋元文学艺术:书院,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
12、明朝开国者朱元璋:明太祖,濠州(今凤阳)人,在凤阳设高等学府国子监。
13、安徽建省:1667年(康熙六年),安徽省正式建立。
14、明清安徽经济的发展:明初安徽成为重要产粮区。天长的水稻,颍州的豆子,徽州的花生,庐州、池州、徽州三府是重点产茶区(农业)。徽州印刷业,芜湖浆染业全国闻名(手工业)。凤阳商业繁盛。清朝时,玉米、番薯开始引种。巢湖是商品米生产基地,定远为主要产烟区,利辛棉花品质优良。
15、徽商: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清时成为全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称雄商界近300年。徽商贾而好儒,重视文化教育,崇尚诚实守信。代表:郑天锁、朱云沾、阮弻、张小泉等。
16、明清时科技名流:程大位,徽州休宁人,明代普及珠算的应用数学家,著有《算法统宗》;梅文鼎,宣城人,清代著名数学家,著《中西数学通》,被成为“一代师宗”;方以智,桐城浮山人,明末清初科学思想家,著自然百科全书《物理小识》;王贞仪,天长人,清初女科学家,著《星象图解》、《月食解》、《地圆论》。 “新安医派”,名医有明代汪机、吴昆和清代的汪昂。
17、文学艺术: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奠基者)、刘大櫆(承上启下)、姚鼐(集大成者)。清初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全椒人,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著《儒林外史》。“新安画派”,著名画家有明代释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端,清代汪士慎、罗聘(“扬州八怪之二”)。
芜湖铁画,清康熙年间著名铁工汤鹏(字天池)所创,被称为绝技。
18、徽州建筑:黟县西递、宏村建筑群是徽州古民居的精品。石牌坊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歙县许国八角牌坊是古牌坊中的瑰宝。
近代篇
1、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有:
姚 莹,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最先呼吁重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问题。
包世臣,他力主抗英,“以夷制夷”。著《齐民四术》
王茂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2、李鸿章与淮军:合肥人,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淮军创始人和统帅。与曾国藩共同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创办金陵机器局。淮军是我国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
主要将领有:刘铭传(台湾近代化之父,台湾首任巡抚)。
3、岳王会:1905年成立,安徽省第一个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由陈独秀任会长。
4、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吴樾炸五大臣牺牲、黄花岗72烈士安徽三英烈(宋玉琳、石德宽、程良)。
5、安徽光复和柏文蔚督皖:1912年11月8日在安庆宣布安徽独立;1912年7月1日,柏文蔚(寿县人)任安徽都督,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并领导安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胜利,受孙中山高度评价。
6、抗日烽火遍江淮: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广德,饶国华率川军揭开安徽抗战序幕。1938年5月初,日军进攻蒙城,副师长周元率部英勇抵抗,全体将士壮烈殉国。安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新四军。1938年4月进驻皖南,主要将领:彭雪枫(第四师师长,开辟淮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副军长,“从奴隶到将军”,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
7、皖南事变: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奉命北移,在泾县云岭遭到近十倍的国民党军队伏击,
两千多人突围,军长叶挺被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周恩来题词:“江南一叶,千古奇冤”。
8、皖籍抗日英雄:冯玉祥(巢湖人)、方振武(寿县人)、戴安澜(无为人,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9、和平将军张治中:巢湖人,“三到延安”。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之一,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后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筹建工作。
10、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底到达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2月24日刘邓前后方两指挥所在临泉县韦寨会合,挺进中原任务胜利完成。
江淮儿女支援淮海战役:总前委设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陈官庄、双堆集战役。江淮儿女踊跃支前,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渡江战役:总前委设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
11、安徽解放: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安徽全境解放)。
12、近代安徽文化名人:孙家鼐,寿州人,光绪皇帝的老师,参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吴汝纶,桐城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胡适,绩溪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13、安徽戏剧:程长庚,京剧鼻祖;徽剧、黄梅戏、庐剧、凤阳花鼓(誉为东方芭蕾)。
现代篇
1、1952年1月、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分别设立,曾希圣任书记、主席,省会合肥。
2、皖籍志愿军英雄:李家发(南陵县人,牺牲时仅19岁)、许家朋二人被授予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
3、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全省第一家公司合营企业: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安徽基本建立起来。
4、十年建设成就(56-66):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淮南化肥厂。
5、农村改革: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首创“大包干”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977年安徽召开了“向科学进军”大会,1985年安徽实施“星火计划”,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科教兴皖
战略;涌现了邓稼先、陈橼、何家庆等一批科学家。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陈橼被誉为“一代茶宗”。
7、许海峰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实现中国奥运会“零”的突破。
8、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
9、2010年,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是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