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9 13: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掌握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师:自然数是我们在数的王国中认识的第一种数,今天我们将从特定的角度,也就是因数和倍数的角度(板书)来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探讨发现,理解概念
概念
1、出示12个小正方形
师: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师适当短时巡视)
(1)学生交流,汇报反馈。(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
A.3×4=12 每排摆4个,摆了3排。老师是这样摆的,请你比较一下,拼成的这2个长方形形状一样吗?(生:一样)(师:是的,它们属于同一种拼法,都可以用乘法算式3×4=12 来表示
B.2×6=12 哦,你是这样摆的,那么这种拼法和你拼的形状一样吗?(生:一样)(师:它们也属于同一种拼法,都可以用2×6=12来表示)
C.1×12=12(师:我是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排,用乘法算式1×12=12表示)(师:12个正方形可以横着摆成一排,也可以竖着摆成一列,它们的形状完全一样,属于同一种摆法,都可以用1×12=12这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2)小结不同摆法:刚才我们用12个正方形拼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可以用这样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表示。
2.根据乘法算式说因数、倍数。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种摆法,可以用3×4=12来表示(点击课件,同时板书3×4=12),我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说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2)谁能看着这个乘法算式,再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特别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3)根据这个乘法算式2×6=12,哪位同学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根据这个呢?1×12=12(师:我们发现,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3.根据除法算式说因数、倍数。
出示12÷3=4
师过渡:根据乘法算式,我们可以很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那么,你能根据这个除法算式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试着说说看。(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后:跟这里的是一样的(指板书)这个除法算式就是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变化得来的,所以他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并没有变。)
(二)对比,出示12个正方形
1、师:老师把12个正方形每排摆5个,能摆成长方形吗?(生:不行)(师点击课件):可以摆成 排,还余 个?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12÷5=2……2
根据这个除法算式,我们能不能说5是12的因数,12是5的倍数?(不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我们不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根据12÷7这个除法算式,我们能不能说7是12的因数,12是7的倍数?
(三)即时巩固,深化概念
1、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同桌2人1人说1个)
根据算式说说4×2=8 15÷3=5
2、从下面选出2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 10 18 5 30 (学生选了几组后,师:老师知道,其实不止这几种选法呢,我们先交流这些。适当控制交流时间)
3、辨一辨:如果有同学这样说你同意吗? 10是因数。( )
18是倍数。( )
应该说( )是( )的因数
( )是( )的倍数
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1、师:让我们再来看刚才的3种不同摆法,我们用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出示
1×12=12 2×6=12 3×4=12
①在每个乘法算式中,你能找到几个12的因数呢?(点击演示)②想一想:还有没有哪两个自然数相乘的积也能得12?(没有了) ③12的因数全都在了(师板书,一对一对,有序地写出来,边说:“这样一对一对有序地从两头往中间写正好可以把12的因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一起读一读12的因数:1,2,3,4,6,12.
2、我们找出了12的所有因数,你能找出30的所有因数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关键?(“所有”)
(1)先试着找一找,在练习纸上写一写(师下去巡视,适当指导)
(2)师:写好了吗?①你是怎样找到30的所有因数的?②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小组里快速交流一下,教师下去巡视,渗透方法)
(3)谁愿意把小组里交流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a.学生如果说:我是根据1×30=30,2×15=30……来找的
(师顺势接过话茬:原来你是根据乘法算式来找30的因数的。点击课件)
想:先从哪个想起?(生:从1开始想,师:对,先从1×30开始想,再想2×( )=30,接着想3×( )=30,还有( )×( )=30,还有吗?(生:没有了,师:找全了)
b.过渡:除了根据乘法算式可以找出30的所有因数,还有其他方法吗?(生:除法)是:说说看。先想30÷(1 )=30,再想30÷(2)=( )……
小结:(电脑点击出所有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不管是想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都是一对一对,有序地找30的因数。像这样,当我们找到的一对因数非常接近的时候,一般就把这个数的因数找全了。因此,30的所有因数是 。师反馈了解学生自写情况,请学生把练习纸上写错的改过来。
C.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30的因数。
3、练一练
过渡:我们掌握了找到一个数所有因数的秘诀,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这些书的因数找全,在练习纸上写出来。
6的因数 (1,6一对;2,3一对 写对了吗?)
36的因数 (36的因数我们也来一对一对有序地找:1,36;2,18;3,12;4,9;6,6)
特别提醒大家:当一对因数完全一样时,只说或只写1个。所以请刚才写了2个因数6的擦去1个6 。
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1、过渡:我们能有序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现在呀,我们来试试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请你在练习纸上从小到大写出5个3的倍数。可能有学生说6,9,12,15,18,师问:有没有其它想法?3,6,9,12,15
怎么有序找的?(师:可以依次用3×1,3×2,3×3……)
2、还有吗?说得完吗?(师:是呀,说不完,个数是无限的,因此要用省略号表示)
3、3的倍数也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表示
师:如果加个限制条件,“20以内3的倍数”该怎么填?(生说师点击,师:还用省略号吗?生:不用了。师:对,满足条件的都写全了,所以要写上句号)
小结:因此我们看题要弄清题意,有时要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有时只要写出一个数的部分倍数。
过渡: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吗?在练习纸上完成。(校对时师说明:一般写5个,加省略号就可以了。)
4、观察比较,深化认识。
(1)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和同桌交流一下。(出示表格),再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生答师点击)
(2)根据倍数和因数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做个猜数游戏。
师: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8,这个数是几?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5,这个数是几?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这个数是几?(小结: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小结全课: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因数和倍数,探索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五、练习巩固“想想做做”
1、关于乘坐小艇的问题,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72页第2题
交流①12是怎样算出来的?
②表中“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是的,都是用4×1,×2,×3,……)
③你还能哪些4的倍数?
④说得完吗?因此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2、一起看72页第3题,填一填
①这个8怎么算到的?总人数÷排数=每排人数,排4排呢?6排呢?
②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a、表中的数都是24的因数
b、总人数不变,排数越多,每排人数越少。
六、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小知识(点击课件)
七、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