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
课题:铝及铝合金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而且铝和铝合金是当今社会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本节教材是高一年化学专题3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中的第二节,重点介绍了铝的性质,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活泼非金属氯、溴和活泼金属钠、镁的性质之后,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还会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建立基础。
2、编者的意图:
通过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实验探究法,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⑴、本节教材以铝比铁活泼,但在空气中却不像铁那样易被腐蚀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铝为什么不容易被腐蚀,从而引出铝的特殊性质。
⑵、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归纳出铝的性质。
⑶、在学生了解足够的铝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铝反应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比较学习的能力。
⑷、教材中还提供了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角度认识铝的性质和运用。
4、本节的重点、难点: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及其性质的运用
难点:⑴铝的钝化 ⑵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铝的发现史、了解铝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②理解铝的两性和铝的还原性。
③形成金属钝化的基本概念,并将氧化膜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④进行几个探究活动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⑤能迁移和灵活运用过往知识、进行科学猜想、完成活动与探究方案和设计。
⑥通过铝和氧化铁的个别反应,掌握铝的还原性,并能迁移推广到一类金属的冶炼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按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步骤,来认识世界。
②“活动与探究”的方法。
③学生的分组实验为主、教师的演示实验为辅。
④通过“包含在生活常识中的疑惑→科学猜想→再次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惑”的认识途径,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⑤通过类比、迁移过往知识的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若干个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②通过“生活小贴士”的温馨提醒,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而且能够对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③通过“包含在生活常识中的疑惑→科学猜想→再次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虚假。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是:
1.本节课运用实验、观察、讨论、归纳、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又采用联系、设疑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奥秘。
2.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铝的性质。
三.说学法
学法是:
铝制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性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中现象,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充分认识了氧化铝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以后,学生可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学习铝的的两性。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本节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另外让学生查资料了解铝在生产生活中对人类产生的利与弊。
1、列举生活中的铝制品,引入铝的物理性质。
2、创设问题情景 ,引入新课,学生探究活动引出铝的化学性质:铝与氧气反应
[观察与思考1]
观察铁门铁窗和铝合金门窗的锈蚀情况,思考:根据铝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铝应为较活泼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那为什么铁生锈腐蚀了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交流与讨论1]
如何用实验证实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提示:可以从铝和氧化铝的不同颜色、光泽、熔点、化学性质等角度去思考)
[活动与探究1]
1) 比较用砂纸打磨前后铝条的颜色光泽
2)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3) 取2条铝片,一条未用砂纸打磨过,一条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3、 创设情境引出生活中使用铝制品的小常识。
[交流与讨论2]
前一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Al2O3的两性,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在酸或碱性溶液中,氧化膜会遭到破坏。那么,这层致密的氧化膜,在盐溶液中又会如何呢?
[活动与探究2]
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观察现象差异。
4、创设情境引出铝的其他化学性质:铝与酸的反应、铝与碱的反应
[交流与讨论3]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只能在空气中形成吗?在其它介质中是否也能形成呢?
[活动与探究3]
取4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分别放入4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6mol/L盐酸、6mol/LNaOH溶液、浓硝酸、浓硫酸各3mL,观察现象。
5、通过视频“铝热反应”引出铝与氧化铁的反应和铝的其他用途。
6、通过课堂练习对当天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五、教学反馈
本节课,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讨论了金属铝的物理性质。通过生活实际结合化学实验探究了铝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铝与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碱溶液反应的性质。通过上述所有化学反应,表现了铝具有强还原性。学生通过实探究、观察、思考、归纳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能掌握本节的重点,提高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加深热爱化学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铝及铝合金
一、铝的用途
二、铝的物理性质
三、铝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4Al+ 3O2== 2 Al2O3
2、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注:①在稀盐酸、稀硫酸中置换出H2 ②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3、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