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下)金堂中学高2014级期中试题
语文
命题人:黄楚军 审题人:胡佑明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譬(pì)如 蠡(lí)测 煤屑(xuè) 賫(jī)钱 流殇(shāng)曲水
B.渐(jiàn)染 夙(sù)愿 折(shé)本 落(luò)枕 溘(kè)然长逝
C.倏(shū)地 厄(è)梦 纤(xiān)细 袅娜(nuó) 偃(yà)苗助长
D.蹩(bié)脚 平仄(zè) 槌(chuí)床 笨拙(zhuó) 果实累累(lěilě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堂中学高一男子篮球赛早已落下帷幕,但同学们在球场上呐喊助威、信誓旦旦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从经济数据的纵向比较看,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在近段时间内陷入低谷。但有关专家表示,希腊债务危机终将过去,欧元区的经济状况必定否极泰来。
D.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大家一定要白头偕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论谁没有不重视语言的锤炼的。
B.金堂中学新校总投资近2亿多元,占地144亩,建筑面积近50000平方米,可容纳90个教学班,4950人就读。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并未写那满山红遍的“香山红叶”,也没写那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他的“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
D.长篇电视纪录片《追寻郁达夫》,跟踪记录了在郁达夫诞辰110周年之际,日本郁达夫研究学者铃木正夫教授陪同郁达夫后人,追寻他的足迹、寻找他的遗骸。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在草堂中时,正值暮春,烟雨蒙蒙,园中游人熙攘。我细心观察,游人最少的地方,是杜诗碑林。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它仍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产生于情感的诗,毕竟离铜臭太远。
①细心一想可以理解,在中国历史中,诗人是一种时尚。
②啊,他们并不为寻诗而来,像游鱼唼喋浮萍,他们需要的是这里春光的溪流,娱情的小径。
③再没有人愿意欣赏铿锵的音韵,更没有闲人来倾听诗人的诉求。
④尽管这诉求发自心灵,注满忧患,也不借助于语言暴力。
⑤而在当今,在利益追逐成为社会首选的今天,诗人早巳变成了社会中的边缘人物。
A.②③④①⑤ B.③④⑤①②
C.③④②①⑤ D.②①⑤③④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氓》直接陈述女主人公回忆往事和作出抉择就是“赋”的手法,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用了“比”和“兴”的手法。
B.《楚辞》中的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乐府本是汉代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这个机构采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才成为诗体名称。“乐府双壁”是指北朝的《木兰词》和南朝的《孔雀东南飞》。
D.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6. 下面对“相”“见”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及时相遣归 / 嬉戏莫相忘
②君既若见录 / 府吏见丁宁
A.两个“相”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见”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B.两个“相”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两个“见”的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C.两个“相”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见”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两个“相”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两个“见”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①昼夜勤作息 ②女行无偏斜 ③逼迫兼兄弟 ④否泰如天地
⑤其日牛马嘶 ⑥进退无颜仪 ⑦奉事循公姥 ⑧贵贱情何薄
A.①③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④⑥⑧ D.②③⑤⑦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①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感慨系之矣 ⑤可怜体无比 ⑥汝岂得自由
⑦吾独穷困乎此时矣 ⑧放浪形骸之外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⑧ D.②③⑤⑦
9. 对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③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群贤毕至 ②榆柳荫后檐 ③长余佩之陆离
④ 一觞一咏 ⑤足以荣汝身 ⑥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⑥/②⑤/③④
第 Ⅱ卷(非选择题,共130分)
(二) (10分)
11. 金堂中学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即将开幕,请你以高一大合唱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符合场景;②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80字左右。(5分)
答: ▲
▲
12.下面四幅图是四川省金堂中学校新校徽的征集图样,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样,并简要说明其特征和含意。(5分)
答: ▲
▲
(三)(1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4分)
① ▲ ,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② ▲ , ▲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楚辞·离骚》)
③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 ▲ 。(《楚辞·离骚》)
④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 ▲ 。(《孔雀东南飞》)
⑤ 曹操在《短歌行》中说:“ ▲ , ▲ ”。 这是以前人自比,表示愿意殷勤接待贤才,渴望有更多的人才来帮助自己建功立业之意。
⑥《归园田居》中用比喻手法抒发诗人思恋田园生活的心情的诗句是“ ▲ , ▲ ”
⑦《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否定那种把生和死看成相同、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 ”。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6分)
子 衿 《诗经 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4. 这首诗采用的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 ▲
▲
15.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含意?(2分)
答: ▲
▲
(二)阅读下面的乐府诗,完成16~17题。(8分)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叶子可做香料。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缣,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16. 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请对诗中的弃妇——“故人”的形象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
17. 结合全诗,谈谈该诗在写作上有哪些主要特色。(4分)
答: ▲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12分)
夜航船序
明 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 害:损害,妨害
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 聊:姑且,暂且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①余因想吾八越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注意:请将18、19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20.第四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 ▲
21.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译文: ▲
② 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3分)
译文: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20分)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是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确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亦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22.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
23.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 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 (4分)
答: ▲
24.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25.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4分)
答: ▲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6.金堂中学新校区已建成,搬迁在即。前几天,老校区的不少树木在挖掘机和吊车的轰鸣中移栽至新校区。老校区的教学楼、办公楼、操场、宿舍,乃至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镌刻着全体师生的人生烙印。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在即将离开旧校区搬迁至新校区的时刻,你的心中除了欣喜,是否还涌动着另一种情愫?
请你以一个在校高一学生的身份,用笔留住老校区的风貌,用心留下老校区的精神。
要求:①真实描绘老校区的风貌;②表达你真挚的情感;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011—2012(下)金堂中学高2014级期中
语文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26
得 分
第 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一、(二)(10分)
11、(5分)
80
12.(5分)
(三)(14分)
13.(14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二、(一)(6分)
14.(4分)答:
15.(2分)答:
(二)(8分)
16.(4分)答:
17.(4分)答:
(三)(8分)
20.(2分)答:
21、①(3分)译文:
②(3分)译文:
(四)(20分)
22.(6分)答:
23.(4分)答:
24.(6分)答:
25.(4分)答:
26.(60分)
800
金堂中学高2014级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___________老师 请阅_______题 地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时间阅完,之后参加总分涂卡事项。谢谢合作!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A(A.煤屑(xiè) 流觞(shāng)曲水 B.渐(jiān)染 落(lào)枕 C.噩(è)梦
揠(yà)苗助长 D.笨拙(zhuō) 果实累累(léi léi))
2. C
3. C(A.赘余,删除“无论谁”,“艺术境界”与“实现”不搭配,改为“达到”;B.“近2亿多”矛盾;D.成分残缺,在“遗骸”后加“的过程”。)
4. D 5.B 6. A 7. A 8.C 9.D 10. C
(二)(10分)
11.(主题鲜明2分,语言生动2分,整体效果好1分)
12.(特征2分,含意2分,理解和表达效果好1分)
参考:(1)①以金堂的开头字母“J”“T”变形,构成一艘乘风破浪的风帆,寓意金堂中学在教学上,莘莘学子在学习中一帆风顺,乘风破浪,勇创辉煌。②水和帆的组合,也融入了金堂的地域特点。
(2)①主体由金堂中学、金堂中学英文翻译、创校时间等构成。 ②图形中“金中”二字明了大方,沿用“金 中”以前的老字体,有极强的识别性。 ③图形下面由两个长形图形构成,寓意北河、中河、毗河三江汇聚沱江,体现了“水城金堂”的独特优美的地理位置,也蕴含金堂中学不断向前发展,继往开来之意。
(3)①采用“金中”篆书作为设计元素使该标识既具有金中特点,又让人耳目一新。 ②“金中”篆书与金堂众多古建筑线条有机结合,体现着学校的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③篆书,形同沙漏,象征金中学生惜时如金,与时间赛跑的学习劲头,同时也体现着学校的百年名校悠久的历史渊源 ④篆书,形同坐着的看书的学子,体现了金中学子渴望知识的强烈欲望
(4)①图形主体由毛笔手写金堂中学、金中篆书、金堂中学英文翻译、创校时间等构成。“金中”篆书体现了金堂中学建校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图形下面由两个长形图形构成,寓意北河、中河、毗河三江汇聚沱江,体现了“水城金堂”的独特优美的地理位置,也蕴含金堂中学不断向前发展,继往开来之意。 ③图形主体由圆形和半圆圈形构成一个张开双臂拥抱太阳的形象,展示了金中学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14分)
13.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③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④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⑦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4分,每空一分,有错字不得分)
二、(一)(6分)
14.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4分,手法、特点各2分)
15. 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2分)
(二)(8分)
16.“故人”是一位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她勤劳、能干、柔顺,但还是被丈夫遗弃。作品通过弃妇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受损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故夫”喜新厌旧而又怨新不如旧的市侩心理。(4分,特点2分,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17. ①通篇问答成章。这是一篇弃妇与前夫在途中偶遇时的问答之辞,全篇没有一句评价、抒情,而是通过客观的对话,生动而含蓄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遭遇。
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通过“故夫”的口将“故人”与“新人”进行了对比,使弃妇的形象渐趋鲜明,也暗示了“新人”将来的命运。(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三)(12分)
18. (2分)C(果真,确实)
19.(2分)D(副词,表承接,于是; 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 B连词,就/副词,表判断,就是 ;C介词,对/介词,在)
20.(2分)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21.(共6分)(1)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3分。重点词语:故、为,2分;语意通顺,1分。)
(2)读书人高谈阔论,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3分。重点词语:士人、拳足,2分;语意通顺,1分。)
(四)(20分)
22.(1)开篇点题,总起全文。(2)突出江南小雪带来的生机与绿意。(3)渲染温馨氛围,奠定全文情感基调。(6分,每点2分)
23.江南雪景有着静谧、纯洁的特点,用来衬托作者宁静、安适、悠然的心境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分,其中特点2分,作用2分)
24.(任选两点作答,6分,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2分)
(1)点面结合。先分点描写山上、田间、水塘、山村落雪的情景,突出落雪的宁静、纯净、单纯、悠然;再写江南落雪的大写意画面,突出江南雪景的苍茫、飘渺。
(2)动静结合。写山涧有静卧的卵石,也有潺潺的流水;写田野有茫茫的白雪,也有探头探脑的新叶;写水塘,有枯立的荷叶,也有游弋的水鸟;写茫茫群山雄峰耸立,其间也不忘点缀鹿鸣、鸟啼。动态的描写,使江南落雪之景,富有动感和生机。
(3)绘形绘色。作者用大量表现形态的叠词、表现色彩的形容词,绘形绘色,具有形象感、色彩美。用“潺潺”写流水,用“茫茫”写田野,用“袅袅”写炊烟,用“茫茫”写群山,用“幽幽”写山鹰;白的群山,绿的植被,红的梅花,共同组成美丽的画幅。
25.江南的冬天也是“冷着的冬天”,但由于美丽、纯洁的落雪的点缀显得风情万种,使人心中充满暖意,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落雪冬天的赞美之情。(4分)
三、(60分)
26.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天下的学问,只有夜航船时最难应对。一般粗野鄙俗之人,他们的学问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比如说瀛州的十八位学士,云台的二十八位武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将这些人的姓名说错一点儿,(那么众人)就都会掩嘴偷笑。不知道十八位学士和二十八位武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对于学问和文章词句、内容的条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妨碍呀。但(人们)反倒说说错漏掉一个人的名姓,就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了。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浙江绍兴,余姚县有这样的风俗,年轻人没有不读书的,待到二十岁尚且还没有取得成就的人,就改学手艺。所以所有的工艺制造这样低贱的行业中的人,全部熟透了《性理》《纲鉴》。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他们)的学问真富有啊,简直可以算是两只脚的书橱,然而知道这些对文章的词句、内容的条理和校正并没有益处,(这样便)和那些不识字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有人说:“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古人的姓名全都不用记忆了吧。”我说:“不是这样的。不关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记没有什么妨碍,比如说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这类姓名就是这样的。有关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能不记,如四岳、三老、奴隶和小孩、徐夫人这样的。”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道:“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非常肤浅的事情,我们姑且把它记下,只是不要让僧人伸脚罢了。于是便把这本书命名为《夜航船》。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高2014级 班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