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存在的静电引力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3.(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 蒸馏 萃取 B.萃取 蒸馏 分液
C.分液 萃取 蒸馏 D.蒸馏 萃取 分液
4.(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是很容易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1 mol酸与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
D.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5.(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进行反应A(g) 2B(g)+C(g),若A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时间可能是( )
A.18s B.12s
C.30s D.10s
6.(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
B.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C.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7.(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三周期第ⅤA族 B.第四周期第ⅤA族
C.第五周期第ⅢA族 D.第四周期第ⅢA族
8.(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16项应为( )
1 2 3 4 5 6 …
C2H4 C2H6 C2H6O C3H6 C3H8 C3H8O …
A.C6H14 B.C7H14 C.C7H16 D.C7H16O
9.(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10.(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某一个可逆反应,由A与B反应生成产物C,反应速率的关系:v(B)=3v(A),3v(C)=2v(B),v(C)=2v(A).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A+3B 2C B.2A+2B 3C C.3A+B C D.A+B C
11.(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CsF B.NaF C.LiI D.KCl
12.(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如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 )
编号 X Y Z
A Zn Cu 稀硫酸
B Cu Zn 稀硫酸
C Cu Ag 硫酸铜溶液
D Ag Cu 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13.(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 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14.(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催化剂条件下通入H2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通式相同
②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
③若两种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系物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16.(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b+1=c-3=d-1
B.原子半径:r(A)>r(B)>r(D)>r(C)
C.原子序数:a>b>c>d
D.离子半径:r(C3-)>r(D-)> r(B+)> r(A2+)
18.(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乙醇分子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错误的是( )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燃烧是全部化学键都断裂
C.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D.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二、非选择题
19.(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R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Q的1:1型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是 型分子(立体构型)。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 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氧化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20.(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下图是乙烯等为原料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 。
(2)乙烯与水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 。
(3)A与C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
(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①在试管a中加好相关试剂后,还需要加入2—3块的碎瓷片,其作用是 。
②试管b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生成的乙酸乙酯在该溶液的 (填“上”或“下”)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该产品所需的主要仪器是 。试管b中的导管口应在液面上方而不伸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
21.(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 =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3)此反应在该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 N ,同时生成b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N的转化率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
22.(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是 ,作用是 ;
(2)试剂2是 ,作用是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 ,若不能,其原因是 。
(3)如何检验第①步实验已基本完成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解析】【解答】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单质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符合题意;
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合成纤维是有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医用酒精浓度为75%
C油脂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
2.【答案】C
【知识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存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A错误;
B.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但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中都只含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第IA族元素和第VII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NaCl中含有离子键、HCl中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存在的作用力;
B.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第IA族元素和第VII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解: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乙醇和丁醇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溴与溴化钠溶液,可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故选A.
【分析】根据题中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从溶解性、沸点的角度选择分离方法.
4.【答案】D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解: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在常温下不能进行,故A错误;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铝热反应等,故B错误;
C.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1mol酸、碱反应不一定生成1mol水,故C错误;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B.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C.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判断;
D.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恒温恒容条件下,前20s平均反应速率v= = mol/(L.s)=0.002mol/(L.s),如果反应速率仍然是0.002mol/(L.s),则反应所需时间△t= = s=18s,但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所以所需时间大于18s,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应速率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6.【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丙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 和 两种,故B符合题意;
C、CH2=CHCH3中存在甲基,甲基碳原子处于乙烯中氢原子位置,处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内,旋转甲基会有1个H原子处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内,故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3个C原子、甲基中1个H原子、双键中3个H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丙烯与乙烯的最简式相同,含碳量相同,故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中加成产物有两种。氯原子既可以加在含氢原子较多的碳原子上,又可以加在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7.【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合成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3+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原子质子数为28+3=3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处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故答案为:D。
【分析】N为-3价,则n=3,则R的原子序数为31,处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8.【答案】B
【知识点】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表格中的规律可知,每3个为一组,组内分别为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 =5…1,可知第16项应为第5组的第1个,含C原子为2+5=7的烷烃为C7H14,
故选B.
【分析】由表格中的规律可知,每3个为一组,组内分别为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 =5…1,以此来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令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C的原子序数为x+8+1,所以(x+8-1)+(x+8+1)=4x,解得x=8,所以A为O元素,B为P元素,C为Cl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为短周期元素,则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C的原子序数为x+8+1,所以(x+8-1)+(x+8+1)=4x,解得x=8
故A为O,B为P,C为Cl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v(B)=3v(A),3v(C)=2v(B),v(C)=2v(A),则v(A):v(B):v(C)=1:3:2,可知反应为A+3B 2C,
故选A.
【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来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则金属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离子,非金属离子比较最大的是I﹣离子,所以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
故选C.
【分析】题目中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根据同主族离子半径变化规律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形成原电池,X棒变粗,Y棒变细,则X作正极、Y作负极。A.该装置中,X锌电极易失电子作负极、Y作正极,与实际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中,X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属于电极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中,X电极易失电子作负极,与实际不符合,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中,Y易失电子作负极、X作正极,X电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则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X棒变粗,Y棒变细,则Y为负极,发生反应能置换出电解质溶液的金属离子,符合题意的只有D
13.【答案】A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符合题意;
B、甲醇的燃烧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
C、锌和盐酸的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和氧气的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14.【答案】B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①混有新杂质氢气,则不符合除杂原则,用溴水可除杂,故错误;②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再利用分液分离,故正确;③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选碳酸氢钠溶液来除杂,故错误;④乙酸与CaO反应,增大了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加足量生石灰,蒸馏可除杂,故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要求:能除去杂质,不能与期望产物发生反应(③中二氧化碳也能被饱和碳酸钠吸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①中引入了新的杂质)。
15.【答案】B
【知识点】同系物
【解析】【解答】解: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即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的结构一定相似,即一定属于同一类物质,且分子式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必须属于同一类物质,则通式一定相同,故正确;②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还必须有“结构相似”这个前提,故错误;③若两种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只能说明这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不能说明其结构相似,不不能说明为同系物,故错误;④互为同系物的两种有机物属于同一类物质,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分子式不同,故物理性质有差异,故正确.故选B.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据此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mol L-1 s-1 ,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A(g)+ B(g) 2C(g)
起始(mol) 4 2 0
转化(mol) 1.2 0.6 1.2
2s末(mol) 2.8 1.4 2L×0.6mol/L=1.2mol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0.3mol/(L s),故①符合题意;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0.15mol/L s,故②不符合题意;③2s末物质A的转化率= ×100%=30%,故③不符合题意;④2s末物质B的浓度= =0.7mol L-1,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种类型题目可根据三段式进行求解。
17.【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且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b>d>c。A、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故A不符合题意;
B、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d>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有原子半径:B>A>C>D,故B不符合题意;
C、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所以原子序数:a>b>d>c,故C不符合题意;
D、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a>b>d>c,所以离子半径C>D>B>A,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阳离子是失电子a-2=b-1=c+3=d+1
B比较半径: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
C由可得a-2=b-1=c+3=d+1 a>b>d>c
18.【答案】D
【知识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乙醇与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故A符合题意;
B、燃烧是有机物最剧烈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有的化学键都要断裂,故B符合题意;
C、乙醇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和③,故C符合题意;
D、乙醇和CH3COOH共热时,生成乙酸乙酯,可以18O标记,研究反应机理,CH3COOH + 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 + H2O,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和乙酸参加反应为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H,断裂的是①
19.【答案】(1);;直线
(2)弱于
(3)S+2H2SO4 3SO2↑+2H2O
(4)NaNO2.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T应该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T是Al,Q是C,R是N,W是S。(1)T是铝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R为N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Q为C元素,1:1型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乙炔,是直线型分子,故答案为: ; ;直线;
(2)Q为C,W为S,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S大于C,故答案为:弱于;
(3)W是S元素,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反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 3SO2↑+2H2O,故答案为:S+2H2SO4 3SO2↑+2H2O;
(4)N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应为NO,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发生4NO+O2+4NaOH=4NaNO2+2H2O,生成物为NaNO2,故答案为:NaNO2.
【分析】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是Al,Q是C,R是N,W是S
(1)乙炔为直线型分子
(2)非金属性还可以表现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硫酸强于碳酸,故非金属性S>C
(3)S与硫酸的归中反应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守恒可推出NO的产物为为亚硝酸根。
20.【答案】(1)CH3CHO
(2)加成反应
(3)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酯化(或取代)反应
(4)防止暴沸;上;分液漏斗(烧杯等);防止倒吸
【知识点】乙酸乙酯的制取
【解析】【解答】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则A为CH3CH2OH,CH3CH2OH被催化氧化可生成CH3CHO,则B为CH3CHO,乙醇和C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C应为CH3COOH。
(1)B为CH3CHO,故答案为:CH3CHO;
(2)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方程式为CH2═CH2 + H2O CH3CH2OH,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酯化反应或或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故答案为: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①在试管a中加入2—3块的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②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分液所需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试管b中的导管口应在液面上方而不伸入到液面以下,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上;分液漏斗(烧杯等);防止倒吸。
【分析】乙酸乙酯:乙酸(乙醇催化氧化形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乙醇(乙烯与水加成)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由此可解答(1)(2)(3)
(4)①碎瓷片防止暴沸
②乙酸乙酯上层,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是分液
③由于产物中还会带出乙醇乙酸,能被碳酸钠溶液吸收,因此不能伸入到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21.【答案】(1)2
(2) mol L-1 min-1
(3)75%
(4)CEF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参加反应的N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生成的M的物质的量是5mol-2mol=3mol,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 ,故答案为:2;
(2)由图可知,t1到t2时刻M的物质的量变化为4mol-3mol=1mol,v= ═ mol L-1 min-1, 故答案为: mol L-1 min-1;
(3)由图可知,N为反应物,N的起始物质的量为8mol,平衡时参加反应的N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故N的转化率为 ×100%=75%,故答案为:75%;
(4)A.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由于a≠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此关系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D错误;E.由于a≠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再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E正确;F.N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即达到了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平衡状态,故F正确;故答案为:CEF。
【分析】(1)化学反应中,计量系数之比=参与反应的物质量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
(3)转化率=转化量/总量*100%
(4)判断化学平衡的两种方法
(1)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对于同一物质),而对于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化学反应计量系数 之比
(2)变量不变 看是否是变量
22.【答案】(1)稀硫酸;起催化作用
(2)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H++OH-=H2O;否;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
(3)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因淀粉水解需要酸催化剂,所以试剂1是H2SO4溶液,作催化剂,故答案为:稀硫酸;起催化作用;
(2)因淀粉水解用稀硫酸催化剂,检验葡萄糖时溶液要呈碱性,所以试剂2是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OH-=H2O,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因为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H++OH-=H2O;否;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
(3)因淀粉未完全水解时还有少量的淀粉,而碘能使淀粉变蓝,故答案为: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
【分析】淀粉水解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而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要在碱性条件下,因此检验葡萄糖之前,需要把溶液调至碱性。
1 / 1河南省郸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解析】【解答】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单质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符合题意;
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合成纤维是有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医用酒精浓度为75%
C油脂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
2.(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存在的静电引力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C
【知识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存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A错误;
B.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但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中都只含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第IA族元素和第VII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NaCl中含有离子键、HCl中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存在的作用力;
B.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第IA族元素和第VII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3.(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 蒸馏 萃取 B.萃取 蒸馏 分液
C.分液 萃取 蒸馏 D.蒸馏 萃取 分液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解: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乙醇和丁醇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溴与溴化钠溶液,可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故选A.
【分析】根据题中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从溶解性、沸点的角度选择分离方法.
4.(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是很容易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1 mol酸与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
D.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答案】D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解: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在常温下不能进行,故A错误;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铝热反应等,故B错误;
C.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1mol酸、碱反应不一定生成1mol水,故C错误;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B.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C.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判断;
D.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
5.(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进行反应A(g) 2B(g)+C(g),若A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时间可能是( )
A.18s B.12s
C.30s D.10s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恒温恒容条件下,前20s平均反应速率v= = mol/(L.s)=0.002mol/(L.s),如果反应速率仍然是0.002mol/(L.s),则反应所需时间△t= = s=18s,但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所以所需时间大于18s,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应速率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6.(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
B.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C.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丙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 和 两种,故B符合题意;
C、CH2=CHCH3中存在甲基,甲基碳原子处于乙烯中氢原子位置,处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内,旋转甲基会有1个H原子处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内,故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3个C原子、甲基中1个H原子、双键中3个H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丙烯与乙烯的最简式相同,含碳量相同,故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中加成产物有两种。氯原子既可以加在含氢原子较多的碳原子上,又可以加在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7.(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三周期第ⅤA族 B.第四周期第ⅤA族
C.第五周期第ⅢA族 D.第四周期第ⅢA族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合成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3+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原子质子数为28+3=3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处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故答案为:D。
【分析】N为-3价,则n=3,则R的原子序数为31,处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8.(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16项应为( )
1 2 3 4 5 6 …
C2H4 C2H6 C2H6O C3H6 C3H8 C3H8O …
A.C6H14 B.C7H14 C.C7H16 D.C7H16O
【答案】B
【知识点】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表格中的规律可知,每3个为一组,组内分别为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 =5…1,可知第16项应为第5组的第1个,含C原子为2+5=7的烷烃为C7H14,
故选B.
【分析】由表格中的规律可知,每3个为一组,组内分别为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 =5…1,以此来解答.
9.(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令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C的原子序数为x+8+1,所以(x+8-1)+(x+8+1)=4x,解得x=8,所以A为O元素,B为P元素,C为Cl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为短周期元素,则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C的原子序数为x+8+1,所以(x+8-1)+(x+8+1)=4x,解得x=8
故A为O,B为P,C为Cl
10.(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某一个可逆反应,由A与B反应生成产物C,反应速率的关系:v(B)=3v(A),3v(C)=2v(B),v(C)=2v(A).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A+3B 2C B.2A+2B 3C C.3A+B C D.A+B C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v(B)=3v(A),3v(C)=2v(B),v(C)=2v(A),则v(A):v(B):v(C)=1:3:2,可知反应为A+3B 2C,
故选A.
【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来解答.
11.(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CsF B.NaF C.LiI D.KCl
【答案】C
【知识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则金属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离子,非金属离子比较最大的是I﹣离子,所以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
故选C.
【分析】题目中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根据同主族离子半径变化规律解答.
12.(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如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 )
编号 X Y Z
A Zn Cu 稀硫酸
B Cu Zn 稀硫酸
C Cu Ag 硫酸铜溶液
D Ag Cu 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形成原电池,X棒变粗,Y棒变细,则X作正极、Y作负极。A.该装置中,X锌电极易失电子作负极、Y作正极,与实际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中,X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属于电极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中,X电极易失电子作负极,与实际不符合,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中,Y易失电子作负极、X作正极,X电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则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X棒变粗,Y棒变细,则Y为负极,发生反应能置换出电解质溶液的金属离子,符合题意的只有D
13.(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 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答案】A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符合题意;
B、甲醇的燃烧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
C、锌和盐酸的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和氧气的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14.(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催化剂条件下通入H2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①混有新杂质氢气,则不符合除杂原则,用溴水可除杂,故错误;②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再利用分液分离,故正确;③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选碳酸氢钠溶液来除杂,故错误;④乙酸与CaO反应,增大了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加足量生石灰,蒸馏可除杂,故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要求:能除去杂质,不能与期望产物发生反应(③中二氧化碳也能被饱和碳酸钠吸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①中引入了新的杂质)。
15.(2016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通式相同
②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
③若两种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系物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同系物
【解析】【解答】解: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即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的结构一定相似,即一定属于同一类物质,且分子式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必须属于同一类物质,则通式一定相同,故正确;②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还必须有“结构相似”这个前提,故错误;③若两种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只能说明这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不能说明其结构相似,不不能说明为同系物,故错误;④互为同系物的两种有机物属于同一类物质,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分子式不同,故物理性质有差异,故正确.故选B.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据此分析.
16.(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mol L-1 s-1 ,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A(g)+ B(g) 2C(g)
起始(mol) 4 2 0
转化(mol) 1.2 0.6 1.2
2s末(mol) 2.8 1.4 2L×0.6mol/L=1.2mol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0.3mol/(L s),故①符合题意;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0.15mol/L s,故②不符合题意;③2s末物质A的转化率= ×100%=30%,故③不符合题意;④2s末物质B的浓度= =0.7mol L-1,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种类型题目可根据三段式进行求解。
17.(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b+1=c-3=d-1
B.原子半径:r(A)>r(B)>r(D)>r(C)
C.原子序数:a>b>c>d
D.离子半径:r(C3-)>r(D-)> r(B+)> r(A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且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b>d>c。A、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故A不符合题意;
B、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d>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有原子半径:B>A>C>D,故B不符合题意;
C、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所以原子序数:a>b>d>c,故C不符合题意;
D、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a>b>d>c,所以离子半径C>D>B>A,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阳离子是失电子a-2=b-1=c+3=d+1
B比较半径: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
C由可得a-2=b-1=c+3=d+1 a>b>d>c
18.(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乙醇分子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错误的是( )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燃烧是全部化学键都断裂
C.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D.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答案】D
【知识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乙醇与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故A符合题意;
B、燃烧是有机物最剧烈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有的化学键都要断裂,故B符合题意;
C、乙醇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和③,故C符合题意;
D、乙醇和CH3COOH共热时,生成乙酸乙酯,可以18O标记,研究反应机理,CH3COOH + 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 + H2O,故乙醇断键的位置为: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和乙酸参加反应为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H,断裂的是①
二、非选择题
19.(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R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Q的1:1型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是 型分子(立体构型)。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 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氧化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答案】(1);;直线
(2)弱于
(3)S+2H2SO4 3SO2↑+2H2O
(4)NaNO2.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T应该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T是Al,Q是C,R是N,W是S。(1)T是铝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R为N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Q为C元素,1:1型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乙炔,是直线型分子,故答案为: ; ;直线;
(2)Q为C,W为S,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S大于C,故答案为:弱于;
(3)W是S元素,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反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 3SO2↑+2H2O,故答案为:S+2H2SO4 3SO2↑+2H2O;
(4)N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应为NO,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发生4NO+O2+4NaOH=4NaNO2+2H2O,生成物为NaNO2,故答案为:NaNO2.
【分析】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是Al,Q是C,R是N,W是S
(1)乙炔为直线型分子
(2)非金属性还可以表现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硫酸强于碳酸,故非金属性S>C
(3)S与硫酸的归中反应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守恒可推出NO的产物为为亚硝酸根。
20.(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下图是乙烯等为原料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 。
(2)乙烯与水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 。
(3)A与C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
(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①在试管a中加好相关试剂后,还需要加入2—3块的碎瓷片,其作用是 。
②试管b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生成的乙酸乙酯在该溶液的 (填“上”或“下”)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该产品所需的主要仪器是 。试管b中的导管口应在液面上方而不伸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
【答案】(1)CH3CHO
(2)加成反应
(3)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酯化(或取代)反应
(4)防止暴沸;上;分液漏斗(烧杯等);防止倒吸
【知识点】乙酸乙酯的制取
【解析】【解答】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则A为CH3CH2OH,CH3CH2OH被催化氧化可生成CH3CHO,则B为CH3CHO,乙醇和C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C应为CH3COOH。
(1)B为CH3CHO,故答案为:CH3CHO;
(2)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方程式为CH2═CH2 + H2O CH3CH2OH,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酯化反应或或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故答案为: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①在试管a中加入2—3块的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②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分液所需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试管b中的导管口应在液面上方而不伸入到液面以下,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上;分液漏斗(烧杯等);防止倒吸。
【分析】乙酸乙酯:乙酸(乙醇催化氧化形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乙醇(乙烯与水加成)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由此可解答(1)(2)(3)
(4)①碎瓷片防止暴沸
②乙酸乙酯上层,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是分液
③由于产物中还会带出乙醇乙酸,能被碳酸钠溶液吸收,因此不能伸入到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21.(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 =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3)此反应在该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 N ,同时生成b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N的转化率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
【答案】(1)2
(2) mol L-1 min-1
(3)75%
(4)CEF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参加反应的N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生成的M的物质的量是5mol-2mol=3mol,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 ,故答案为:2;
(2)由图可知,t1到t2时刻M的物质的量变化为4mol-3mol=1mol,v= ═ mol L-1 min-1, 故答案为: mol L-1 min-1;
(3)由图可知,N为反应物,N的起始物质的量为8mol,平衡时参加反应的N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故N的转化率为 ×100%=75%,故答案为:75%;
(4)A.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由于a≠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此关系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D错误;E.由于a≠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再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E正确;F.N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即达到了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平衡状态,故F正确;故答案为:CEF。
【分析】(1)化学反应中,计量系数之比=参与反应的物质量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
(3)转化率=转化量/总量*100%
(4)判断化学平衡的两种方法
(1)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对于同一物质),而对于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化学反应计量系数 之比
(2)变量不变 看是否是变量
22.(2017高二上·郸城开学考)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是 ,作用是 ;
(2)试剂2是 ,作用是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 ,若不能,其原因是 。
(3)如何检验第①步实验已基本完成 。
【答案】(1)稀硫酸;起催化作用
(2)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H++OH-=H2O;否;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
(3)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因淀粉水解需要酸催化剂,所以试剂1是H2SO4溶液,作催化剂,故答案为:稀硫酸;起催化作用;
(2)因淀粉水解用稀硫酸催化剂,检验葡萄糖时溶液要呈碱性,所以试剂2是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OH-=H2O,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因为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H++OH-=H2O;否;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
(3)因淀粉未完全水解时还有少量的淀粉,而碘能使淀粉变蓝,故答案为: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
【分析】淀粉水解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而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要在碱性条件下,因此检验葡萄糖之前,需要把溶液调至碱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