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人教课标版(2015)
四年级上册 活动2 制作演示文稿
第8课《放映效果我设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课标版(2015)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活动2第8课。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放映效果,是调动学生学习Powerpoint软件兴趣的关键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课内容的拓展,但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主要学习利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触发器功能对演示文稿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及技巧。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制作和展示,使同学们体会成就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触发器的应用、体现动画效果的目的性和合理性。
教学难点:
1、触发器的原理。
2、从给定素材库中提取素材。
教学具配备:
1、电脑需安装Powerpoin2003以上版本。
2、教师机与学生机需安装控制软件:如“伽卡他卡电子教室”。
3、教师机与学生机需要配备音箱,进行声音控制的测试。
4、教师课前需收集有关视频、名胜风景区的图片和文字等(组成学生素材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呀?这里,老师也做了一个,给你们欣赏欣赏(播放演示文稿),好看吗?那你们想不想让自己做的作品也动起来呢?
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演示文稿。(板书:放映效果我设置)
二、新授
1、学习“自定义动画”命令中“触发器”的使用。
(1)、了解触发器的功能。(出示课件)
(2)、学习触发器的设置方法。(课件演示)
师:a、启动PPT:格式 幻灯片版式 一般选择“空白”文稿,插入一张或者几张图片(如课文中的插图),调整好位置,右键点击图片 自定义动
画 添加效果(如“进入” 选择“飞入”等)。
b、添加一个文本框,输入或者复制、粘贴一段文字。调整好位置,右键点击文本框 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任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画),速度慢一些为好,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c、分别从素材库中插入“播放”、“暂停”、“停止”三个图标(也可以插入你喜欢的任意图片、图形、按钮、文本框或者文字),调整好位置和大小,作为触发器使用。
d、插入一段视频:插入影片和声音 文件中的影片(在素材库中选取视频) 确定 在对话框中选择“在单击时”,调整好位置,开始用触发器控制视频。
右键单击定义视频 选“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 影片操作 选择“播放”如右图:
e、这时,出现了“触发器”和你
选择的影片选项框,左键单击下拉菜单,
选择“效果选项”(如图1),点击“效
果选项” 计时 触发器
勾选“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
选择“播放”按钮 确定。
(如图2和图3)
(图1) (图2) (图3)
f、其它照此设置,每次都要放映一次检验一下,基本原理掌握后,就可以灵活运用。温馨提示:每设置完一项,都要在空白处点击一次,再重新定义需要设置的内容。
2、教师在教师机上实例操作用“触发器”控制《熊出没》动画和文本演示的设置过程。(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记忆操作过程。)
3、学生开始学习制作演示文稿
操作步骤如下:
生:在桌面上打开老师预先发放的“学生素材库”中的演示文稿,利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制作演示文稿。
师: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评价
四、拓展练习:
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素材,设计制作以《美丽的黔西南》为主题的演示文稿上传到老师邮箱。要求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中的“触发器”控制图片、视频、音乐和文本的播放效果,张数不限。
板 书 设 计:
放映效果我设置
触发器的运用
教学反思:
以前,在教学《放映效果我设置》时,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例题完成后再做练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课后我在想: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知识拓展一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取用“触发器”功能控制动画播放这一环节,课本中没有要求取用这一功能,而此功能恰恰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了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学生们兴趣浓厚,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