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病毒防治及时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病毒防治及时做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7-08 20: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毒防治及时做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来源及传播途径,并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危害。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熊猫烧香”病毒案
师:2006年12月27日,因特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文件都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大家听说过这种计算机病毒吗?
引出课题:认识计算机病毒。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
师提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
播放视频: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知识
师:通过视频的介绍,同学们对计算机病毒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
1.计算机病毒是一些特殊的程序,它们能通过软盘、光盘、U盘或网络传入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隐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4)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5)破坏性 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二)著名的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危害
师:同学们可能接触过一些计算机病毒,但是真正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并不多,除了提到的?熊猫烧香病毒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计算机病毒?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发送准备好的著名计算机病毒资料给学生。学生阅读资料,并尝试进行概括、总结。
1.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2)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4)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2.常见病毒的表现一般有:
(1)屏幕显示出现不正常。例如:出现异常图形、显示信息突然消失等。
(2)系统运行不正常。例如:系统不能启动、运行速度减慢、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等。
(3)磁盘存储不正常。例如:出现不正常的读写现象、空间异常减少等。
(4)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长度出现丢失、加长等。打印机不正常。例如:系统“丢失”打印机、打印状态异常等。
(三)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师: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想办法防治它,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观看动画片: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
师生概括总结。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
(1)隔离来源,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有硬盘的计算机不要用软盘启动系统。对于外来磁盘,一定要经过杀毒软件检测,确实无毒或杀毒后才能使用。对连网计算机,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有病毒,应该立刻从网上切断,以防止病毒蔓延。
(2)静态检查。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以便发现病毒并能及时清除。对于一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应记住文件的长度,一旦文件改变,则有可能传染上了病毒。
(3)动态检查。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种种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常见的异常有:异常启动或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减慢;内存空间减少;屏幕出现紊乱;文件或数据丢失;驱动器的读盘操作无法进行等。
2.教师示范360杀毒软件对U盘进行病毒查杀的过程。
三、拓展学习
(一)计算机安全
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已经真正安全了呢?什么才是计算机安全?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进入互联网,查找以下信息安全法规。
1.为保证信息安全,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
2.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又审议通过了《关于维护网络全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草案)》。
(二)网络道德
师:网络的参与者不仅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还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总结。
1.作为一名小学生,要遵守的规定,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善于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不设置破坏性程序,不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不阅读、不复制、不传播、不制作防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环境的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
3.端正对网络的认识,不断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影响,规范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