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学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2.掌握好基本节奏型、特殊记号和衬词的唱法;
3.了解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并且掌握好歌曲的基本节奏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歌的兴趣,并能自信、大胆的参与表演。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讲解示范会唱歌曲《放马山歌》,并让学生能够掌握好歌曲中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
2.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对传统民歌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学唱民歌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能够掌握好歌曲中的特殊记号和衬词的唱法;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从而理解歌曲的情感美,感受旋律的节奏美。
五.教学方法:
采用聆听、对比、体验、合作等综合手段进行教学。
六.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对民族传统音乐并不感兴趣,了解了他们的这些心理和生理特点,我在课堂上采用听赏、体验、参与活动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七.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泥土的歌》中的演唱歌曲。《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简朴,曲调的音域仅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表现出浓厚的山野风格。全曲使用的音乐素材既短小,又精炼,演唱时要把握好特点,尤其要唱出牧马人在山间放马是的豪放风格。其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气息,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演唱。
八.教学过程:
教师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见到你们,我的心情特别开心,为了表达我愉快的心情,我给大家演唱一首歌曲,你们听听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同学们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这首歌曲的速度和你们的心跳是吻合的。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大家去过云南吗?了解云南吗?
云南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那里四季如春,有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美丽的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孔雀漫步的西双版纳,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在这神奇、美丽的地方生活着26个民族,云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哪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呢?
3.这首歌曲是我们汉族地区著名的山歌,什么山歌呢?
山歌是民歌体裁中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田野间劳动或休息时即兴所唱的歌曲,一般用于消除疲劳,抒发情感,传递情意的歌曲。
愉快、欢快。
自由讨论。
通过师生交流,图片展示让学生“走进云南”,了解云南民歌体裁中的山歌。
引入课题 1.现在我们来欣赏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舞台上演唱的《放马山歌》,请同学们用打节拍的方式为她伴奏!
2. 思考:歌曲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在哪里?
①“喔噜噜”和“哟哦”在音乐中称它为“衬词”。“衬词”具有浓郁的本土地方特色,唱起来朗朗上口,那么“喔噜噜”在歌曲中主要是起到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
②“哟哦”是牧马时,马鞭甩到马屁股上发出的吆喝声,大家说说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
③怎样才能唱出高亢、嘹亮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要求腰间使劲,气息往下沉,感觉声音从后脑勺甩出去)。
喔噜噜,哟哦。
高亢、嘹亮。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用“甩腔”的运腔方式来演唱歌曲中的衬词——“哟哦”。
学唱歌曲 1.学唱谱中发现两个特殊的记号。前倚音,下滑音。
2.有节奏的朗诵歌词,从中得出一字多音。
3.边打节奏边歌唱。
4. 在学唱中思考:这收歌曲有几段?每段有几句?一句比一句?得出创作方法:“螺丝结顶”。
5.男女生代表上台表演。
放、正、马。
4段;3句;短。
①让学生在学唱中收获知识点;
②歌唱的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现歌曲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刚才用打节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外,还能为歌曲加些什么,让这首歌曲更加生动?
2.学生自由讨论。
3. 请个别同学上台表演。
4. 欣赏玖月奇迹演唱的《放马山歌》,请同学们也为这首歌曲设计一些流行、时尚的元素;
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与大家一起分享。 动作(骑马,甩鞭)。 通过创编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营造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氛围。
总结 1.总结山歌音乐风格特点:
①声音高亢、嘹亮;
②节奏自由、奔放;
③旋律悠长舒展,具有浓厚的本土地方特
色。
2.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教师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喜欢上我国的传统民歌,课后有时间多去了解传唱,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传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并发扬光大!
学唱民歌、传唱民歌、热爱民歌。
九.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整节课学生参与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互动和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做到目标落实、寓教于乐、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