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的贡献和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从而喜欢物理.
难点 成功地完成新奇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教学准备
水槽、激光笔、感应圈、漏斗、乒乓球、酒精灯、纸杯、三棱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些更加有趣的物理现象吧!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幻日”奇景
(1)指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阅读图片的“配文”.然后直接提出问题:通过观看、阅读,你有什么感受?(抽几个学生回答,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演示:在水槽中滴入几滴蓝墨水,搅拌均匀,用激光灯把红光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对于以上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抽几个学生回答,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学生活动一:观察光的偏折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手电筒的一束光照射到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观察光传播的径迹,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2.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闪电
(1)指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阅读图片的“配文”.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闪电的认识和感受,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生活动二:模拟闪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感应圈通电后,两根针状电极的尖端之间就会出现电火花,同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犹如电闪雷鸣. 3.教师演示一些小实验: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情况:a.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b.用纸锅可以烧开水;
c.利用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提出问题,你认为可能发生吗?猜猜看.
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2)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不紧贴漏斗),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同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
教师演示实验2:用纸锅烧水,水开了,纸锅没有烧坏.
教师演示实验3:利用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最新的科技成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3.归纳总结:综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物理学的召唤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1.伽利略观察吊灯的摆动,进而反复进行实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伽利略开创的.
归纳总结: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2.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它可以用物理概念来表述.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语言”,是为了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和表述物理规律而引入的.“物理大厦”的框架就是由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构成的.
归纳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物理概念的来源,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会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爱因斯坦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他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我们要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维习惯,乐于在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中自由驰骋.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就在你我身边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物理学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