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题飞(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1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题飞(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8 22: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题
时间:50分钟 分值:40分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新民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 )
A.1949年9月—1953年6月 B. 1953年10月—1957年7月
C.1954年9月—1959年6月 D. 1950年10月—1956年7月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D.1957年
①人民解放军入朝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完成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民解放军入朝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完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5.中共八大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
A.开展土地革命B. 发展社会生产力C. 反革命镇压D. 领导文化大革命
6.下列有关大跃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开始于工业B. 兴起于1958年C. 遍布全国 D. 是完全错误的
7.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准是( )
A.总路线的提出 B.《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进行
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相隔约( )年
A.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9.1972年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地点是( )
A.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1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流行于( )
A.土地改革中 B. 社会主义改造中 C. 大跃进运动中 D. 文化大革命中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指导方针其核心是( )
A.改革开放 B.民主集中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实事求是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说的
A.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江泽民
13.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
A.深圳B. 珠海C. 汕头D. 上海
14.1986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 )
A.《教师法》B.《义务教育法》C.《教育法》D.《高等教育法》
15.改革开放后,以下词语中,不属于新的是( )
A.伊妹儿B. 革命C. 下岗D. QQ
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 年底,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2.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1955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首都 举行。
三、材料题(10分)
材料一:1956年,召开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请回答:1.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3分)
2.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意义?(4分)
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思想路线?(3分)
四、简答题(1题5分,2题6分)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胜利对我国有何影响?(5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采取了什么方式?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有何意义?
(6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题答案卷
一、选择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4分)
1、 、
2、 、
三、材料题(10分)
1、(3分)
2、(4分)
3、(3分)
四、简答题(11分)
1、(5分)
2、(6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15分)
1、A 2、D 3、C 4、A 5、B 6、A 7、B 8、C 9、B 10、C 11、D 12、A 13、D 14、B 15、B
二、填空题:(4分)
1、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尼克松、万隆
三、材料题:(10分)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3分)
2、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好头,指明了方向。(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3分)
四、简答题:(11分
1、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2分)影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