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吾文参考答案
项,曲解原意,"体现了我们党对
关系规律的初步认识"错
是”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
然生命共同体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内容,选项前后内容应是并列关系.D项,分
不当"是最重要的"错误,原文是
要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
持续改善环境质
前,着眼长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可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推
的决定因素错误,原文
导绿色生产方
推动绿色发展
碳发展,循环发
和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
析不
属于自然灾害,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有
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
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
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加强生态文明立法,以法治方式矫正生
新和科技
形成绿色发展价值
向,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制度体系,形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意思对
①首先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谋划引出观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刻不容缓
然后指出第一次
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的种
③最后阐述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真正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每
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对日寇的残暴与意
充分的",理解不正确
的认识应是清醒的、充分的,因为
的处境和结果进行了充分说明)
身材矮小不能直接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
是以其矮小的个子衬托他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季
东北严寒的冬天,②反映抗日环境的险恶,③渲染"他
他"的身份、回国抗
奸的当被击伤的经过.②通
参加义勇军,献策打败
参加雪原决战,成为日军悬赏的
的幻觉,表现
平时的战
以及用"他"的回忆,表现了"他"两次到苏联,两次返乡的经历.(答出两点即可,每
过对"他”的心理描写把
原文标点: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衰亲戚,顾礼制,是犹开
未可以
帝的死
C("并将关羽驱逐”与原文
文”关羽尽逐之”是说关羽将孙权在荆州南部三郡设置的长吏全都
)还没有交战,恰好曹操进兵汉中,刘备
派使者去同孙权请求讲和.(评分参考:句意
〔2)孙权命令都尉徐详去拜见曹操请求投降,曹操派使者重修友好,誓言重新联姻结亲.(评分参考:句意
第1页共4页
分,诣
结婚”各
4.孙权认为刘备是借而不还,却想要用空话拖延时间.(3分
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策
东各郡,孙权当
岁,任用
建安四年,孙杈跟随
伐黄祖.建
策去世,把军政大事交付给孙权,孙权
对孙权说:"这难道是痛
况现在朝廷内外的
角逐,豺狼
的坏人充满道路,你却想要哀痛兄长,顾念丧制礼仪,这就好像是打开家门迎请盗贼,这不能算是仁德.″于
改换了孙权的丧服,扶着让他
石
进攻濡须坞,孙权同他对峙
他们整齐严明,就撤军了,建安十九
征讨皖城
城.这一年刘备平定蜀
权因为刘
州,就命令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不答
凉州平定,就把荆
吴国.”孙杈说:"这是借而不还,却想要用空话拖延
荆州南部三郡的地方高级官员,关羽全都赶走了他们.孙权大怒,就派吕蒙督率鲜于丹等
度指挥.吕蒙兵到,长沙,桂阳二郡全都降服.只有零陵太守部普不投降.恰逢刘备来到公安,派关羽
领三万人马到益阳,孙权就
助鲁肃,吕蒙派人诱降部普,部普投降,吕蒙全部获
得三操于
郡的将领太
孙皎,潘璋以及鲁肃的军队一起进兵,在益阳抗击关羽.还没有交战
益州,派使者去同孙权请求讲和,孙权命令诸葛瑾回报答复,重新寻求结盟友好
就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
杈,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属刘备.刘备返
孙权从陆口返回,就征讨合肥.合肥没有攻下,撤军返回,军队全都踏上了归途,孙权和凌统、甘宁等
津北遭到魏国将领张辽的袭击,凌统等人拼死保卫孙权,孙权骑着骏马跨过津桥才得以逃走.建安
季,孙权命
徐详去拜见曹操请求投降,曹操派
修友好,誓言重新联姻结亲建
郡,他亲自骑着
射猎老虎
马被庞咬伤,孙权用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后
孙权的侍从张世用戈击庞,捉获了老
龙元年春,公卿
劝孙权正式称帝.丙中年,孙权在南郊正式
全诗来
时"有"不
在表明出门踏
生机勃勃,焕然
气清新的景象
达
诗人对闲适生
悦与向往.(每点3分,意思对
息
物之以息相
之农夫多于在庾
(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给分
8.C(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应该用"浩浩荡荡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运
了借代与对比的修
它所表达的是最简单的快乐
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两处错误
表达的是…….表现
第2页共4页2020~2021学年阳江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谋划。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刻不容缓。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的种种危害,也越加显现出来。比如,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迫使野生动物迁徙,增加野生动物体内病原的扩散传播,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从非典、禽流感到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再到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威胁,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眼前。唯有更好地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守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唯有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能有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真正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一方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引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在人们的思想上和头脑中构筑缜密的生态文明无形边界,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当前,我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仅要全力以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的有形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二:
深刻认识“两山论”所蕴含的绿色伦理观,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非总是均衡配置于每个社会群体与个体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通过法治方法统筹自然环境的多重价值与功能,协调多元利益诉求,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利益均衡。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互惠关系,以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旨趣,将人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定位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治方式矫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
“十四五”期间,关于生态文明立法,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立法碎片化,重复率高、质量低等问题,积极开展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并将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适时启动环境法典编纂工作1以“补短板”思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立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进程。另一方面,以法律体系生态化为目标,对现有的各种法律按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进行“生态化”评估与改造,确保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绿色发展观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得到贯彻。同时,以党章为指引构建党内环境规章体系,完善中国共产党依法绿色执政的基本遵循,理顺党内生态环境规章和国家生态环境法律的理论联系与实践关联,通过光内规范法制化与国家法律党纪化等方式实现党规国法的有效衔接,完善党政同责的具体制度,形成光规国法“组合拳”,共同助力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
(摘编自吕忠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法治》)
材料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首先,坚持理念创新,形成绿色发底价值取向。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坚持制度创新,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硬约束的制度体系,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形成环境保护的刚性倒逼机制。发挥全民参与的乡规民约、社会公约教育引导作用,强化共建共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的良好生态发展格局。最后,坚持科技创新,形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科学技术在防治污染、改善生态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当前,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科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卫星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继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彰显科学技术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力量。
(摘编自成长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初步认识。
B.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多次面临着病毒的威胁。只有更好地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守护人类健康,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C.因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所以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
D.当前,我国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最重要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人们的思想上和头脑中构筑生态文明的无形边界。
B.通过党内规范法制化与国家法律党纪化等方式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党规国法“组合拳”,有利于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
C.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决定因素。
D.在防治污染、改善生态方面,科学技术大有可为。我们要继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活动触及自然生态边界和底线的危害的一项是(3分)
A.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缩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野生动物体内病原的加速扩散传播
D.全球地震多发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八小时
童
村
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吕家菜园子,当那几个身背长枪的日伪军七手八脚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时候,他的时间还剩下最后的8小时。
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
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那些没完没了的严刑审讯,无非是让他带领抗联缴械投降。
对于审讯,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
自然,那个时候,他还想了很多。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复告诫战士们,在防奸反特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虽然倍加小心,却还是跳进了他们的陷阱。
尽管那个名叫刘德山的陌生人,曾经一度让他产生过怀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责怪自己求胜心切,没有早些识破袭击日军分驻所,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骗局。午夜时分,当那一记枪声从吕家菜园子猛然响起,一瞬间,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弹从他的后腰穿进去,又从他的下腹蹿出来,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
当密探带着那队日伪军飞速赶到现场,并将吕家菜园子团团围住后,又经过整整15分钟的激烈交战,直到打光了枪里的子弹,他这才无力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拥而上的敌人,一边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一边轻蔑地笑笑:“我是赵尚志,你们可以绑去请功了……”一句话没说完,便倒头昏迷过去。
雪色无边。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
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一间冰冷的囚室里。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
审讯开始了。审讯官问他,你到底是不是抗联的赵尚志?你们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活动?
一阵剧痛袭来,下意识中,他皱了下眉头。
审讯官说,只要你老实交代,皇军马上就可以给你治疗,保住你一条性命。
他不屑地笑笑,摇摇头拒绝了,捂着枪伤骂道:“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
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
这个曾经一度让日军头疼的“大匪首”,说完这话,不论再说什么,一概冷眼斜视。
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
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义勇军的人见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说,别看我个子矮,可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样样都行!
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企图在宾县东山围歼孙部。危急时刻,他果断献策,先是率队攻城、猛打猛冲,迫使敌军放弃对义勇军的包围来增援宾县;继而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取得大胜……
束多少次的林海周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当局曾经开价一万元通缉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联内部,企图暗杀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们对捉拿他的悬赏重磅加码,“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
今天,他们终于得手了……
审讯一直没有停下来。于歇斯底里的叫嚣声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声、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
如果最初不是叛变的抗联某军师长陈绍滨从苏联带回的那个口信,让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计,也许作为北满抗联总司令的他就不会过江而去。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
但毕竟他乡非故乡。当机会再次来临,他终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东北战场上。可是这遍地的陷阱与雾障,让他最终没能逃过那一双双沾着鲜血的魔掌……
审讯最终失败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这间冰冷的囚室里,眼睛不大却灼灼逼人,个子只有一米六的赵尚志,紧咬牙关,闭口不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一年他34岁。
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严依然耸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鞭的催促”一语,表现出日伪军押送着“他”去邀功请赏的急迫心情。
B一个“猜”字,说明“他”对日寇的残暴与意图的认识是主观的,不充分的。
C.“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的悬赏从侧面衬托“他”抗日功劳之大。
D.最后一段高度赞颂“他”在日寇面前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紧扣小说标题“最后八个小时”,让读者产生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B.通过“轻蔑地笑笑”
“冷眼斜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C.审讯官的诱降与“他”的严词拒绝形成对比,以审讯官的卖国衬托出“他”的爱国。
D.文末写“他”身材矮小,使“他”的形象更丰满,也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
8.本文多处描写大雪,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是怎样把“他”战斗的一生在最后八小时里表现出来的?这样写对刻画“他”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勤。勤破;进讨黄祖于沙美。五年,策薨,以事授极,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此宁哭时肥况令奸究竟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威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部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极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来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捍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整重结婚。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庞于废亭。马为庞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丙申,南郊即皇帝位。
(选自《三国志·孙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宁哭时邪/况今奸究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B.此宁哭时邪/况今奸究竟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C.此宁哭时邪/况今奸究竟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D.此宁哭时邪/况今奸究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称皇帝的死去。
C.闰月,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通常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国某月。
D.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受到兄长重用。孙权十五岁就被他的兄长孙策任用为阳羡县令,并跟随孙策打败了庐江太守刘勋,后来他的兄长孙策去世,把军政大事都交付给了他。
且孙权治军军纪整肃。孙权把官署迁到秣陵后,曹操前来进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的军队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C.孙权亲临一线指挥。孙权听到刘备不愿意归还荆州,就在荆州南部三郡设置了长吏,并享本将关羽驱逐,他还亲自驻在陆口,对各路军队调度指挥。
D.孙权屡亭射猎老虎。孙权曾亲自骑着马在废亭射猎老虎,当时他的马被虑咬伤,孙权用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后退,他的侍从张世用戈击鹿,捕获了老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4分)
(2)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4分)
14.孙权是如何看待刘备归还荆州一事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壬戌二月
徐玑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
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边夕涨清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二月景如何”问句起笔,引出了下文对二月之景的描绘。
B.”时时“一词有断断续续之意,意味着此时出门踏青的行人尚稀少。
C.颔联运用倒装句式描述了山城杨叶,菜花的景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歌融听觉,视觉和嗅觉于一体,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山城的春景。
16.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都在说明展翅九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山东海阳有个说法,“没有秧歌不叫年”.海阳人通常愿说“扭秧歌”一个“扭”字,神态百出。当然也有别的一些说法,比如“演秧歌”“跳秧歌”.相比而言,“扭”是最为生动和形象的。简单的动作,素朴的表达,他们就地取材,自编自导,以最朴素的方式,传达一些最朴素的信念。即使在当下,在各种表达方式几乎被穷尽的当下,这种表达依然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每年正月初一,扭秧歌的队伍浩如烟海,把乡间道路装点得热闹非凡,仪仗前导,鼓乐交响,演员边舞边行,以两路纵队为基本队形,节奏时快时慢,队形不断变换,若遇牌坊、寺庙,祠堂等,均行三拜九叩礼。若是两支秧歌队相逢,那就更热闹了,双方的乐大夫要大幅度地参拜,两支队伍更要尽情斗舞,腾挪弹跳,各家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这个时候整条街开水般沸腾起来,直到舞得尽兴,双方才来一番大礼互拜,就此别过。他们把此刻的生活,艺术化了。大秧歌,是朴拙的艺术,它所表达的是最简单的快乐的表现,却有一种撼人心魄。我从中看到的,是农民对于自身命运的表达,他们没有悲天悯人,他们给自己鼓劲加油,为自己的丰收而庆贺,为日常生活而歌舞。
18.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地取材
B.震撼人心
C.浩如烟海
D.悲天悯人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21.下面是网络上的两则帖子,乙对甲提出的三条反驳意见都存在逻辑错误,请参考(1)的方式指出另外两条反驳意见的错误。(6分)
甲:我家境困难,父母对我心疼爱护,付出很多,那些场景历历在目;夏夜蚊虫多,妈妈陪我写作业扇扇子一整夜;大雪天妈妈骑自行车带我上学却摔跤……所以我要感恩。
乙:(1)这些方式最终为孩子带来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吗?(2)驱蚊?自行车送上学?富人家一个封闭良好的住房,一辆车就能解决,但富人家的孩子不会因此格外感恩。(3)父母是不是该努力好好工作,提高生活水平,而不是通过低端的自我肉体折磨对孩子感情绑架?
(1)错在认为只有给孩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才需要感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呐喊》中有很多部小说明显提到辫子,请你从《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小说中任选一个有关辫子的故事情节,写一段评论性文字,要求150~20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农历牛年,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爱护的确,新征程上,我们更加呼唤这样的“中国牛”——做“开山牛”,敢闯敢拼,一往无前,挺进“无人区”;做“拓荒牛”,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当好“排头兵”;做“孺子牛”心系人民,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做“老黄牛”,敬业奉献,踏踏实实,争做“实干家”……只有这样,才不负于国家、民族和时代!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些话语总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深刻的启迪。某杂志社举办“你想做一头怎样的'中国牛'”的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