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
学生阅读教材P20_28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情节,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环境的作用。(重点)
2.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难点)
学习过程
一、新知自学,小组长监督完成下面练习。
1、了解作家作品
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小说有 、 、 、 等,散文 、 、 等,驳论 等。
2、应掌握的字词
(1)字: 阔绰( ) 舀( ) 羼水( ) 绽( )
拭( ) 蘸( ) 打折( ) 附和( )
不屑( ) 颓( )唐 涨( )红 间( )或
(2)词:解释 不屑置辩:
颓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
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孔乙己 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孔乙己 出四文大钱。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 上了一层灰色。
4、以上内容中你还需要补充 。
5、展评
二、合作探究:
1.学生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情节: 开端 第 段至第 段
发展 第 段至第 段
高潮 第 段至第 段
结局 第 段至第 段
2.人物活动的环境 (师生合作探究)
(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时间:“ ”。由创作小说的1918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那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
故事发生的地点: 。(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
(2)这个环境中酒店的顾客有什么特征呢?
(3)讨论“踱”为何不能换成“走”?
3、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1)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特殊身份?这是怎样的一种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是外形的整体描写,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
“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困,无法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经济地位和“短衣帮”一档。
“穿长衫”说明:孔乙己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
“惟一的”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人。
(2)作者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特征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潜台词?
(3)这个特殊的人物与周围的哪些人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速读4-11段,看课文选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展开情节的。
与酒客——被取笑 (第 、 段)
与“我”—— ( )(第 段)
三、巩固与运用
1、深入小说的情节,捕捉描写人物各个方面的信息,划出相应语句或词语:
孔乙己的外貌(长衫,脸色,身材) 语言(之乎者也,半懂不懂)
动作(排,摸) 神态(不屑置辩,颓唐不安,颓唐)
2.找出四个用色彩形容孔乙己脸色的词,划出来,并品析:
青白:
红:
灰:
黑 :
3. 找出描写孔乙己动态的典型动词并赏析:
① 便排出九文大钱。排 :
②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笼 :
③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绽 :
④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 :
4、 阅读下面小说选段,完成(1)—(5)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
2.认识小说的主题。(难点)
一、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自学:
1、判断下列各题,在括号内用“√、×”表示正误。
(1).《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
(2).《孔乙己》选自鲁迅写的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写于“五四”前夕,是作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
(3).《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 )
(4).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
(5).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创造出来的。( )
(6).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
(7).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展示的。( )
2、新知探究:
小说塑造人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从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看有: 、 、
、 等,从表现人物所采用的角度上分有 描写和 描写。
二、合作探究
1.速读1-3段,讨论解答:
(1)众人取笑孔乙己有哪两件事?
(2)神态有什么变化?
神态描写1 :
神态描写2:
(3)孔乙己脸上表情变化深刻地展示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以自己身为读书人为荣,以没有过学为耻。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别人毫不留情地直戳他这块精神上的伤疤,正是击中了他的要害。
2.孔乙己受尽了人们的取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向孩子们说话,以寻求一点人生的温暖,阅读7、8段,划出孔乙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 、 、
3.第9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不过也有人会提起他,为什么会提起他呢?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因为结账,才发觉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因此引出了掌柜与酒客的对话,交代了孔乙己“被打”的经过。
(1)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2)孔乙己悲惨遭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2)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行凶作恶,作威作福;没有爬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辱。孔乙己则是后一种人。他在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受到摧残,肉体上也成了残废,小说通过描写 ,
控诉了 。
5.阅读第11段, (1)划出孔乙己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2)思考:和第一次到店相比,孔乙己有什么变化?
先前的“青白脸色”现变得“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先前身材高大,跟孩子们说话要弯下腰去,现在盘着两腿,坐在蒲包上,不能站立,跟别人讲话须仰面,先前人家嘲笑他,他常常脸红脖子粗地为自己辩解,现在却不十分争辩,只是用眼睛“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他的断腿,但他仍死要面子,以腿“跌断”来遮掩,不过说话声音极低,断断续续。先前他在“短衣帮”面前是“排出九文大钱”,现在只能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种鲜明 ,显示孔乙己的遭遇更为悲惨。
6、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这“笑”中没有怜悯和同情,揭示人与人关系那么冷漠。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总共有四处,划出来。
(1)分析笑声的背后含义
小伙计的笑——是附和,是解脱。
短衣帮的笑——是 ( )、 ( )
小孩的笑——是 ( )、( )
掌柜的笑——是自私卑劣,势利无情。
(2)小说以乐境写悲哀,更显其哀。表现悲剧的社会性,加深了作品的反叛意义。
7、分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根源
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其思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淡漠冷酷,他们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
自身原因: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向上爬,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仍麻木不仁,到死也未能醒悟。
三、巩固与运用
(一)选择
1.“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段描写,主要是( )。
A.通过酒店气氛的描写,揭示了小说的社会环境。
B.通过酒客嗤笑孔乙己的对话描写,揭示了当时人情的冷酷及没有进学的知识分子的窘况。
C.通过神态、语言的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D.表现孔乙己是一个连短衣帮都看不起的知识分子,从而反映出他所处的社会地位。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的含义是( )。
A.孔乙己是否已经死了,没有根据,作者无法交代清楚,所以用“大约”、“的确”自相矛盾的状语反映这一事实。
B.作者通过“大约”、“的确”这样矛盾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矛盾的心境。
C.“的确”表示准确无误,“大约”表示不准确的估计,作者通过似乎矛盾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不希望孔乙己这样悲惨地死去的意愿。
D.作者运用看似矛盾的两个状语,深刻地揭示孔乙己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
3 .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几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二)、中考训练:(北京房山区中考)
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2.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清白脸色”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 。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