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霹雳 热泪盈眶(kuāng) 不屑置辩
B.慰藉(jí) 谴责 舍身求法(shě) 循序渐进
C.岔开(chà) 拮据 拭目以待(shì) 重蹈覆辙
D.附和(hé) 斓珊 哄堂大笑(hōng) 与日俱增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眶”应读作“kuàng”;
B.“藉”应读作“jiè”;
D.“和”应读作“hè”,“斓”应写作“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和、哄、藉”是多音字要根据词义定读音,“ 辩、 俱 、阑”容易和形近字混淆。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举行了热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为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小时就进入了展厅。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不断鼓掌,他却觉得这是一出无聊的闹剧。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B.“洗耳恭听”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用在此处不当;
C.“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这里应该用“若无其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趋之若鹜”是褒贬不当,“洗耳恭听”、“郑重其事”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当。
3.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江姐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对党忠诚,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小说,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D.《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B.《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B《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集。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便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答案】D
【知识点】顿号;逗号;问号;引号;书名号
【解析】【分析】A.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三、四”之间的顿号去掉;
B.分号改为逗号;
C.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第二个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本题要对顿号、书名号、引号、问号。分号、句号的用法准确把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
D.否定不当,去掉“不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语意不明,否定不当,用词错误,句式杂糅,关联词语错用。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本题B.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用词错误;D.否定关系不当,不合逻辑。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斧正:请人改文章,用于对别人的敬辞;
C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用于对别人的谦辞;
D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如喜庆的场合要说吉利话,悲伤的场合要说安慰、鼓励的话,娱乐场合要说有趣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
7.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 。
(2)《泊秦淮》: ,夜泊秦淮近酒家。
(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
(4)《浣溪沙》: ,去年天气旧亭台。
(5)《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波撼岳阳城。
(7)《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 。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将会过去。
(9)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10)《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答案】(1)归雁入胡天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月有阴晴圆缺
(4)一曲新词酒一杯
(5)带月荷锄归
(6)气蒸云梦泽
(7)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一切都是瞬息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雁、带、荷、泽、瞬、燕、邑”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①归雁入胡天;②烟笼寒水月笼沙;③月有阴晴圆缺;④一曲新词酒一杯;⑤带月荷锄归;⑥气蒸云梦泽;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⑧一切都是瞬息;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⑩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易错易混淆字词:雁、笼、沙、圆、带、荷、蒸、竞、折、瞬、燕、避、率、邑。
二、阅读理解
8.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伟业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借”是门大学问。结合文章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1)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
(4)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②段用丹尼尔·洛维洛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之间的照应关系。两个问句之间不能交换位置。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补充论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和材料的见解表述。文章主要观点是,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材料一:张先生不走正当渠道,差点就家破人亡。是”借“的对象和方式错误。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造成巨大损失。是盲目不加选择地”借“。因此归纳为:“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
故答案为:(1)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
(4)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之间的照应关系。答题时应注意,先看句段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两种答法技巧,从一一对应关系,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和材料的见解表述。答题时应注意,考察的就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再表达能力。看学生能否结合文章要点和材料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9.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 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4)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答案】(1)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4)①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②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③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表层含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内容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他的勤劳坚韧;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等语句能看出他非常关爱儿子;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望子成龙。
故答案为:(1)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4)①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②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③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0.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1)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至少答出三点)
(2)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怎样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答案】(1)①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②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③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④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⑤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2)【示例一】支持。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示例二】反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3)A
【知识点】新闻概括;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通读几则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2)本题考查探究启发和表达见解。“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有弊,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支持的观点: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反对的观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B:“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证明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要加强家国情怀。
C:“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说法太绝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D:说法太绝对,传统文化进课堂,可以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故答案为:(1)①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②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③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④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⑤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2)【示例一】支持。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示例二】反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3)A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几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2)本题考查探究启发和表达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提取文章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信息筛选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辨析各个说法的正误。
11.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
④其如土石何 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险峻的大山;用箕畚装土石;通“慧”,聪明;加强反问语气
(2)①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3)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险:名词,险峻的大山;②箕畚: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③惠:通假字,形容词,通“慧”,聪明;④其:加强反问语气。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关键词:诸、尾。句意是: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关键词:惧、已、之于。句意是:(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归纳。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故答案为:(1)①险峻的大山;②用箕畚装土石;③通“慧”,聪明;④加强反问语气。
(2)①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3)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箕畚: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②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帝:神话中的天帝。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归纳。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准确表达。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思想主张的矛盾冲突,借人物语言作了透彻的表达。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附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2.阅读下列古文,回答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案】(1)D
(2)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有误,尾联意思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故答案为:(1)D
(2)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答案】(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2018年11月11日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应用文;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主要信息归纳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借书名字数目: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还书日期: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最后写清借书人姓名。
故答案为:(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巧用修辞,妙达情意。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积极健康,亲切友善。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类题将原来单一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答题时应注意,借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书人姓名、借书数目、用途、还书时间、落款写借书人姓名、借书日期等要件。
四、作文
14.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蜗牛遇到危险,会缩回它的壳这个家;人们劳累了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宇宙飞船完成了外太空飞行的使命,会回到地球这个家。
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回家真好
家,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遮风避雨居所,又是一个真正使人憩息心灵的空间。但对我们这些住校生来说,一个星期回家就那么一次是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心中回家的欲望的。虽然,学校有挚友常伴,有恩师于旁,但还远不及回家那种温情与温馨——那是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白云,烟囱冒起的朵朵炊烟,庭院中的鸟语花香……所以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每个周末,当我拖着疲惫了整整一星期的身体回到了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没有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着我旧时裳”的感受,但却立即享受家中的像是为我而设的一切:已封尘一星期的电视机啦,正在等我打开显示屏的电脑啦,闷了一星期的音响啦……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偶尔传来家人的几声唠叨,像是给这个静寂的世界传来几声诱人的音韵,使人感受到家不仅是一所房子,还是一个让人解开繁琐的空间;有时对他们的唠叨声有所厌倦了,便大声训斥他们闹着玩玩,便有大风暴即将来临,但暴风雨过后,会出现一道彩虹——那便是家人强词夺理之后的一阵欢笑,所以说,不经历暴风雨又怎有彩虹呢?家庭亦如此!这样其乐融融,这样的舌头上的“鏖战”,比学校的大吵小闹,繁杂无礼更胜一筹!回家,正是一个给心灵得到慰藉的过程,有谁不爱回家呢?
曾记得小学时,一年级的第一个周末妈妈接我回家时,我伏在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心中只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欲望——我要回家!的确,家对一个小朋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虽说学校是个大家庭,社会更是这样个更大的大家庭,但用比不上那一片在孩子眼中洁白无瑕的天空,那,就是家。无论是三、四、五或六口之家,只要能给人一个舒适的空间——学校太繁琐,社会太复杂,只有是一个小小的家,就足以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回家,亦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比游戏胜利、获得成功更大的满足和喜悦,也就是说,回到了家等于战胜一切,比得到世间上的每一样东西更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人,永远是以自己的家为核心。风格简约也好,金碧辉煌也好,永远以人为本。只要有一个让人不再感到繁琐的内敛空间,就不失是一个好的家。而回家,更让人自豪,狂放,它让我感到了宁静与现代的区别,让我更好地去细细品味家中无限的暖意——回家的感觉真好!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散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回家真好”为题。审题构思:题干由“导语+题目+要求”组成。导语和提示语能够指引考生消除审题障碍,打开行文思路,拓展写作范围,从而准确把握题旨。材料的作用为解说文意、渲染气氛,或是唤醒考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题目关键词“回家”,怎样回家,回家的过程,回家的感受,“真好”意味着美好幸福喜悦的感受体验,好在哪里,好的程度如何。分析材料关键词:家是一只船、是温暖的港湾、是永远的岸。遇到危,劳累了一天,远行归航,都会回到自己的家。审题技巧:找主旨,在审读这文题时,千万不可忽略对材料的审读,一定要读出隐含在其中的限制要求。本题主旨涉及家的温暖、家人的关爱、教育和提醒、鼓励和支持、帮助和鞭策。首先选择一点作为写作中心,然后再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回家真好”为题。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以及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的氛围,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1 / 1语文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霹雳 热泪盈眶(kuāng) 不屑置辩
B.慰藉(jí) 谴责 舍身求法(shě) 循序渐进
C.岔开(chà) 拮据 拭目以待(shì) 重蹈覆辙
D.附和(hé) 斓珊 哄堂大笑(hōng) 与日俱增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举行了热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为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小时就进入了展厅。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不断鼓掌,他却觉得这是一出无聊的闹剧。
3.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江姐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对党忠诚,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小说,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D.《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便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7.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 。
(2)《泊秦淮》: ,夜泊秦淮近酒家。
(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
(4)《浣溪沙》: ,去年天气旧亭台。
(5)《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波撼岳阳城。
(7)《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 。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将会过去。
(9)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10)《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8.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伟业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借”是门大学问。结合文章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损失。
9.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 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4)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10.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1)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至少答出三点)
(2)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怎样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11.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
④其如土石何 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12.阅读下列古文,回答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三、综合性学习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四、作文
14.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蜗牛遇到危险,会缩回它的壳这个家;人们劳累了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宇宙飞船完成了外太空飞行的使命,会回到地球这个家。
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眶”应读作“kuàng”;
B.“藉”应读作“jiè”;
D.“和”应读作“hè”,“斓”应写作“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和、哄、藉”是多音字要根据词义定读音,“ 辩、 俱 、阑”容易和形近字混淆。
2.【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B.“洗耳恭听”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用在此处不当;
C.“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这里应该用“若无其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趋之若鹜”是褒贬不当,“洗耳恭听”、“郑重其事”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当。
3.【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B.《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B《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集。
4.【答案】D
【知识点】顿号;逗号;问号;引号;书名号
【解析】【分析】A.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三、四”之间的顿号去掉;
B.分号改为逗号;
C.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第二个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本题要对顿号、书名号、引号、问号。分号、句号的用法准确把握。
5.【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
D.否定不当,去掉“不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语意不明,否定不当,用词错误,句式杂糅,关联词语错用。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本题B.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用词错误;D.否定关系不当,不合逻辑。
6.【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斧正:请人改文章,用于对别人的敬辞;
C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用于对别人的谦辞;
D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如喜庆的场合要说吉利话,悲伤的场合要说安慰、鼓励的话,娱乐场合要说有趣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
7.【答案】(1)归雁入胡天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月有阴晴圆缺
(4)一曲新词酒一杯
(5)带月荷锄归
(6)气蒸云梦泽
(7)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一切都是瞬息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雁、带、荷、泽、瞬、燕、邑”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①归雁入胡天;②烟笼寒水月笼沙;③月有阴晴圆缺;④一曲新词酒一杯;⑤带月荷锄归;⑥气蒸云梦泽;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⑧一切都是瞬息;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⑩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易错易混淆字词:雁、笼、沙、圆、带、荷、蒸、竞、折、瞬、燕、避、率、邑。
8.【答案】(1)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
(4)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②段用丹尼尔·洛维洛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之间的照应关系。两个问句之间不能交换位置。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补充论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和材料的见解表述。文章主要观点是,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材料一:张先生不走正当渠道,差点就家破人亡。是”借“的对象和方式错误。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造成巨大损失。是盲目不加选择地”借“。因此归纳为:“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
故答案为:(1)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
(4)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还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过来。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之间的照应关系。答题时应注意,先看句段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两种答法技巧,从一一对应关系,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和材料的见解表述。答题时应注意,考察的就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再表达能力。看学生能否结合文章要点和材料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9.【答案】(1)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4)①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②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③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表层含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内容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他的勤劳坚韧;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等语句能看出他非常关爱儿子;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望子成龙。
故答案为:(1)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父亲在麦田里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我”却只能做啦啦队。“供奉茶水”引出了下文父亲看“我”的手教我割麦以及喝水后对“我”的关心。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将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4)①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②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③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0.【答案】(1)①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②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③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④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⑤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2)【示例一】支持。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示例二】反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3)A
【知识点】新闻概括;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通读几则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2)本题考查探究启发和表达见解。“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有弊,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支持的观点: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反对的观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B:“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证明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要加强家国情怀。
C:“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说法太绝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D:说法太绝对,传统文化进课堂,可以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故答案为:(1)①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②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③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④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⑤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2)【示例一】支持。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示例二】反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3)A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几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2)本题考查探究启发和表达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提取文章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信息筛选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辨析各个说法的正误。
11.【答案】(1)险峻的大山;用箕畚装土石;通“慧”,聪明;加强反问语气
(2)①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3)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险:名词,险峻的大山;②箕畚: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③惠:通假字,形容词,通“慧”,聪明;④其:加强反问语气。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关键词:诸、尾。句意是: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关键词:惧、已、之于。句意是:(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归纳。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故答案为:(1)①险峻的大山;②用箕畚装土石;③通“慧”,聪明;④加强反问语气。
(2)①把它(泥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山神)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3)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箕畚: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②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帝:神话中的天帝。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归纳。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准确表达。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思想主张的矛盾冲突,借人物语言作了透彻的表达。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附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2.【答案】(1)D
(2)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有误,尾联意思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故答案为:(1)D
(2)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13.【答案】(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2018年11月11日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应用文;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主要信息归纳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借书名字数目: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还书日期: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最后写清借书人姓名。
故答案为:(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巧用修辞,妙达情意。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积极健康,亲切友善。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类题将原来单一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答题时应注意,借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书人姓名、借书数目、用途、还书时间、落款写借书人姓名、借书日期等要件。
14.【答案】【参考例文】
回家真好
家,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遮风避雨居所,又是一个真正使人憩息心灵的空间。但对我们这些住校生来说,一个星期回家就那么一次是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心中回家的欲望的。虽然,学校有挚友常伴,有恩师于旁,但还远不及回家那种温情与温馨——那是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白云,烟囱冒起的朵朵炊烟,庭院中的鸟语花香……所以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每个周末,当我拖着疲惫了整整一星期的身体回到了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没有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着我旧时裳”的感受,但却立即享受家中的像是为我而设的一切:已封尘一星期的电视机啦,正在等我打开显示屏的电脑啦,闷了一星期的音响啦……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偶尔传来家人的几声唠叨,像是给这个静寂的世界传来几声诱人的音韵,使人感受到家不仅是一所房子,还是一个让人解开繁琐的空间;有时对他们的唠叨声有所厌倦了,便大声训斥他们闹着玩玩,便有大风暴即将来临,但暴风雨过后,会出现一道彩虹——那便是家人强词夺理之后的一阵欢笑,所以说,不经历暴风雨又怎有彩虹呢?家庭亦如此!这样其乐融融,这样的舌头上的“鏖战”,比学校的大吵小闹,繁杂无礼更胜一筹!回家,正是一个给心灵得到慰藉的过程,有谁不爱回家呢?
曾记得小学时,一年级的第一个周末妈妈接我回家时,我伏在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心中只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欲望——我要回家!的确,家对一个小朋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虽说学校是个大家庭,社会更是这样个更大的大家庭,但用比不上那一片在孩子眼中洁白无瑕的天空,那,就是家。无论是三、四、五或六口之家,只要能给人一个舒适的空间——学校太繁琐,社会太复杂,只有是一个小小的家,就足以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回家,亦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比游戏胜利、获得成功更大的满足和喜悦,也就是说,回到了家等于战胜一切,比得到世间上的每一样东西更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人,永远是以自己的家为核心。风格简约也好,金碧辉煌也好,永远以人为本。只要有一个让人不再感到繁琐的内敛空间,就不失是一个好的家。而回家,更让人自豪,狂放,它让我感到了宁静与现代的区别,让我更好地去细细品味家中无限的暖意——回家的感觉真好!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散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回家真好”为题。审题构思:题干由“导语+题目+要求”组成。导语和提示语能够指引考生消除审题障碍,打开行文思路,拓展写作范围,从而准确把握题旨。材料的作用为解说文意、渲染气氛,或是唤醒考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题目关键词“回家”,怎样回家,回家的过程,回家的感受,“真好”意味着美好幸福喜悦的感受体验,好在哪里,好的程度如何。分析材料关键词:家是一只船、是温暖的港湾、是永远的岸。遇到危,劳累了一天,远行归航,都会回到自己的家。审题技巧:找主旨,在审读这文题时,千万不可忽略对材料的审读,一定要读出隐含在其中的限制要求。本题主旨涉及家的温暖、家人的关爱、教育和提醒、鼓励和支持、帮助和鞭策。首先选择一点作为写作中心,然后再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回家真好”为题。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以及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的氛围,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