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4-29 17: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新课导入
1、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2、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3、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里吗?属于哪一个大洲?
4、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那里吗?属于哪一个大洲?
5、我们中国在哪一个大洲?
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学习目标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的气候特点。
4、亚洲的人口状况。
5、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亚 洲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地形与河流
复杂的气候
人口最多的大洲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的差异
本课知识框架
集体探究1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如何?
3、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概况?
上网1
RTX1
看图并上网查询亚洲具体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上网2
RTX2
看图并上网查询亚洲的周围大洋、大洲、和分区。
上网3
RTX3
看图并网上查查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其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洲。
2、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包括热带、温带、寒带。
3、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它是世界的第一大洲,也是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海陆位置:北、东、南三面临海,西面深居内陆。
纬度位置:主体部分位于北温带。
亚洲的范围(周围大洋、大洲、和分区)
周围大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周围大周: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分区
亚洲分为:
东、东南、南、西、中、北六个部分
主要地形区
中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四周:海拔在1000——3000米的高原。
边缘:海拔低于200米的大平原,如东北平原。
地形特点:
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主要河流
黄河、长江等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恒河、印度河等,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等,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河流特点
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地理集锦展示
书5页阅读材料
集体探究2
上网4
RTX4
网上查找亚洲主要气候类型?
上网5
RTX5
结合地图网上查查亚洲气候特点
上网6
RTX6
上网搜寻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上网7
RTX7
网上查查季风对亚洲农业的影响?
主要气候类型
共9种
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 风 气 候 显 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易发生旱涝灾害
集体探究3
1、亚洲人口总数?
2、亚洲的人口问题?
3、亚洲的文化特点?
4、亚洲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5、上网搜集资料说说亚洲国家的 类型?
6、网上查查亚洲各国的经济差异?
7、网上搜寻一下亚洲三大产业?
亚洲的人口(2000年)
世界 人口?
亚洲 人口?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
亚洲
61%
其他大洲
39%
60.55亿
36.8亿
请按人口总量从大到少给各大洲排队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请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看看亚洲有多少个?分别是哪几个?
中国
日本
印尼
孟加拉
印度
巴基斯坦
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那里呢?
亚洲人口稠密区
A .
B .
C .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A
B
C
思考: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多为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气候为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好,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活动:请完成P11 (2)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世界人口为60.55亿;亚洲人口为36.8亿。
计算亚洲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净增加100人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1、计算2001年世界的净增人口数:
60.55 X 1.3% = 0.79亿
2、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36.8 X 1.4% = 0.52亿
3、用亚洲的净增人口数/世界的净增人口数:
0.52亿 / 0.79亿 = 66%
结果: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66人在亚洲
一定要处理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请完成P11 2
人口增长
A
B
土地不能休耕
D
F
C
E
人口过多对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
控制人口
科技兴农
P11活动2
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减少粮食需求
提高粮食单产
退耕还林
改善环境
良性循环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控制人口
科技兴农
多样的地域文化
请阅读P13图6.17;完成P14活动1
亚洲内部经济差异
殖民主义
亚洲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新加坡的港口
出口石油,比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沙特阿拉伯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所占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三产业所占百分比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1小题
第一产业所占百分比
B点
5 44 51
C点
28 26 46
2
37
61
方法
第( 2 )
第二产业所占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三产业所占百分比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2小题
第一产业所占百分比
E
D
方法
表6.1
亚洲5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
国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日本 2 37 61
韩国 5 44 51
印度 28 26 46
泰国 11 41 48
缅甸 53 9 38
结论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______ 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 产业比重越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家的产业结构
第三
第一
2、衡量经济发展的两个标准是:
(三类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人口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持久压力
三、多样的地域文化
四、亚洲内部经济的差异